□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小学 杨情情
在故事中引导生成
——例谈小学英语的整体教学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小学 杨情情
近几年,深圳小学英语教材由之前的深港版改为引用牛津深圳版的教材,单元整体设计是这两年英语教学的主旋律,也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并且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
单元整体设计 主旋律 单元话题
简单地理解,单元整体设计是要对每一个单元定下一个主旋律,即单元话题。单元的几个部分既围绕话题展开又相对独立成篇,构成一个有机的单元整体。例如在教学BOOK4 Module 12时,把本单元的话题定为“In the street”。把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分别是“Knowing signs in the street”、“Help to make signs”、“In the park”.
在参加过几次听课培训后,感觉单元整体设计与故事教学是紧密相连的,或者说就是一体的,一般每个课时的一个话题就是一个故事,而老师的教学也就是围绕着故事展开,听故事——讲(练)故事——演故事。听第一节课的时候感觉挺好,学生也乐在其中。可是在听了几节课之后,却不禁反思,这种单纯的听故事——演故事的方式是不是就真的那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学生都喜欢故事,也喜欢演故事,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昂的。可是整节课下来,学生除了跟着故事去表演,并没有一丝一毫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动脑筋,只要照着剧本说就行了。那走出课堂呢?故事往往是远离现实的,又有几个学生能够在现实当中运用剧本里的东西呢?这一想法,让我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思考。
故事教学,当然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故事,而且这跟我们以前所倡导的情境教学其实是殊途同归的。那是不是我们可以在故事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运用他们所学知识的环节呢?这样是不是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果?就这样,我在教学《In the street》一课时,尝试增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根据上海培训的理念,单元整体课型的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教学,但是我觉得一上课就突兀地进行语音教学显得很生硬、不自然,所以我改变一开始就进行语音教学的方式,在唱歌热身之后进行了自我介绍:
Hello!
I’m Miss Yang.
I’m thin.
I can draw.
I can dance.
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意在引导学生去运用他们所学过的单词与句型,当然这些也是学生在本节课当中可以用到的一些单词与句型)。
顺着学生的自我介绍,我提问“What can you see?”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I can see a tree.”引出歌曲《Apple tree》。通过这首歌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本课的一个新单词“tree”。然后我用apples引出“six apples”——“X”/eks/——“fox,six”,并用chant对这一语音进行练习。接着表演吃苹果的动作,引出yummy——Y/j/——yellow,yak,yummy。再用chant进行练习巩固。
经过这样的处理,语音教学部分显得自然,又因为本课我运用”apples,flowers”作为奖励机制,这时对学生进行奖励机制的介绍也显得顺理成章。
遵循整体感知的教学规则,应当让学生首先感知完整的整个故事。我运用电子白板聚光灯效果呈现Alice和Danny,让学生猜猜他们是在哪里。然后展示整个画面,揭晓课题“In the street”;再提出问题(中文注释),引导学生观看整个故事并寻找答案。
本节课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小对话。针对每一个对话,我都采用了先解决难点,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表演的方式。
第一段对话:
ALICE:Good morning,Danny!
Danny:Good morning,Alice!
ALICE:Let’s go to the park!
Danny:OK!
我利用问题“Where are they going?”先让学生找到答案“go to the park”,在解决了这一新短语之后再让学生分两大组练习此段对话.
第二段对话:
Danny:Wow…Flowers.How nice!
ALICE:Look!Don’t pick the flowers.
Danny:I’m sorry!
我先展示有关美丽城市环境的图片并朗诵句子“I can see a street.How nice!”“I can see a tree.It’s big.”“I can see a bird.It’s yellow.”之后展示美丽花朵的图片,鼓励学生说句子描述图片,再出示Danny所说的句子“Wow…Flowers.How nice!”以及整个对话。让学生跟读句子并分步教授句子。针对句子“Don’t pick the flowers!”首先展示花的盆景让学生练习flowers——pick the flowers,然后分组练习,再进行one by one的练习;接着一边表演摘花动作并提示图标引导学生说出“Don’t pick the flowers!”并利用chant进行练习,之后请个别同学说出整个句子“Oh!Danny!Don’t pick the flowers.”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第三段对话:
Danny:Look!A ball’s in the tree.
ALICE:Oh!Danny!Don’t climb the tree.
Danny:I’m sorry!
先在PPT出现一个球“a ball”,再呈现整个画面:有个球在树上“a ball’s in the tree”,请个别同学练习这个句子。之后扮演Danny爬树,教授“climb the tree”(让学生表演并说短语);之后请一个同学上台表演,此时拿出禁止爬树的标志并鼓励其他学生对爬树的同学说点什么。引出并教授句子:Don’t climb the tree!利用chant进行练习。之后让学生跟读文本,邀请一位学生跟老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表演。
学完三段对话之后,引导学生复述整个故事,然后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整个故事的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新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很多故事教学的课一般到故事角色扮演环节就意味着进入尾声了,整节课下来就是读故事与演故事。这是我不怎么赞同的一点,我觉得读故事和扮演故事应该只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更重要的一个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自己的生成。所以我并没有在扮演整个故事之后就结束本课,而是为孩子们又设置了一个环节“城市文明小卫士”。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图标,如“don’t draw”“don’t play”“don’t write”等,这些单词都是小朋友们之前学过的动词(其实在本节课的自我介绍环节我也引导孩子们通过“I can…”句型进行了适度的复习),所以孩子们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句型“don’t…”说出这些句子并不是很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帮助孩子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又能检查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
不是说自己不认同的就不好,也不是说自己认为好的就真的好,只是在学习与实践中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教着研究着,研究着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