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学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澄迈县福山中学养成教育综述
□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学
澄迈县福山中学,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确定的“人民满意,特色明显”的办学目标已基本实现,形成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创造”的办学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谐治校”的管理理念。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学习场景中,通过亲身体验,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了“学有所长,劳有所乐,言有所信,行有所约,仪有所美”的养成目标,同时又从校训中提炼制订出《福山中学学生每天学习日常生活十要》,把养成的目标具体化。
养成教育是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不仅学生行为习惯需要养成,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行为习惯也需要“养成”。养成教育不是靠背下来和记得住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此,我们不断实践人本管理、民主管理、动态管理、精细管理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福山中学教职工管理考核评比实施方法》、《福山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福山中学环境卫生责任考核方案》、《福山中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福山中学学生会、团支部文明监督员职责考核》。这些制度的出台,使教师日常教学达到了量化、细化和常规化,使班级管理、学生的文明行为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了良好的习惯养成。比如值日领导检查当天的早读,这位领导必须清楚地记录每一个班级的早读情况,好的要指出好在哪里,不好的也要说明不好在什么地方,一般好的,比较好的,同样也要记得具体详细。每一项检查都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都量化、细化,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值日领导除了记录外,还要在当天的早操上宣读检查结果。
德育教育一定要以有效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的德育才是有效的。我校的做法是:
1.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充满书香”。我们组织语文组举行了“每周诗歌每日成语”的学习活动,老师精选了课内外著名的经典诗歌、名段,从周一至周四早操完后由一名语文老师带读,全校学生集体朗读,周五集体背诵。每天的早操以后,全校书声响彻云霄,令人如饮甘露。这一活动的举办,培养了学生古诗词、成语的积累习惯,熏陶了他们的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在每一学年举办全校性的“诵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每个班级选取经典的诗歌、散文进行配乐诵读,开展评比。语文组还举办经典书籍阅读征文比赛,学生把自己阅读经典作品的感受写成文章,按年级进行评比并颁奖。
2.礼貌卫生教育。每周一升国旗后,全体学生集体高喊“老师好”,目的是让学生能自然地开口叫老师好,让他们不再羞于启齿问老师好,让习惯成为自然。每天有值日领导检查学生礼仪情况,严格要求学生每天穿校服到校,不允许穿拖鞋、带手机、染头发进校。每天有专职领导检查各班教室、卫生区,并进行打分、通报。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很快养成了讲礼貌、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3.每月举办一个活动。三月是感恩、学雷锋活动,四月举行全校游园活动,五月举办庆五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十月举办唱红歌比赛,十一月份诵经典比赛,十二月迎元旦文艺晚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校先后出台了《福山中学教职工管理考核评比实施方法》、《福山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福山中学环境卫生责任考核方案》、《福山中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福山中学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评比方法》、《福山中学班级养成教育评比方法》等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这些制度力求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比如我校评价一个班一天的操行分为:出勤、班风、卫生、礼仪等;在出勤一栏里又分为:早操、早读、正课等小项;礼仪一栏里有:背书包上学、不染发、不穿拖鞋到校等内容。每一项里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有了合理的评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校领导班子确立了“立足实际,强化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方针,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组成,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政教处负责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各项工作相互渗透,并联合社会、家庭,与学校一起形成三维教育网络,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养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知、意、言、行、仪”等方面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明确方向,全面参与。我校建立了全员参与抓文明养成教育的工作网络,采用学校领导跟班的方法,把学校的领导班子分到各班中担任文明养成教育的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学生生活养成教育,同时由值日领导与学生干部组成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对学校在校学生的言行给予检查、矫正。全员参与德育管理,树立“文明行为养成有我一份”的观念,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严格训练,规范言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为此,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值班制度:值班人由各班文明养成检查小组组成,负责检查班中学生每日在校的行为表现,对该班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上报学校政教处并及时教育、矫正。值日制度:学校值日领导在校园巡视和学校大门口站岗,负责检查每天学生进、出校园的行为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讲评制度:学校政教处每周把各班检查小组对学生行为情况的量化汇总进行总评,评选出每周文明养成全优生以及文明养成教育不达标生,利用周一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稍差的学生也起到督促作用。
为了使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真正落实到处,结合制度的实施,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活动中、日常生活中、于学习中,如开校会时、出操时,严格要求各班列队进场,按次序就做,不吃零食、不扔纸屑;在校园中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在教室里做到轻声、不打闹;在家中,早上起床要自己整理好床铺等;做到每周看一本书,每天写一则日记,力求养成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由于我校在实施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到位,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早读时间,各班书声朗朗,校园清洁卫生,学生精神抖擞,人人穿校服,见到垃圾主动捡到垃圾桶,见到老师或领导主动招呼,在校园中再也没有了留长头发、染头发、穿拖鞋、戴首饰的现象了。学生的自强自立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根据学生家长反映,通过活动,他们的孩子不仅起床叠被子了,还帮助家里干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
3.丰富活动,推进养成教育。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报”(校报《蓓蕾》)、“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养成教育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利用十多个兴趣小组组织活动,如合唱队、腰鼓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篮球队、美术书法小组等,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意识,提高了道德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开展校园“感恩教育月”活动,让学生感激母亲、感谢老师、感恩学校。4月为行为习惯重点目标推进月,5月为诚信教育月,6月为感恩教育,9月份为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10月开展学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11-12月开展迎元旦校园趣味体育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习惯养成的时段、内容和方法,所以,不得不在日后干预或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了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典型问题上升到课题层面上进行研究,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经过讨论研究认为,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安全、和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突发事件,不单是道德、纪律问题,而是心理、家庭性因素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把养成教育工作从学校一般性的常规工作上升到典型性行为个案、跟踪研究的高度,从表层面的工作落实深入到规律性的研究总结。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化,为养成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背诵“弟子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手中必备一份《弟子规》文本,每天早读时候抽出10分钟由语文老师带读、讲解,元旦期间举行了背诵《弟子规》比赛活动,当场评分,表彰先进,把活动推向高潮,得到家长的称赞。
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从踏踏实实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我校被推荐为澄迈县首批养成教育示范校、养成教育课题实验校,先后四次获县级“十佳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平安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在澄迈县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澄迈县首届文化艺术节中我校的舞蹈、课本剧、绘画、书法均获得一等奖,陈家誉校长多次被评为“十佳校长”。近几年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时,对我校的校容校貌、学生的文明礼仪都给以极高的评价。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校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比如班级容量比较大造成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有缺陷,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与养成、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都是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做好做优的。今后,我们在与各兄弟学校的交流中,在认真反省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中,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继续深入中,使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