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克莱默夫妇》的故事叙述

2016-03-01 00:26王月靖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期
关键词:叙事女性主义情感

王月靖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解读《克莱默夫妇》的故事叙述

王月靖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克莱默夫妇》用一个平常的题材讲出了一个不平常的故事,成为流传的经典影片。其现实的题材、精妙的叙事,还有发人深思的内涵获得了观众认可,也为自己包揽了多项荣誉。从其题材、情感展现及叙事及主题等几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情感;叙事;人物设置;女性主义

《克莱默夫妇》影片改编自艾弗里·科尔曼的一部同名小说,故事的内容很平常,母亲无法忍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选择离开丈夫及孩子,于是丈夫担负起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儿子,接着母亲回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并打赢了官司,最终又因为对孩子的爱而最终放弃了抚养权。这并非多么特别的故事,也没有惊险刺激的情节,没有震撼的视听场面,他的成功,是其现实题材、真情流露、精妙叙事等多方面的共同结果。

1 现实题材引起当时美国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对于美国来说,1979年是一个充满焦虑的年份,越战带来的伤痛仍未平息,和苏联的军备竞赛又处于下风,在20世纪80年代即将开始之际,美国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1]。此时美国的社会问题开始增多,离婚率升高便是极为显著的一大现象;同时,20世纪60-80年代也是女权运动盛行之时[2]。《克莱默夫妇》的创作,触及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关于婚姻、事业与家庭冲突以及女权主义的问题,表现了当时男女两性在家庭角色的构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焦灼以及心态上的变化,也使观众更容易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影片当中去,在影片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2 情感的巨大力量

以情动人是《克莱默夫妇》最大的艺术魅力,影片紧紧扣住克莱默父子的情感关系,以情感为线索,用人物间的亲情来打动观众[3]。

电影一方面用几处对比的场景展现父子间情感的日益升温。一是妻子离开后的第一个早晨父亲做饭手忙脚乱,他找不到平底锅,忘记在蛋液里加牛奶,被平底锅烫得把锅扔到了地上,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而结尾时,父子面临分离,两个人在厨房完成他们的最后一顿早餐。他们驾轻就熟,默契地配合,彼此的眼神中却满是依依不舍。这温情脉脉的场面自然让人和最初慌忙的情景相比较,进而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与感动,自然而然地与剧中人融为一体。二是,第一次送比利去幼儿园,父亲甚至不知道儿子是几年级的,而在影片后段,父亲很自然地和儿子的同学汤姆打招呼,看来这时候,父亲已经熟识了儿子班里的同学。三是在客厅里,电影开场的泰勒忙于工作,无暇回答比利的问题,而比利打翻的果汁弄脏了泰勒的资料,让泰勒愤怒不已;随着两人的相处,泰勒开始放下手头的工作,将儿子抱在怀里,和他耐心交谈。浓浓的父爱透过这一系列的对比缓缓溢出,这些细节,是我们生活中都能真切体验到的,切身影体验让观众和主人公之间有了一根纽带,虽然我们身处影片之外,但我们发现主人公是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会暴躁,会陷入困境,也爱他的儿子,希望能和自己的孩子呆在一起。于是,我们不仅是在“看他们”,更是把自己带入了电影情节中,情感的共鸣让看似简单的情节抓住了观众的心,从而愿意和影片中的人物一同成长,一同蜕变。

然而和其他经典好莱坞影片所不同,《克莱默夫妇》不依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用在影片各处穿插细节。如父子两人争吵后,泰德自觉愧疚而安抚儿子睡觉,准备离开时比利叫住了他,对他说,爸爸,我爱你;两个人一起做圣诞节装饰品,原本连煎鸡蛋都做不好的泰勒居然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耐心地将一个又一个小彩带串联起来;当比利得知自己要和爸爸分开的时候,他忍不住哭着问,如果我不喜欢,可不可以回家?他蓝色眼眸里闪动的泪花足以柔软每个观众的心。这些小细节无时无刻都在打动着观众,让温暖的父子亲情涓涓地流淌在影片的每一处,这也是导演的独到之处。

3 合理的叙事结构

总的说,全片只讲述了一个故事:妻子离去之后,一个男人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生活。但在这个故事中又嵌套了许多小故事:妻子的离去、父子的相处、孩子意外摔伤、男人失去工作、妻子回归争夺抚养权以及父子分离。问题不断出现,主人公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不断加强的冲突的出现让整个影片叙事紧凑,保持着观众对影片的关注。

其次,恰到好处的详略取舍让影片的故事变得集中,叙事也更紧凑。妻子在一开始就离开,但未赘述离开的原因,这样做既留给观众悬念,也节省了电影篇幅,而妻子离开的原因则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被逐渐交代。另外,影片没有用双线叙事,交代妻子是如何在洛杉矶生活的,只是后来用两个人的对话一带而过。相比很多电影动辄双线和多线的叙事,这种方式显得干净利落的,简单却能把故事讲清楚。影片重点放在父子艰难的生活和渐渐加深的感情上,而正是这种感情的积累更能引起共鸣,花很大的篇幅去刻画也是很值得的[4]。

另外,影片的人物设置必要而不繁杂,将影片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晰。主要人物有3个——丈夫、妻子和孩子,对丈夫和孩子的叙述占大部分,对妻子则只寥寥数笔,邻居玛格丽特则扮演着两个人的联系桥梁。妻子没有说的话,妻子离开的原因都由玛格丽特说出来,而原本站在妻子一方的玛格丽特渐渐变为理解、支持泰勒,也有力地证明了是泰勒的转变。还有泰德的上司,这个角色代表泰勒的事业,也正是因为他解雇泰德时,泰勒还在打官司,所以泰德不得不在圣诞节前夕还拼命地找工作去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片中出现的人物各司其职,这是《克莱默夫妇》人物设置的成功之处。

4 影片引发的思考

影片并未只停留在对这一家庭破碎的表面化的叙述以及亲情的苍白表达,而是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女性的独立,夫妻的相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等问题,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一边感动,一边思考。

首先是对女权主义的思考。影片中的妻子因为不满丈夫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家庭以及和自己的沟通而感到压抑,最终决定离开,乔安娜的出走代表了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对摆脱传统家庭角色定位的反抗。虽然当走出家庭去谋取个人发展时,她仍感到踌躇犹豫、挣扎不舍,但她拒绝继续扮演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认为自己作为女性同样拥有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权利[2]。

电影中,律师问乔安娜,“你的丈夫是不是不养家、酗酒、不忠”,乔安娜都否认了,但她仍然要离婚,并称如果泰德挽留,“她就从楼上跳下去”,因为她的精神世界已经快要崩塌了。电影也借着乔安娜这个角色宣泄了她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无法言说的痛苦。例如,“在过去5年的婚姻中我感到越来越不快乐和困惑,我很需要有人能帮助我。”“但当我向泰德寻求帮助时,他并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渐渐地疏远了。”“他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但是对我的恐惧和我的感受,他却无能为力。”“……在接受了心理治疗并找到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么糟糕。”“除了孩子,我也需要其他的途径来释放自己的感情……”

看似完美的婚姻和家庭却给她带来了莫名的痛苦,而投身于工作养家的丈夫对于妻子的感受一无所知,离开家以后,新生活却重新给了她自信。片中的乔安娜以胜利的姿态回归:她在离家出走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年薪比此时的丈夫还要多,也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观众无法与乔安娜一起体验她的完整情感及生活经历,也很容易忽略了这位女性的内心,当泰德质问乔安娜,“抛弃一个7岁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勇气”时,很多观众或许也产生了对她的责问:为了展现自己的价值而抛家弃子,放弃了母亲的角色,不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吗? 这正是影片提出的女性现实困境。对女性主义,影片体现出的态度是谨慎而隐晦的,理解乔安娜的出走,但同时也流露出了些许不满。

影片同时也对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也进行了思考,电影同名小说作者艾弗里·科尔曼在谈到其创作想法时说,当时正值女性主义运动的高峰,人们对男性的看法有些过激,而写作的目的就是矫正这些过激,尽力创造一个理想的父亲形象。在男性人物泰德的身上,集中了电影2/3的镜头,并细致再现泰德父子从彼此的疏远到渐渐默契的生活,对泰德对家庭责任承担的转变给予了赞赏。在妻子离开后,泰德没有听从老板的意见把孩子送走,而是担负起了父亲的责任,就算失去待遇优厚的工作也没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乔安娜的出走迫使泰德改变了他之前的单一家庭角色,他开始了和家人的相处,最终获得了儿子的信赖,也完成了男性父亲形象的重建[4]。

另外,片中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小演员贾斯汀·亨利高水准的演出无疑为本片添色不少,他们的眼神就能讲述故事,他们的凝视中流动着无法言明的情感,这些无不将角色微妙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演员出彩的表演,让一些原本乏味的剧情变得引人注目,也让父子间的感情这种难以表现的东西为观众所理解。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片中还有很多其他留给人们思考的问题,如婚姻中夫妻双方应该如何相处,又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家庭中对抗,谁都无法获利,或许只有都为对方考虑,才能共同前进。《克莱默夫妇》的选题来自普通生活,思考的问题来自普通人,却将一个故事讲得精彩绝伦,虽是低成本制作,却依旧叫好又叫座。

参考文献:

[1]薛玉凤.美国华裔文学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刘小晨.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3]罗敏.《克莱默夫妇》:打动人心的隽永温情[J].鸭绿江报,2014(2).

[4]严嘉,龙娟.电影 克莱默夫妇 和父子 中的中美父子关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 (4).

作者简介:王月靖(1991-),女,安徽合肥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叙事女性主义情感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