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男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贴近性
李赫男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摘 要: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阅读需求的与日俱增,时政新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时政新闻报道这个命题,如何让报道既能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又能受到读者肯定,从而赢得广泛的市场?毫无疑问,必需增强时政新闻的贴近性。本文就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贴近性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时政新闻;贴近性;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时政报道已经成为国内新闻媒体吸引大众眼球和注意力,提高发行量的一项重要资源。面对时政新闻报道这个命题,如何让报道既能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又能受到读者的肯定,从而赢得广泛的市场,成为各个媒体首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时政新闻在报道中存在着语言叙述方式中规中矩、报道格式化,缺乏新意,报道方式缺乏时代精神,严重落后时代要求;内容大而空、形象生动不足,受众感受不深,重宣传轻新闻。即使是在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时,也存在以一副高姿态来生硬地宣读条规的现象,让老百姓觉得毫无意义。如何让时政新闻真正的走进老百姓,应该从贴近性上下功夫。
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上往往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问题。会议新闻本身就具有大量的信息,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以会场为画面,会出现声画脱节的现象。比如:报道谈交通拥堵,画面是参会人头。在这类报道时,应跳出会场本身,可以增加资料画面,背景信息介绍等。
因为群众对谁讲话谁主持谁发言没有太多兴趣,他们关心的是这些内容与自己有无关系。要知道,时政新闻内容是固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新闻报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贴合实际创新。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两会报道专题新闻节目“小崔说事”“小崔说两会”等。这些在两会期间制作的特辑新闻节目,邀请与会代表谈论交流热点问题,幽默的主持风格,贴近生活的民生问题,现场民众积极参与与代表互动,让老百姓觉得“两会”可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具有新意的个性化编排,能够吸引读者眼球,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有效避开时政新闻报道同质化。比如,《大连日报》为了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创造国际时事报道平民化,将时政新闻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漫画、诗歌的形式来活跃版面,开创了“幽默时事”栏目。此栏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出版130多期,还被中国时事新闻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时政新闻语言往往给人以乏味之感,很多时候记者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文件讲话,书面化的语言说教,很难在大众心里产生共鸣。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在语言上必需平实、鲜活,多用一些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多用直接引语,让大家感到轻松易接受。同时,也能体现人性化和平民化的一面。
时政新闻报道首先要契合国家中心工作大局,着眼于舆论导向正确,其次在时事新闻的选择上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也就是指选取的新闻题材要与其他媒体有所不同。怎样做到与其他媒体不同呢?笔者认为,时政新闻报道要结合本地特点,体现出本地独有特色。2011年两会期间,山西省晚报报出了“两会直通车”,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走进社区,面对面听取群众观点意见,并利用微博、网络、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征集搜寻群众意见。“两会直通车”吸引了近两百多名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大家提出了40多条涉及民生的建议,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山西省这种结合本土特点,致力于打造本土品牌的报道方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时政新闻的受众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在报道的过程中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要注重从百姓出发、从现实情况出发,多选取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焦点。对于涉及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与百姓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时要予以充分的报道。
策划是指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面对同一命题上,新闻媒体可以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势,强强联手,进行统一规划策划。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山西晚报从新闻报道与红色月主题活动两大板块出发,推出了“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节目,通过一系列报道,调动了读者的参与度。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与多家媒体合作进行连线报道,形成互动。在重要新闻事件中,地方媒体力争派出记者现场采访的同时,可与新华社报道形成互动;有条件也可以连线其他媒体进行联合报道。另外,对于重大事件进行独家解读、深度开发,从多角度多方面不同版面进行展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永锋.强化时代感增强贴近性—地方媒体时事新闻的报道策略[J].记者摇篮,2008(1).
[2]侯晓云.时政新闻的亲民化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4(6).
[3]王镇富.论群众路线与时政新闻价值的重构[J].现代视听,2015(5).
[4]曾后武.时政新闻宣传的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