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祥,史 飞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 九江 33200)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高,增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对职业院校来说,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为掌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查阅文献著作,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相关理论概括影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以此为主要理论依据,设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卷》。对三所职业院校的教师抽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并明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其多元实现路径,希望能为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1.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专业发展是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专业思想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他们为更好满足教学需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而进行专业化学习和培训的过程。[1]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满足新形势和新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和关注。
2.意义:专业化发展既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不仅能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素养,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还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组织能力,让学生更好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实践技能提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2]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
1.调查目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独立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学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特定的能力要求,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应该具有爱心、情感、同情心、怜悯、关爱、敏感,以及情绪调适能力和积极的人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真实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规划措施、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2.调查对象: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研究,以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三所学校为调查对象,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6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6.8%。
3.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共30道题目,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课程开发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实践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教师科研能力等内容。同时还设计访谈提纲,与教师进行访谈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业务发展方式、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方式、教师的学生发展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策略、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以便进一步了解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被调查的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不一样,有新手,占42%,也有专家型教师,占25%,有的正处在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阶段。但调查和访谈显示,约55%的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技能不强。或者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信,很大一部分任课老师被动接受培训,但自主学习、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放缓教师专业发展步伐。
2.缺乏职教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任课老师局限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教学设计技能较低,而这两项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调查显示,58%的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这两项技能,课程开发能力普遍偏低,教学设计技能不强,不仅影响专业水平提升,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3.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不足:任课老师缺乏实践锻炼。调查显示,只有41%的教师参加过实践锻炼,多数教师通过参考书获得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未能紧跟时代步伐,难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要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任课老师应该深入企业、公司等参加实践锻炼,就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自身专业技能提升。[3]
4.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尽管职业院校普遍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但调查显示,当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企业局限于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任课老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不多,企业很少派遣工作人员为学生开展讲座,与学生的交流不足。
5.教师科研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技能和表现,但一些老师过分强调教学,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约占调查总数的65%。而对科研工作缺乏兴趣,科研水平有待提升,[4]未能结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科研能力,制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核心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社会环境因素、职业院校环境因素、个人环境因素等,都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整个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高,任课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但一些任课老师对这些要求未能足够重视,忽视加强自身学习,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如,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到位,未能结合教学要求和目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难以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有效指导。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一些老师缺乏进取心,思想观念陈旧,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技能等,未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专业发展水平提高。
2.核心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承诺、知识结构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等。教师队伍如果专业发展意识强,他们会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组织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加强课外实践锻炼,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前提下,重视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进而有利于推动自己专业发展,更好适应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但调查显示,一些任课老师的职业承诺不足,未能结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对自己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忽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应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点,今后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职业院校在教师队伍引进时要把好关,制定详细的标准,严格落实准入制度,选拨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在选拨教师时要综合考察他们的学历、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科研水平、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做好测试和评价工作,确保他们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专业培训体系,重视教师队伍管理和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根据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采用短期进修、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任课老师也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改进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5]还可以结合具体需要适当调整培训形式,完善培训内容,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职称评聘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获奖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等综合考虑,各占相应比例,倡导评价多元化,更为全面考察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6]完善工作考核制度,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内容,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做好每个环节的考核与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更好发挥指引作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更新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自己专业发展负责。任课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反思,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规划和目标,按规定严格落实,付诸行动。常用自主发展形式为进修、加强与同事交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等,让任课老师更为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推动专业发展水平提高。
重视职业院校硬件设施、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图书馆资料、网络设备建设步伐,让广大教师队伍更为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料,更好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学校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利用互联网共享网络、数字、图书资源。[7]这样既能缓解学校经费紧张,还能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职业院校还应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注重采用多元化路径,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目标顺利实现。
1.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结合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为:专业发展内涵上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取向上从“经师”向“双师”转变;知识结构上从强调学术性知识到关注实践性知识;实现路径上从单一路径走向多元化;教师综合评价上从注重学历到学历与能力兼顾。同时还要更新理念,创新操作手段,以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
2.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实现路径:要想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例如,采用企业培训方式,通过挂职锻炼、产品研发、售后服务、项目培训、现场体验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实践技能;采用校本研修方式,利用专家课堂、教研活动、教学大赛、技能比武、课程开发、教学研究等形式,增强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采用进修提高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专业进修、学历提高、实践训练、考察实习、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任课老师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调研能力学术水平;[8]采用自我发展方式,通过共享资源、网络课程、合作交流、社会服务、技能大赛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团队协作、技能实践、学科专业技能及自主学习、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不足,今后应采取完善措施,注重理念更新,创新操作手段,尊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价值,强调教师激励的精神满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1]唐明,专业化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4)中:74-75
[2]钟焜茂,地方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以龙岩学院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1(1):66-69
[3]王晓茹,孙小娅.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4(8)中:77-78
[4]马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7-80
[5]齐小萍,胡晓霞.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114-117
[6]童顺平,高葵芬,韩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制度供给的视角[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71-75
[7]高海霞,张翠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3-65,91
[8]于瑞强,谢艳娟.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