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标准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耦合机制
罗友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标准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化自身的功能效应与企业国际化成长内在机理的理论分析,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关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主体、制度、技术、竞争和效益等耦合要素的相互联接、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但该耦合系统能否协同演进、共同发展还需要借助开放政策的推动、创新文化的凝聚、监督评价的激励等外源动力的作用。因此,耦合子系统各内生因素、耦合关系的调节要素和耦合环境的外源动力共同作用才能使整个耦合系统形成长效和良性发展的耦合机制。
关键词:国际贸易标准化;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机制
一引言
国际贸易标准的“双刃剑”特点,决定了它既能促进世界贸易也能制造贸易壁垒。事实上,随着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的逐渐弱化,国际市场之争已经演变成“标准”之争,国内外对于标准、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焦点。譬如,宋明顺等从法理、网络和传播等方面通过实证研究探寻了专利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1];唐锋等运用引力模型,以15个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贸易流量为研究对象,探索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克劳赫特(Clougherty)等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ISO9000标准扩散对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正效应[3];候俊军则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标准化作用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制等[4]。总体来看,现有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不同类型标准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分析;研究视角则集中在宏观经济范围,针对微观领域,尤其是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视角将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的国际化结合起来研究,以探寻二者之间耦合发展的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究竟怎样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二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子系统自组织分析
国际贸易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制定的旨在协调国际贸易活动、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各种标准。国际贸易标准化,从广义上看,是指国际贸易标准逐渐被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从业人士所采纳和接受,并成为衡量国际贸易产品的好坏、简化国际贸易程序以及促进国际贸易预定的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各类活动;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对国际贸易程序、单证、信息和惯例在国际范围以统一形式而不断开发和实施的活动过程。不难看出,国际贸易标准化对国际贸易参与各方具有协调、推动和保护作用。
国际贸易标准化作为一个耦合子系统,其自组织机体在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自身的功能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网络的外部性、技术的进步性和市场结构的垄断性。所谓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相同行动的代理人数量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5]。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某一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时,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效用除了产品的基本效用外,还可能获得来自于消费同一产品的用户数据增加带来的效用。如广播和电视网、通讯卫星网络、计算机和软件等行业,使用该类产品的用户越多,企业的产品成本将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也会降低。换言之,企业会获得需求规模报酬递增,消费者也能获得相应的消费者剩余。同样,当某个国际贸易标准因其网络外部性而为用户带来福利效应的改进,那么,这种标准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被更多的用户采用。而标准的用户基数越大,越容易导致消费者的需求规模增加,从而产生网络外部性的预期。
国际贸易标准的技术效应是指标准化可促进技术进步也可能会产生技术水平锁定。根据特斯的研究,标准将影响研发、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市场渗透阶段,并因此对创新、生产力和市场结构产生显著的集体效应[6]。当科学技术还处在试验室阶段时,它的影响和作用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是潜在生产力;只有当这些技术以技术标准的形式,并通过官方机构颁布,从科学技术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国际贸易标准化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给定技术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技术选择。这种选择将通过约束多样性“制造”秩序的行为,以阻止生产秩序或国际贸易流程的失控及关键因素的偏离,将技术发展纳入有效的轨道[7]。所以,国际贸易标准不仅记录了技术知识,而且随着这些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它会加速技术的扩散转移并成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创新的基础。同样,在国际贸易标准化过程中,如果非最优技术成为了标准,受技术创新和形成路径的依赖,将会出现对次优技术的锁定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而一旦某项技术因为“最优”被选为“标准”,由于标准本身的质量信号、遵循成本以及多样性的约束力等内生因素的作用,先入企业往往因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构建了行业准入门槛,而且也会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标准作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手段,势必对市场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当标准与特定的专利技术结合在一起时,标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垄断效应[8]。
企业国际化成长实质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和企业边界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渐进演变[9]。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通常,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国内企业的需求条件和各要素条件相对充裕,这不仅使其要素成本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也会推动该国经济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随着企业与国外企业接触和联系的日益频繁,就会缩短对国外市场的“心理距离”。基于此,企业将会利用其管理优势到国外去获取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其他经营性资源,如技术、资金等,从而提升其国际化成长速度。从产业角度看,产业的技术和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该产业的规模经济与市场状况不同,最终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国际化。然而,随着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建立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本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标准化产品及其相关产业,可以通过要素的国际流动、产业的整体转移等方式,使相关产业国际化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同一时期,国际化产业规模、各国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国内经济开放程度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同时,根据企业演化理论,企业成长一般将遵循专业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等模式。专业化是基于产品的同质性及其所依赖的经营活动和技术的通用性,通过同一产品的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组织的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成长。这种成长方式的企业特有优势通常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有关,表现为拥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差异化的管理能力。企业多元化成长模式除了能够给企业带来范围经济,节约交易成本外[10],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业务领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并最终确保企业持续、均衡成长,面对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快速化以及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开展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合作竞争意识。在这种经营理念下,企业便开始选择了一种新的成长模式,即网络化成长。这类企业通过空间地理位置的集聚,选择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形成企业间互相依赖和长期关系的多样性契约安排,并推动技术的联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摊,为企业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区位多元化提供了条件[11]。因此,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则是约束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主要内部因素。
综上分析,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自运行机理,可以用图1所示来展现其逻辑关系。
图1 企业国际化成长自运行机理
三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关联要素
耦合(coupling)的物理学意义主要是指两个独立的部件(子系统)相互联系并紧密咬合形成模块(系统)化运动来共同承担整个机体的相应功能。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耦合主要是指这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子系统之间通过关联耦合要素(部件)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以推动系统的协同演进。这些耦合要素主要体现如下:
从系统角度看,国际贸易标准化作为一个“人造系统”,之所以能实现其目标化、有序化、结构化和科学化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各方参与者,包括政府管理者、企业、标准制定者、消费者和监督者等。显然,所有这些主体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同样举足轻重,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要通过资源投入的方式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标准化系统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系统的演进和发展。
制度是引导、协调和激励各主体围绕国际贸易标准化系统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系统协同演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多元性约束并为各系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的相关法律体系和规章。完备的制度体系不仅可以为主体明确其行为预期,而且将有效降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技术标准化通常会遵循从R&D、专利技术确定为产业标准,直至标准产业化的完整过程[12]。因此,R&D能力是主导企业技术得以标准化的基础。企业产品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首要工作便是R&D国际化。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优势互补。企业利用这些优势,将加速成果专利化,并使专利融入技术标准,以巩固其在标准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促进标准及其产业的国际扩散。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不仅能促进企业研发、新技术利用和产品推新,而且随着竞争强度的日益激烈,要求新产品对市场的渗透能力也越来越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大量投入迫使企业只有不断扩张市场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必然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然而,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所以能被全世界人民共享,取决于这些生产和服务行为能否基于共同的技术标准,也只有全球按照同一标准组织生产和贸易,市场行为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复杂化的流程要求各贸易参与方必须实行标准化才能避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重复支出。实施国际贸易标准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国际化经营正常的收益和经营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也只有国际化企业各参与方遵循相关贸易标准,国际贸易标准系统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和有效的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系统就是在其运行环境中,借助于主体、制度、技术、竞争以及效益五个耦合要素的联结作用,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推动以实现共同演化的耦合关系,其关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耦合要素关系
四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耦合动力
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作为两个独立的子系统要实现共生发展,仅有这些相互联接的耦合因素不够,还需要借助相应的动力作用,并通过这些耦合“部件”以及各子系统的内生机理,形成互利和协调机制,才能产生耦合共生效应,即各子系统都能因这个共生系统而获得比自身单独生存更大的发展。
从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国际贸易标准化系统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系统都拥有其相应的内生动力。但仅依赖其内生力,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不仅将滞后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这些内源动力也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因此,寻找二者耦合机制的外源动力尤为关键。
外源动力指的是来源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系统外部的各种力量。在众多外部力量中,能整合各系统的内源力量、撬动二者的联接部件并推动和调节整个耦合系统共生发展的外生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我们了解到FDI和出口是促进转轨期中国企业成长的有力因素,这一方面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扩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显著;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产品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越来越深地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从而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竞争中获得快速发展[13]。因此,通过适时改革开放,并不断优化开放政策,才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延长产业链,以提高关键性零部件和原材料本地化程度,引导本地企业更深地融入到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和营销体系,从而带动相关企业的出口,并加速中国企业通过“干中学”来获取国际化经营知识。而跨国公司的FDI与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前提条件,离不开国际贸易标准及标准的合格评定等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般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机会的发现和机会价值的辨识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常常需要企业家挣脱传统经营思维的束缚,才能从战略的高度去把握机遇并应对相应的风险。同样,国际贸易标准化系统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其结构,并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和再实施标准的过程,才能使标准化的对象和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完善、扩展和深化。因此,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系统的运行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影响。创新文化通过其价值观的凝聚作用将支配和影响着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系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促使其更好应对各自系统运营和发展中的机遇和风险。
在我国,由于国际化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且其他相关部门也缺少配合、缺乏沟通,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因此,国际贸易标准实施评价与标准质量监督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不仅标准化工作良性循环容易产生中断,而且标准水平难以实现螺旋上升。为激励国际化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推进国际贸易标准化工作深入改革,我们一方面应强化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企业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应对国际化企业执行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完善国际贸易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唯此,才能促进国际贸易标准制修订与国际化企业标准实施的有效衔接,并最终实现国际贸易标准化子系统与企业国际化成长子系统的有效耦合,二者耦合机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机制结构
五结论
本文从国际贸易标准化和企业国际化交叉互动的角度,以耦合系统的内生力、耦合关系的调节力和耦合系统环境的推动力为研究线索,通过对国际贸易标准化自身的功能效应和企业国际化成长内生机理分析,我们发现,作为耦合系统的子系统,它们自身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网络外部性、技术进步性、市场结构垄断性”及“市场知识、心理距离、特有技术、竞争理念”内生效应。国际贸易标准化系统与企业国际化成长各子系统只有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参与、相关制度的规范、科学技术的进步、竞争意识的建立以及活动效益的追求等这些耦合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建立相互融合,互相依赖和互相影响的耦合关系并形成一个耦合系统。然而,国际贸易标准化和企业国际化成长耦合系统作为一个自组织体,在其内在机体和各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虽然会进行自我演化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与所有的系统一样也会出现“混乱”。因此,要使这个耦合系统形成有序、良性和长效发展的耦合机制,还必须借助于开放政策的推动、创新文化的凝聚以及监督评价的激励等外源动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明顺,张华.专利标准化对国际贸易作用的机理研究及实证——基于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现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
[2]唐锋,谭晶荣.核心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包含“多边阻力项”的引力模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
[3]Clougherty, Joseph A,Michal Grajek.The impact of ISO 9000 diffusion on trade and FDI: A new institutional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4).
[4][8]候俊军.标准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Liebowitz S J, Margolis S E.Network externality:An uncommon tragedy[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8).
[6]Gregory Tassey.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 based markets[J]. Research Policy,2000,(29).
[7]Metcalfe J S, Miles I. Standards, selection and variet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3-4).
[9]Johanson J,Wiedersheim-Paul 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 - four Swedish cas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75,(10).
[10]戴维·贝可赞,戴维·德雷诺夫,马克·肖利.公司战略经济学[M]. 武亚军,总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罗友花.基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J].企业家信息(人大复印刊),2010,(10).
[12]孙耀吾,赵雅,曾科.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5).
[13]杜传忠,郭树龙.经济转轨期中国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
(责任编校:陈婷)
On Coupling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andardization and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LUO Youhu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tandardiz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trade standardization and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coupling elements such as participants, rules, technologies,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which are connected and influence one another. But the coupling system can evolve in coordinately only by means of the external power from the open policy, innovation cultur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herefore, the endogenous factors from the subsystem,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the external power come into being a coupling mechanism to make the whole system of trade standardization and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develop healthi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standardization;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coupling mechanism
作者简介:罗友花(1965—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标准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与贸易标准。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对湖南企业国际化成长效应研究”,编号:2011ZK3103;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开放经济背景下湖南产业集群国际化能力研究”,编号:14A023。
收稿日期:2015-12-06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1-0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