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婷(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朱 婷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由于青少年在儿童期的诸多思想都没有定型,有着很大的可塑性,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理论研究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社会化的概念以及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这一发展形势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社会化;影响
如今在社会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对当前的青少年社会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社会知识学习有着重要引导作用。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理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质性意义。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以及形成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社会化需要两个层面的必要条件,即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的环境,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贯穿着人的生命个体始终。青少年的青春期是敏感期,在这一发展期间,青少年的思想和身体都在发生变化,对自己获得新的角色以及社会地位都有着比较强烈的欲望,所以在可塑性上比较高。[1]青少年社会化主要是从社会化所衍生出的概念,处在12~19岁的青少年群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人格,对当下讨论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1.正面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上为青少年提供了选择权。教育作为社会化的开端,社会成员也要能够掌握一些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能为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条件。接受和认同社会价值是青少年社会化比较重要的内容,互联网中的内容和思想是良莠并存的,所以只有正确的选择和操作,才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并且,在互联网的作用下,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也比较方便有效,人际关系作为青少年社会化比较直观的传播表现,在正常利用下就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互联网为青少年追求知识提供了新的渠道,为青少年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了有利途径,青少年应用互联网也能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网络作为充实知识的宝库,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图书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等。青少年接收到的这些知识,对其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丰富了青少年的思想内涵,有助于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为青少年提供了对他人做出反应的一般模式。
2.负面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突出,青少年在自控能力上相对比较差,所以就容易迷失在网络中。从青少年的上网时间来看,至少在1~2小时,这样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容易造成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驼背以及趴桌子等身体的问题,还会造成视力下降以及注意力很难集中等问题。[3]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学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数据服务水平的提升,学生也开始通过手机来登录互联网,在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下进行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由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以及青少年自身自控能力差的因素,青少年容易迷恋互联网,对其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社会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社会法制的规范失调,互联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诱导性比较强,最为突出的就是互联网的色情、暴力等。这些不良信息容易导致网络犯罪大众化,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形成大规模的非法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给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会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应对策略探究
在充分重视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对策的有效实施层面,有关部门要在相关法制上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并能对网络的伦理道德进行规范。通过法制进行规制,强化对网络网页的控制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和家长要能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层面的变化,不能苛求青少年按照规定的标准行事。要对青少年在互联网方面的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科学化引导,提升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信息判断力。学校方面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扩大青少年的社会圈子,减少青少年的孤独感,以免青少年因过分沉浸网络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这是对青少年趋于社会规范的重要保证。在这一方面就要对违规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查处,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愈来愈广泛,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只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青少年社会化得到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对青少年在互联网的社会化影响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姬文芳,仪建红.虚拟社区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70-173.
[2] 贺菲.极端教育视角下的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剖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4):142-143.
[3] 雷雳,郭菲.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8(09):1021-1029.
作者简介:朱婷(1991—),女,云南昆明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