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报道如何“平衡”之我见

2016-02-28 21:35覃政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覃政强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 400039)



批评报道如何“平衡”之我见

覃政强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400039)

摘 要:新媒体攻城掠地,地面电视频道也被蚕食鲸吞,尽管没有以前的强势和红火,但其中民生节目由于先天的贴近性、地域性特点,仍然是各个城市的强势节目。尽管其中的琐碎和“一地鸡毛”,一直被人诟病,但在大环境不好的状况下,这些似乎已经无关紧要。生存与脸面,生存更加重要。舆论监督类的批评报道仍然是地面频道民生节目的主流,并且这类新闻也会长期存在。但是,这类新闻就像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提高收视率,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旦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到节目的公信力,甚至惹来官司以及政治风险,给栏目带来更大的麻烦。特别是在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新闻的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往往出乎意料、难以控制。在新形势下,报道这类新闻时,如何规避风险,让记者和栏目避免纠纷和官司?大家经常说客观报道也许就没事,但究竟什么是客观报道,这是一个模糊的大而化之的概念,如何精准化的操作,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批评报道;精准化

一、平衡报道是客观报道的基础

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就是事实真相,当然就避免了纠纷和各种官司。但在批评报道中涉及利害的各方,受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对镜头和话筒,往往都会有所隐瞒,不愿坦诚说出事实本身的真相。时效是新闻的生命,特别是在网络、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倒逼下,传统媒体被分流,记者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给调查事实真相带来了难度。再加上记者不可能像警察、法官等国家机关执法人员那样动用特权,他们往往无法真正地了解到事实的全部真相,这就使得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有了潜在的危险。

在无法了解事实全部真相的情况下,新闻又该如何进行报道?为了得到公众的信任,记者必须公正地提出问题,当记者坐下来写报道时,就应该问问自己:“我使每个人都感到公正了吗?我给他们表达意愿的机会了吗?我看到所有不同的倾向了吗?”这就是说,记者必须通过自律,通过质疑,当好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守门人”。要当好“守门人”,在传播报道活动中就要适当,就要平衡,以平衡报道作为“守门人”的立足点。

平衡报道就是在报道一种要素时,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报道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这既可以使公众对新闻事件中涉及的利害各方有所了解,增强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又可以表达利害各方的说法态度,把他们争执的焦点自然地显示出来,这比单纯的批评、反对更显全面和客观。

二、平衡报道的表现手法

批评报道中的“平衡”表现手法又有哪些呢?首先是报道内容的平衡。采访要从质疑开始,尽量采访矛盾冲突的双方。对于提供新闻源的个人或单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说法,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辨别真伪,更重要的是要采访矛盾冲突的另一方,听他们的解释和说法,让记者了解采访事实的两个不同侧面,尽量走近事实真相。在日常报道中,采访矛盾双方这点基本是做到了,但有时却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姿态。主要表现是到被投诉方去了解情况时,往往前面是投诉方大段大段声情并茂的“控诉”,最后才是被投诉方简单苍白的几句解释,甚至是“他们不愿接受采访”之类不痛不痒的话。这就使报道表现出明显的失衡。

笔者认为,平衡报道不仅仅是报道形式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报道内容的平衡,即使被投诉方不愿意接受采访,这个时候越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说话的机会”是指根据投诉方提出主要问题,让被投诉方来回答,即使他们不愿意接受采访,但只要他们回答了这些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就应该尽量把被投诉方的主要解释、主要观点报道出来,不要让投诉方、被投诉方形成明显的不均等。

平衡报道除了报道形式、报道内容的相对均衡外,标题的制作也应该特别注意平衡。批评报道的新闻标题制作,有时让记者、编辑有些左右为难。标题取得太平,不能吸引受众;标题太猛,又容易有失偏颇,引起纠纷。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笔者认为还是要平实些好。电视新闻是线性传播,声音转瞬即逝,但标题却会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对于一条电视新闻,观众也许对新闻内容没有完全搞明白,但对新闻标题的印象肯定要深刻些。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平常碰到找上门来扯皮的新闻,很多都是标题取得不太妥当。笔者采访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姓李的女士投诉某美容院给她美容,造成她脸部受伤,并且还有医院的检查证明,她要求美容院进行赔偿,但美容院却不同意。在采访中,记者也到了美容院,但美容院却不愿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对李女士的投诉也不进行反驳。笔者在文稿表述时,尽管都是用“李女士说”、“李女士称”的字样,文稿中任何一处都没有用笔者的话进行叙述,最后也写了美容院不愿接受采访。但问题却出在标题上,笔者取的标题是《美容出问题 赔偿起纠争》。后来,美容院称,李女士美容没有任何问题,她脸部受伤,主要责任是她自己没有按照美容师的要求去做。美容院对报道内容没有提出异议,但认为标题肯定了美容出问题,但这个问题却不存在。尽管此事后来没有引起大的麻烦,但这个标题确实取得不妥当只有记者的肯定判断,而事实真相其实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标题的平衡应该不偏不倚,对有些纠缠不清的内容,最好是把双方的观点浓缩后表现出来,忌讳的是在标题中直接表述栏目或记者自己的观点。

平衡报道还要注意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的使用。有时在刚开始时,许多人不愿接受采访,但随着新闻的播出,他们又愿意接受采访。通过连续报道,可以让矛盾双方的行为、态度、干点、观点得到平衡展示,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同时,对于许多事实真相,记者往往一时无法调查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报道事件中的各方都会有新的发展,许多真相也会逐渐显露出来。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报道,不仅平衡了多方的行为,同时还会展示出事件的本来面貌,让观众自己走近事实真相。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