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医改后,医疗报道选题变迁研究

2016-02-28 21:35张依帆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张依帆

(安徽省中医院,安徽 芜湖 230000)



2015年新医改后,医疗报道选题变迁研究

张依帆

(安徽省中医院,安徽芜湖230000)

摘 要:中国医疗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热议,中国医改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一些诸如医患关系等问题还不是很乐观。在颇受关注的2015年城市公立医院医改实施后,医生患者双赢,媒体人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号,对医疗行业和医患关系方面的报道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变化。本文试图从选题改变来感知这种报道倾向性的变化。

关键词:2015年新医改;医疗报道;选题变迁

人们常说,媒体作为社会的记录者和建构者,不是镜子,更像是一把探路灯。新闻所呈现的媒体表达往往与实际生活不完全一致,但是由于生活时间横坐标的有限性和认知地理环境纵坐标的局限性,人们不能仅仅通过个人亲身经历来感知社会。在媒介时代,必然要通过媒体延长生活的触角。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1]根据崔静、陶晶的观点,[2]我国的医疗事业、医患关系的媒体报道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7年之前,这一阶段的医疗报道处于理想化时期。因为1987年之前,我国实行的医改措施是新中国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体制,这一阶段的媒体报道多以正面宣传和引导为主。但是在典型报道、医疗行业典型人物的报道过程中,也偏于“高大全”的人物报道。随着“文革”的到来,我国的医疗报道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医疗报道的“郁闷”期,这一阶段开始于1978年,终止于2000年。这一阶段,可能由于对医疗改革这一新事物的一些政策与具体措施,媒体人还未了解全面,多限于正面引导或者代办的纯客观的、没有任何评判的客观报道。2000年开始,我国医疗报道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爆发阶段。这一阶段的医疗行业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民众对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发难,“因病返贫”等字眼不断见诸媒体。2005~2008年,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提高医疗质量和规范医疗管理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了医疗行业的改变,媒体也把一定精力放在行业内部系列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活动报道上。2008年至今,国家还在不断推行医疗事业改革。先是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县城医疗机构的改革,降低药品费用,提高医生技术性劳动报酬等;特别是2015年,在安徽省、青海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四个试点省实施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三个方面为最显著特点的改革,因为涉及面广,牵涉人群密集的城市,而且是专家云集的公立医院,所以备受关注和期待;也由于对发展医疗行业要凸显公益性,而非十多年前的市场化,因而在医患关系方面着实改变了不少。老百姓明显感受到医药费用下降了,做核磁共振、B超等大型检查费用也下降了,医生限号了,与患者交流疾病的时间更长了,医患关系切实得到了缓解。所以,2015年前后,媒体对医疗报道、医患关系报道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2015年较早前,医疗报道往往关注贫困患者个体的选题报道,不采用医方信息,医务人员是“沉默的羔羊”

在市场化医疗卫生体制下,患者群体长期被视为医患对立中的“弱势”一方,即便是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进行随机采访,接受采访的人群也会倾向于同为话语主体的患者立场。长此以往,医务人员一出镜就被骂,“白衣天使”变成了披着白大褂的狼,医务人员媒体形象一落千丈。再加上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医疗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技能,医务人员也无暇顾及与媒体的沟通。媒体经常偏听偏信患者一面之词。

在此类选题中,患者话语及其个人利益,媒体追逐“社会热点”、“弱势群体”的新闻诉求,都能得到满足,于是媒体人与患者乐此不疲地进行一个个这样的报道,而对事件所涉及的医疗与社会制度中深刻复杂的矛盾则不予理会。

“过度的医学检查”、“过高的医疗费用”等让医务人员成为这些“罪状”的替罪羊,媒体人却没想过要采访一下医务人员,探究一下医学这门学科的严肃性、探索性,一些医学检查是否过度,医疗费用是否是谴责医务人员就能解决的问题。

二、2015年开始,媒体对医疗行业出现的“暴力伤医”事件,谴责施暴者,开始反思选题的报道

2012~2015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类“暴力伤医”事件,医患关系成为最不互相信任的一种关系。医务人员通过增多检查,对拿不准的疾病能推就推;患者就诊时对医生对话进行录音,患者动不动就拿出网络资料,质疑医生的诊疗方案,医患关系达到冰点;加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一股戾气在医患之间流淌,最终让全社会为这一场思想波动,而关系的紧张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201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医院耳鼻喉科孙东涛主任,2月17日上午被一术后复查的19岁男子,极其残忍地杀害!不仅仅是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该男子手持铁棍对医生后头及颈部猛击,可怜的医生没来得及出声就已倒地![3]

2014年开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就重建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紧张的制度原因进行探讨,而不仅仅把报道的兴趣点放在又贫穷又得重病的可怜的患者个体身上。《破解医患纠结从哪里起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医患和谐是主流》、《医患纠纷良性解决只能在法治平台实现》、《将心比心患者舒心》、《人民日报记者走进医生:原来你们这么辛苦》不仅开始为医患相互信任、良性互动摇旗呐喊,并且试图使医疗行业法治化,使社会了解医生、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从而建立沟通对等立场等,或者为促进医患和谐尽媒体人的力量,或者为如何实现医患和谐而谏真言、供良策。同时,报道者深入一线医生,报道对象更加均衡化。

三、2015年城市公立医院医改后,医疗报道选题出现新趋势

2015年,全国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四省推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次改革系统全面,并且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工作收入,对大型医院专家号进行限制,鼓励小病、常见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的分级诊疗;减轻了大型医院专家们的工作强度,而且没有减少他们的收入,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型检查和医药费用下降,患者每次诊疗时间变长了,大专家通过义诊、基层帮扶等形式常常出现在家门口,大医院更注重患者的就诊感受,患者也大力支持改革。所以,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又因它涉及人口密集的城市,牵涉利益众多,因此受到极大关注也不足为奇。

在四个省实施新医改后,国内主流媒体医疗报道选题集中在:第一,关于改革的政策发布和进展情况方面。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经常播报关于分级诊疗的政策,以及实施“医疗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强硬。第二,开始关注基层一线医生、护士,体味他们的严谨,以及科学工作者背后的酸甜苦辣,他们都来自一个个普通家庭,也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从2015年开始,媒体在报道一些先进典型医疗行业人物时,不再强求“高大全”,而是注重一些医疗行业小人物的一个小侧面的正能量的报道。例如,人民日报不吐不快《“暖医”与“暖患”》;搜狐健康报道《暖男已经Out,暖医才是刚需啊!》;中国网推出“中国好医生彰显正能量”的系列专题报道,报道中的语言贴近群众,报道医务人员极具亲和力,通过这些亲切的一线医务人员辛苦的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侧面媒体展现,塑造医疗行业美好的正面形象。第三,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从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立体式地提出中肯建议,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体现出新医改后,各种利益冲突关系捋顺后,媒体层面的医患关系、医疗行业表达发生的深刻变革。例如,人民日报的《两会专访:一个好医生该如何培养》、《“善待病人”为好医生的标准》、《把医学生培养成好医生》、《人民日报眼中互联网+医疗》、《好医生沉下去九成海宁人本地看病》、《互联网让医疗飞上云端就医成本下降医患精准匹配》、《医改不能只改医院医保上游也需配套》等报道。

四、目前尚存在的医疗报道选题方面的偏颇

因为医疗改革是国家进行的顶层设计,所以,一是医疗改革的选题报道仅限于政策文件的发布、进展情况的客观报道,而对2015年新医改如何坚持执行下去,执行过程中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媒体人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监督人并未作出深刻的思考。对医疗改革的报道消息、短通讯多,系列专题探索性、思考性报道少。二是2015年各大媒体对医疗行业一线基层医务人员报道篇幅还应增加,也可以增加对医疗机构后勤、管理人员的报道,并通过报道引发各界人士为公立医院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三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重视媒体的宣传报道,意识到与媒体人沟通的重要性,在任何医疗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都要发出声音,帮助媒体人提高报道选题的均衡性,同时也保护好自身的媒介权利。四是媒体人要不遗余力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医学科普方面的报道,这对公众深入理解医疗行业、缓解一度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有重大意义的。记得前几年,某家儿童医院新生儿保温箱出现一名新生儿皮肤烧伤样皮疹,广大民众因为不懂医学,认为医务人员工作疏忽,把保温箱温度调得过高,导致新生儿被烧死。但是,最后证明该名婴儿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症状与烧伤有相似,但却是病毒感染,最终导致婴儿死亡的。所以,媒体人还是要坚持做好医学这门学科知识的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9-120.

[2]郑惠,张文雅.医患关系研究综述——从媒体报道的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58.

[3]出事了、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让人打死了[DB/OL].网友:默念第七章,http://tieba.baidu.com/p/2872657986?pn=4 ,2014-02-17.

[4]关于婴儿保温箱,关于SSSS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DB/OL] . http://www.babytree.com/community/club201309/ topic_8449439.html , 2013-07-20.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