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传承与体育文化的传播

2016-02-28 21:35潘云刚陈鑫宇侯富民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潘云刚 陈鑫宇 侯富民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民族体育传承与体育文化的传播

潘云刚 陈鑫宇 侯富民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 要: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折射。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具体化的一种形式,是民族体育与现代化接轨的重要表现。本文从民族体育的特点入手,围绕民族体育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关联展开了阐述,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就民族体育传承的有效实现及体育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民族体育;体育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民族体育指的是世界各个民族所保留的具有地域特色或是民族风情的体育项目或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等;从狭义来说,民族体育则是指本国民族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就我国的民族体育而言,一般指的是除汉族外各个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而就体育文化来说,广义指的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在体育领域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狭义指有关体育的精神文明或是相关理念文化。

一、民族体育的主要特征

民族体育是少数民族体育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受地域和文化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具有各自特色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从当前我国的民族体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特点:

(一)鲜明的民族性及地域性

由于受特定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及民族本身其他因素的影响,民族体育也相应出现了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点的传统体育形式,成为本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从某一层面来说,民族体育实质上从侧面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面貌及一定程度的体育理念。因此,就民族体育来说,从相对角度来看,民族体育既是体育文化的狭义释义,同时也是本民族的广义释义。

(二)显著的多样性及趣味性

除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外,多样性及趣味性也是民族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性,相应民族体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五彩缤纷、多种多样;并且大多数民族体育形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在一些旅游热点区域,许多民族体育项目还是重点开发的观光项目)。

(三)广泛的群众性及娱乐性

由于体育活动本是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人类活动,因此民族体育对本民族而言,通常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从现存的民族体育项目来看,很多项目都是从生产活动中转化而来的,因此民族体育从实质上可以说是少数民族生活与娱乐的重要结合,具有较强的可传播性和娱乐性。

二、民族体育传承及体育文化传播实现的有效策略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民族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因此,基于前文我们对民族体育及体育文化的了解,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二者的发展。

(一)求同存异,推动民族体育的普及性

民族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体育文化具象化的重要表现。从前文关于体育文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体育文化来说,囊括范围较为宽泛,包括各种体育精神和体育文明。因此,就民族体育的传承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来说,需要在民族体育中加入更多体育文明的内涵和广度,也需要在体育文化中去丰富和刷新民族体育的活跃度及影响力,丰富现代体育文明的内容;求同存异,在保留民族体育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输出更多普适性的内涵和精神。

(二)重视实践,充分开展民族体育项目

在无法使用的前提下,文化和精神便会出现消磨和稀释的风险。因此,就民族体育来说,走进群众生活、走进大众视野并被广泛使用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路径之一。在民族体育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民族体育的原汁原味和底蕴;其次是如何将民族体育转变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民族体育有着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多数来源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衡量民族体育项目改革的力度。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和现象,笔者建议在民族体育转型的过程中,应自觉舍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对身体有害的活动,并借鉴和尝试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传统项目进行改造,使其最终既富于时代性又能较好地保持特色,达成和实现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不断丰富现代体育文明,走上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第三产业

要想实现民族体育的传承及体育文化的传播,除实行上文的措施外,还应坚持和拓展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其中,借助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是民族体育传承及体育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升温,特色旅游慢慢成为人们一项全新的旅游概念。我国是多民族融合国家,如果能对各地域的民族体育进行合理开发,势必能收到良好回馈。民族体育中有很多趣味性、观赏性俱强的体育项目,如果能够开发成旅游项目,那么游客在观赏当地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当地的人文景观;其次还可将一些项目开发成为游客可参与的体育形式,让游客切身体会到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和乐趣,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就民族体育的传承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来说,首先需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推动二者的发展和扩散。民族体育要求同存异、合理转型,与现代体育文明紧密结合,走进大众视野、贴近群众生活,增强普适性与广泛性,从而最终实现民族体育的传承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王智慧.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J].体育与科学,2012(06):12-17.

[3]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5-81.

[4]朱忠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54-160.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103-01

作者简介:潘云刚(1974—),男,湖北十堰人,学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