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媒体转型中的产品思维变革

2016-02-28 21:35何宏雯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何宏雯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谈传统媒体转型中的产品思维变革

何宏雯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与冲击,传统媒体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再,发展也愈加艰难。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江河日下的趋势明显加快。报人如今的迷茫反映了整个传统媒体的迷茫心态。“内容优势”一直是纸媒的王牌,而现在,这张王牌在日益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力了。那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什么相应的对策呢?

关键词:传统媒体;衰落;渠道;产品

面对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传统媒体并没有墨守成规,它们迎合媒介融合的大潮流,努力寻找新的方法和路子,进行着各种救亡的尝试。

如今,大多数传统媒体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建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做移动客户端四位一体。结果,从国家到地方,传统媒体蜂拥而上做新媒体,却鲜有成功。问题究竟出在哪?

一、只做搬运工,不是做产品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环境失败的根源在于,它只是把纸上的内容平移到网站、微博、微信与移动端,只是把平媒的内容变成了网络版或移动版,而没有基于网络的特性与用户需求,转换话语体系,做出个性化的新闻类产品。

一方面,产品需要迎合市场与用户所需。传统媒体由于体制所限,与生俱来地背负了“党的耳目喉舌”的使命和“社会公器”的角色,无法真正地迎合互联网的特性和受众。另一方面,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需要打到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某方面的刚性需求。而传统媒体由于在内容制作和经营上的固化思维,认为新媒体只是媒体内容触达到用户那里的渠道,而不是产品,因此很难轻易从本质上有所突破。

众所周知,小米可谓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传奇。小米的巨大成功让很多人开始探究关于小米互联网帝国背后的成功因素,阅读关于雷军或者小米的相关文章。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米的核心模式是小米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且是一个巨大规模的互联网平台。小米模式比传统更互联网,比互联网更传统;比硬件更互联网,比互联网更硬件;比中国更美国,比美国更中国。

小米商业思想的核心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新空间观。以网络空间而不再是现实空间为基础,重构整个商业逻辑。

第二,新重点。以实时动态的用户运行而不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为商业模式的战略重心。

第三,新手段。以大规模用户的即时互动和实时动态的大数据构成商业运营的基础。

上述三点是未来各行各业乃至所有领域都可以遵循的演进方向,传统媒体当然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活力。

二、用产品思维来做新闻,打造多样化的产品

传统媒体应该打破“信息中介”的身份,以媒体自身作为一个品牌,破除自身的固化思维,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变“媒体”的身份为“媒人”的身份,以用户为中心,采用“新闻资讯+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的方式,研发多个产品。

新闻资讯:按分众化服务对象设置多部门,如时政部、民生部、经济部、文化部等。各个部门除了负责主报,还要负责杂志、网站、微信、微博和无线客户端的新闻资讯内容的生产、发布、运营、传播和互动。

政务服务:开通网络问政平台,集传统纸媒、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于一身。各渠道全部打通,无论是政府消息的公布,还是网民的提问、回复、浏览,所有渠道的页面要同步显示。

生活服务:在网站、微信、无线端等开通生活助手的版块,使受众可以进行天气、火车票、机票查询和当地医院挂号预约。开发交通违规、网上车管所、交通违法自助处理、城市路况、本地网购等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和应用。

多产品化:传统纸媒不能只固守着一张报纸,要不断开发自己的延伸产品,形成产品多样化。通过传统和网络两个拳头出力,打通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将线上用户引到线下体检,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平台从原本的条状变成互相交叉融合的网状体系。传统拳头包括主报、各类月刊杂志、重点新闻周刊、生活周刊;网络拳头包括新闻网、网络问政平台、与本地相关的衣食住行类网站、本地电商平台、各类手机客户端APP、多类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打造线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采用以传统媒体主导、政府支持、相关社会团体等第三方共同协作的模式开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半公益的性质面向大众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推进精神文化发展。开设一些集休闲娱乐、影视文化、时尚餐饮、文化汇演、观光园林、产业会展、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产业园。

说到底,传统媒体需要打破僵化的思维,充分利用和挖掘核心资源——品牌的影响力与公信力,提高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变现能力,立足于市场和用户需求,用产品思维来做新闻,打造多样化的产品。

三、结语

传统媒体以往对新媒体的态度是,只认为它是内容触达用户的渠道,而不是产品,没有产品思维。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需要通过自身的品牌,打造与其品牌相契合的产品,最终呈现出具备特定媒体品牌的新闻产品。由于政府的政策和规章护航的优势,传统媒体能获取各种资源,应该通过资本整合,利用品牌优势做市场化转变,聚焦用户的需求,做符合受众的产品。如果依然停留于原有思维,不去改变,那么传统媒体终将会被受众抛弃,甚至是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林婕,华小波.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J].传媒,2015 (06):20-23.

[2]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08):16-20.

[3]王亦高.新时代应警惕“新闻本质真实论”[J].新闻与写作,2015(07):58-61.

[4]童兵.厘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知——兼论对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J].新闻与写作,2015(09):45-47.

[5]匡文波,孔彬.拥抱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析报业新媒体集团新三板上市的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2015(07):28-31.

[6]刘莹莹,赵云泽.中国第一个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劳动界》[J].新闻前哨,2015(11):87-8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094-01

作者简介:何宏雯(1991—),女,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