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力的提升

2016-02-28 21:3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毛 倩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力的提升

毛 倩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动以及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中新问题、新挑战的持续增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日益成为政学界关注的重大现实性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外传播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形象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习主席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原则指导下,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力,进一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对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外传播力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过程中提升中国传播力的必要性

2013年9月20日,外交部部长王毅访美期间在美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阐发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王毅说,不冲突不对抗是必要前提。做出这一政策宣示,说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新”,在于不通过战争和暴力的形式,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意识形态之争成为主要手段。在全球媒介化的当今时代,意识形态的扩散和认同须臾离不开国际传播力。因此,如何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提升中国的传播力成为新焦点。

二、美国舆论传播力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特点

第一,以“普世价值”为理论核心的战略传播。奥巴马在2010年向国会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清晰地将“普世价值”列为核心国家利益,并制定了在全球推广“普世价值”的传播战略,即强化美国的典范力量,在美国国内及全球维护对“普世价值”的尊重。第二,依托经济全球化,形成舆论传播产业链,将跨文化传播和政治目的相结合,试图以“潜移默化消费者”的方式对舆论进行导向性影响。第三,综合利用文、图、音、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纸媒、无线电波、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多种传播手段,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平台出发,力图实现舆论传播效果的扩大化和收益的最大化。第四,在制定国际规则和处理世界性问题时,充分利用头号传媒强国的优势地位,引导国际舆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例如,时而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棒杀”,时而宣传“中国责任论”的“捧杀”。

三、中国应对美国舆论传播影响的不足之处

第一,面对美国大力推广的“普世价值”,中国舆论引导缺乏理性分析,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想。即“以同代和”,认同普世价值就是全盘接受美国价值观的思想;以及“不同者不和”,为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而否定美国的价值观,进而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思想。第二,在美国主导的“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挨骂”。国际体系转型时期,中国崛起的步伐日益加快,与此同时遭到国际舆论指责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中国威胁论”、“国际争霸论”、“非洲殖民论”、“气候问题不负责论”、“在南海妨碍航行自由论”、“不尊重人权论”、“血汗工厂论”等,都是中国“挨骂”的典型案例。第三,在美国主导的“西方中心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下“理亏”。例如,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宣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终的制度模式;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把中国置于与美国和西方不可调和的对抗地位。还有“民主和平论”、“霸权稳定论”等,都对中国崛起造成了更深层次的“话语困惑”。

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力

首先,破——“普世价值等同于美国价值”。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和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文明的经验积累,其中包括中华民族的经验。民主更不是打压不同价值观、干涉别国发展的战略工具,它是所有国家共有、共享的财富。立——“中国模式”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强调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的多样性依存和共同发展,以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构成合理的话语体系。

其次,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高效发挥学术精英群体、民间组织、华人华侨华商、海外媒体等各个群体的特长和作用,在传播内容与手段上不断创新,形成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合力”。

再次,借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东风,大力发展适合中国文化传播的产业链,鼓励文化创新。由“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在“中国创造”中注入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为中国声音赢得世界表达。

最后,高度关注国际局势,用好外交资源,寻找中国和世界关注的共同点。借助国家领导人高层交往、公共外交、人文交流、驻外使馆前沿部署等,主动设置和输出中国希望传达的议题,引导国际视听,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加强舆论传播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在对外交往中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中国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崛起之路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力的提高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指导中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2012年8月,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正式升格为“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2012年12月31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成立。这些新变化标志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在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外交体系建设,并着力增强传播力在外交中所发挥的作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着力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力,在理论上,是对国际关系和新闻传播跨领域交叉研究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在实践上,通过研究中国对占据国际舆论传播制高点的美国影响的应对,有利于为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提升中国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探寻有效的战略和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027-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QN-376

作者简介:毛倩(1982—),女,安徽凤阳人,博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室部讲师(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形势与政策,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