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亲切的人文关怀的统一

2016-02-28 20:42杨万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关怀舆论

杨万新

(曲江区广播电视台,广东 韶关 512000)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亲切的人文关怀的统一

杨万新

(曲江区广播电视台,广东 韶关 512000)

新闻舆论要以人为本,要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新闻人的共识。但是在目前的新闻宣传过程中,仍然出现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有些新闻宣传热衷猎奇,漠视弱势群体,忽略对报道对象的人格尊重和受众的情感尊重,给当事人、媒体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文章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新闻舆论;舆论导向;人文关怀

舆论是指“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有的大体相同的言论,是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支配人们行为、道德的一定权威性和约束力”。由此可见,舆论会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影响和引导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新闻舆论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舆论导向失误,则会阻碍甚至破坏新闻事业。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强调指出:“舆论引导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的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的人认为,只要坚持了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就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其实,政治导向只是舆论导向的一个方面,舆论导向还包括思想导向、行为导向、文化导向、道德价值导向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坚持了正确的引导,才能切实全面地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生存价值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是对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和人类进步的关注。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出发点,即以人为本。

舆论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论精神作支撑,而且需要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各大新闻媒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应采取平民视角,关注基层民众的体验,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怀着博大的同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的真诚关注,去面对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去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才能真正与采访对象和受众达成心灵融合。只有我们真正关怀过的事实,才能成为受众所关怀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生存的精神空间往往也如钢筋水泥般冷硬。人们在收看新闻节目时除了希望能获取信息外,往往还希望得到情感的认同、慰藉和温暖,并且期望在关注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迪和引导。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逐渐从十年浩劫中走了出来,从人性扭曲和对人性的漠视中走了出来,大家学会了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不少媒体都将人文精神注入新闻传播中,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来选择题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来对待采访对象、对待观众。

然而,当我们庆幸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增强了对人的关注的同时,有些新闻媒体却在对人的关注方面走向了极端,要么过分地关注、炒作采访对象,要么极为漠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现代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仍充斥于各种媒体之间。

二、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种种现象

媒体文化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文化,对受众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报道高举人文关怀的大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一些媒体为了提高节目的时效性、轰动性和节目的收视率,在采编过程中没有经过道德伦理、人文关怀层面的思考,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纯客观主义,缺少对报道对象的人格尊重和受众的情感尊重

所谓新闻报道中的纯客观主义,指的是新闻传播者对报道对象不加以遴选,强调真实记录,而不带价值取向地全文照发,从而导致对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丧失,不考虑报道是否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和错误的引导效果。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应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只有在这些实践领域里,人文关怀的能见度才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因此,人文关怀应体现在深层次上,即精神层面上的关怀。但是,我们的一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却往往为了所谓的收视率和煽情,对新闻人物的人格尊严采取了极为漠视的态度,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怀。

(二)过度拔高正面典型,忽略人的常性和自身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英雄人物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他人无私奉献的报道,但是却基本上看不到报道那些英雄人物在作出奉献的同时,他人是如何关心支持他的。诚然,无私奉献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宣传的行为,但是只强调无私奉献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其仅仅是一种表象化和平民化的报道形式。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为人”只有在“为我”的前提下才能够生存发展。人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又有作为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面。传媒在宣传中过分强调“为人”抹杀了人的自我目的性的一面,必然会背离人性的价值,缺乏对宣传对象的人文关怀,而且也会让受众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影响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漠视弱势群体,新闻媚俗化,过分追求传播经济效益

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社会人群根据一定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弱势群体。在新闻报道中,相对于新闻媒介的强势话语权,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是那些权利弱势群体。权利弱势群体是指在自身权利行使受到其他方面行使权利、权利钳制、合法权利的现实化存在障碍的人群。[2]

三、坚持舆论导向与人文关怀统一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新闻传播中注入人文关怀精神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作为党的舆论工具,传媒担负着构建新时期先进文化价值体系的历史重任。只有在传播中积极倡导新型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才可以在今后的多元化文化格局中保持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免疫力,有效抵制西方形形色色思潮的入侵。坚持舆论导向与人文关怀统一的对策主要有:

(一)强化人文关怀意识

在现代文明中,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的塑造,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闻人对此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对人类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应该成为新闻人起码的素质。只有记者自己先具有了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并且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置身于社会变革中,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目光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才能在节目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强化人文关怀意识,记者要加强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和个人应该怀着深切的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应当为了抓某些“头条新闻”、独家新闻而忽视对人的关怀,更不应当受高收视率和高利润的诱惑,为了自身利益而降低或牺牲人文精神方面的标准。新闻工作者要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

(二)要坚持“三贴近”做到关注民情,关注民生,关注民需

新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向广大受众奉献爱心,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所以,新闻必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新闻应当涉足的领域。媒体要从多方面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那些对群众的呼声不闻不问,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困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不负责任的态度要摈弃。要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道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使我们的新闻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更好地贴近人民群众,使新闻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一方面,新闻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反映群众的问题,并给受众以明确的答复,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要突出社会中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新闻工作者要从人的角度衡量新闻事件的意义,并以此来制作新闻。新闻的重要性就在于人,它写人、影响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但有他的自身价值,也有他的社会价值。过分强调人的自身价值,人就会变得自私;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主体性就会被抹杀掉。新闻传媒应当避免两种偏激的倾向,维护人的主体性。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进行舆论引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就是对全体人民最根本的人文关怀。因此,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其舆论导向功能和人文关怀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 楼伟民.牢记使命 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水平[J].视听纵横,2016(2):18-20.

[2] 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多维视野[J].当代传播,2000(04):25-26.

[3] 罗伟荣.试论如何看待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J].新闻研究导刊, 2016(06):171.

[4] 王更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0-11.

G212

A

1674-8883(2016)19-0216-01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关怀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性别文化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