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的仪式观传播研究

2016-02-28 20:42刘小妞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大圣仪式

刘小妞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圣归来》的仪式观传播研究

刘小妞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本文主要从传播仪式观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仪式元素,以及在仪式观视角下给电影、受众、传播模式及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这对探讨影响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仪式观;《大圣归来》;传播

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在不知不觉中挑战人类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这种精神产品的传播作用愈加明显和重要。《大圣归来》这部影片以“共同信仰”相互联结的“仪式纽带”使其中有价值的文化符号得以复制、生产与传播,实现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仪式与仪式观

仪式是人类文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武术、神话和宗教。这些远古文化记录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演进历程,镌刻着人类难以磨灭的生命痕迹。它们也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时采取的策略以及对世界意义的确定和解释,人类通过臆想出一种超自然的神或人格力量来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慰藉。[1]

人类学者莫妮卡·威尔逊写道:“仪式能够在深层次解释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而正因为表达是囿于传统和形式的,所以仪式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价值,我发现了理解人类社会基本构成的关键所在:对仪式的研究。”[2]

二、影片中的仪式性元素

在电影《大圣归来》中,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仪式性元素充当了“道具”,甚至是人物角色的扮演,来构建“日常生活”。这些道具隐喻其背后不同的仪式风格和仪式习惯,或者说通过这些仪式性元素,参与者之间可以共享某些意义。电影这一仪式媒介向观众传达出了影片的仪式风格和仪式观。

(一)生活元素符号

电影《大圣归来》中小镇傍山而建,小镇木质房子、寺庙、雕刻的石狮子、铁匠打铁、皮影戏、化缘的和尚等都是中国特有的元素符号。形式不同的中国元素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诠释。因此,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生活元素背后所代表的更深的象征意义。这与中国的文化习俗、传统习惯以及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达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安居乐业,这也与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状态相符合。

(二)自然元素符号

电影《大圣归来》中,最突出的中国元素就是它的自然景致,人们对影片的审美境界是“意境”和“韵味”,而这正与传统文化共鸣,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不是与某种意义天生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人们进入一种仪式,看到与感触到的不仅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巍巍连绵的高山,或者是一个玩偶——人们体会到的更多是这些元素背后的意义,即它们在民族的特定环境下,表征了怎样的文化意义,怎样的价值观和人文哲学。这是某种生活方式的表征,同时又为相应的某种生活方式提供了表征。影片中的森林、高山表征了中国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以及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和谐共生的亲情意识。这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传播仪式观的影响

(一)传播仪式观对电影的影响

以仪式观为理论指导,电影作为一种仪式媒介,其所表达出来的意义更具有内涵和价值,也更好地深化了电影内容所表达出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实现了电影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以及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

(二)传播仪式观对受众的影响

传播仪式观的核心,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人民彼此相告必须收看,必须把别的一切搁在一边”。观众中断生活常规,通过聚精会神地收看,融入媒介事件的氛围中去。在这样的观看情境中,媒介事件不仅“导致认识变化”,还会“影响感情和归属感”。因此,无论观众是在家还是在电影院观看影片,《大圣归来》都是将人们聚集在一个共同领域范围内,人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学习、生活琐事,聚精会神地观看并不知不觉中融入其氛围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观。在观看过程中,观众不仅对影片有着认识上的变化,还因为是集体参与而产生情感,引起共鸣,影响感情、寻找到自我归属感,还能进一步进入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种不变的情感和精神仪式观。

(三)传播仪式观对传播模式的影响

无论何种仪式,都存在于群体活动中,具体实在。《大圣归来》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运用了多种传播类型,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该影片本身就是中国传播仪式观的体现,有资本“吸引受众参与到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中之作用,能够唤醒共同的民族记忆与民族情感。电影院就如前面所说的是一个“共同的场域”,电影的放映,集体参与共同体验情感,其本身的行为就是一种仪式观,也是对仪式观的扩大和进一步传播。

(四)传播仪式观对文化的影响

凯瑞的“仪式观”从“非功能”角度揭示和强调了传播本身就是文化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凯瑞所言的“共享文化”对《大圣归来》而言,是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孙悟空与江流儿在冒险路上的相互陪伴。例如,大魔王“混沌”为求仙药,抓取七七四十九个童男童女吸取精华;在山洞里有一个专门的祭祀仪式和祭祀平台;对仪式时间也有着精确的计算,等等。这些仪式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民俗活动仪式、神话、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四、结语

作为社会动员的工具,大众传媒无疑负有“文化及活动的组织者”之责。它能真正将好的影片宣传出去,实现传播仪式观所揭示的传播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唯有如此,传播才能更好地表现仪式并成为仪式的一部分。《大圣归来》既是对中国神话故事的仪式观传播,又是对中国经典著作《西游记》的延续与创新。

[1] 王晶.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J].当代传播,2010(3):32-34.

[2] 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G206

A

1674-8883(2016)19-0191-01

刘小妞(1990—),女,河南周口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理论。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大圣仪式
大圣归位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彭大圣决定隐身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成功只是开始,国产动画的春天来了?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