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点
(南京师范大学 强化培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分析微博语境下谣言的流传与政府部门的应对策略
于 点
(南京师范大学 强化培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互联网时代,微博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舆论的主导力量。但微博也因其的一些特性加剧了谣言的传播。这些谣言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试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分析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在微博语境下政府部门应如何正确应对。
微博;谣言流传;政府部门
微博早已成为舆论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策源地,汇集了大量信息及民意民声。其独有的裂变式及多中心式的传播模式,也为网络谣言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如何正确应对微博谣言并将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是政府主管部门所需要思考的。
微博的出现是网络时代的一个巨大变革,它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即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多对多的多向传播。微博凭借其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等特征,使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
微博可以称得上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2]《新京报》的官微从2016年5月2日至19日,连续18天发布与“魏则西事件”的相关信息,这种对即时讯息的把握是任何平面媒体无法办到的。
(一)信息传播的变异性与反复性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在谣言的传播中,信息会逐渐衰减和扭曲,并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是强化,即只关注自己情感诉求相统一的信息。二是简化,即省略信息中不符合期望的部分。三是同化,即根据自身判断对信息进行保留、省略、加工。[3]这三者使得一个谣言最终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版本。
微博谣言也会反复出现。每天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数量巨大,且更新迅速,即使一些谣言已被澄清,也无法保证辟谣信息到达全部受众。因而,辟谣信息的滞后性加之谣言本身的变异性,也导致各种不同版本的谣言流传。
(二)公众情绪的发泄口
情感作为道德力量发挥作用,既可以作为理想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基础,也可化为扰乱社会和睦的不利因素。微博用户往往因其自身的媒介素养及情感偏向,会对一些事件产生刻板成见。
谣言能够提供一种排解紧张情绪的口头发泄途径。[3]在微博中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往往是突发事件的第一接触者。奥尔波特提到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者有某种重要性”。[3]当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时候,尤其当涉及健康、房价、灾害、官员等敏感话题时,担忧、恐惧、愤怒等心理便会随之出现。
(三)微博舆论场缺少“把关人”
微博给它的用户提供了发言平台,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话语权,但没承担与之相统一责任。[4]匿名制是滋生微博谣言的温床,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由于人们缺乏自律意识,发布信息时往往无所顾忌、口无遮拦。
2.4.2 施药时间。把握好用药关键时期对病虫害的防治很关键。调查显示,只有37%的烟农能够掌握用药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烟农都是在观察到烟草里出现病虫害症状时使用农药。施药时大多数烟农会选择在早上和中午喷施,施药时间不当。部分烟农施药前不会查看天气预报,施药后一旦下雨,不但起不到防治效果,还会导致农药扩散到地里,造成农药残留。
2016年5月11日,微博网友@徐大方方发布一条消息称青曲文化董事长苗阜去世。此条微博随即被新浪打上“苗阜老师离世消息不实”的警告。但这条微博一个多月后依旧存在,转发量已超一万。微博号@洋葱日报社的置顶微博是“我们承诺,我们所有的新闻都是假新闻。”然而,在其发布的微博中却并未提示真假,这样的话,假新闻极易被当成真信息。
(一)透明公开,充分认识“首因效应”
“信息的传播具有‘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5]当某一事件刚刚传播开来,公众所持有的怀疑态度最大,谣言和猜测也最盛。这时候,政府无论对事态是否有全面的了解,都应站出来发声,从根本上杜绝谣言传播或将谣言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二)积极应对,谨防跌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具有归责的习惯性、意见的集合性、态度的刻板成见性。[6]微博的兴起使得政府部门必须直面舆论的监督。然而,部分职能部门及官员的不当行为使公众产生了政府遇事就躲、官员非贪即腐的成见,这使得往往政府还未发声,就被公众夺去了话语权。
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堵”从来不是一个好方法,只会让舆论传播陷入窘境。政府应学会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信息,积极接受采访,化解信任危机。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辟谣机制
中国的互联网建设才刚刚起步,专门针对微博制定的法律还没有出现,很多在微博上散播谣言的人都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因此,细化互联网法律法规是政府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相比之下,英美互联网发展历史较长,政策法规也较完善,如英国的《3R安全规则》以及美国的《通讯正当行为法》,对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完善都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辟谣机制的建立涉及方方面面。各政府职能部门应开通政务微博,并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及时发声,也应利用媒体公关,以加强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也可以借助“大V”的影响力,使辟谣信息传播面更广。此外,微博也应完善其谣言举报机制,使每名用户都能成为辟谣者。推广科普类账号对于击破谣言也有一定助益。
在自媒体时代,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避免或减小谣言的危害是人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微博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兴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加剧了谣言的扩散。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是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做的。在网络化时代,政府更需要对各类事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提升自身公信力,把握舆论的走向,完善各项法律机制,真正的“让流言止于智者”。
[1] http://baike.baidu.com[DB/OL].百度百科:新浪微博.
[2] 焦德武.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形成与传播框架分析——以“临武瓜农之死”为例[J].江淮论坛,2014(5):25-31.
[3]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94-97,20,17.
[4] 黄伊霖.微博舆论场中的谣言及其调控[D].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14.
[5]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4.
[6] 赵冬晶,骆正林.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塔西佗陷阱”[J].阅江学刊,2013(5):113-119.
G206.3
A
1674-8883(2016)19-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