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言意·文法:阅读能力提升的聚焦点
——叙事性文本命题设计与优化

2016-02-28 22:53傅贵成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叙事性事例题型

傅贵成

所谓叙事性文本,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这是小学阶段文体中的大门类,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小说、故事、散文等。叙事性文本的本质是“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情的,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语)。因此,形象性、虚构性、典型性便成了叙事性文本的特点。基于此,“关注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感受,对作品中形象、情感、语言的领会和理解,以及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评价”便成为“为获得文学体验而进行的阅读”测试要点。

那么,如何在文体特征的整体观照下,将“提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做出评价”这四种阅读能力溶解在具体题目之中?在此,笔者尝试从语境、言意、文法等角度浅谈高年段阅读理解题的优化设计,权作抛砖引玉。

【真题示例】

后生可畏(12分)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毛茸茸的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看到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厉声厉气,有时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显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但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孩子们插嘴有什么不好?您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紧接着抛出一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的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唐朝有个叫阎伯屿的太守重修滕王阁,想邀请人作序。但是在场的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十四、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压倒了,刚才那吓人乎乎的样子,一点也没有了。还是妈妈给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用大眼盯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⑴根据下列句子,在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括号里。(2分)

①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 )

于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 ( )

⑵找出与“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1分)

⑶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①“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

A王勃 B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 C泛指晚辈(包括我)

于“畏”有佩服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③这篇文章说明( )。

A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C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⑷爸爸原来认为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3分)

⑸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⑹这篇短文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这是某校五年级期末调研测试中的“阅读理解”题。这是典型的记事写人的文章。从题型设计来看,遵循了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具体题目来看,第(1)题指向“信息提取”,第(3)(4)题指向“整体感知”,第(2)(5)题指向“形成解释”,第(6)题指向“做出评价”;从答题的整体效果来看,学生平均得分率在90%,达到了预期的检测效度。但是,稍作爬梳,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仍属“常规”,缺失必要的思辨因素,因而未能彰显学生真正的言语质量。那么,这样的常规检测题可否有升格优化的空间呢?能否让文本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应答者,而成为一名积极的创作者,与作者成为共同的“叙事者”,充分体现思维与语言同构共生,表达与运用融为一体呢?

【升格优化】

1.精彩的心语传递等你来创生:由内隐转向通达

美国平克教授在《语言本能》一书中指出,“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方式。心语,才是思维的语言。”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言能表意而不尽意”的观点。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观点,却不能完全表达心中的意思。为此,如何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不断地去丰富心中的那个“意”,并借助一定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心语翻译成一串串文字”,这是检测言语表达水平的初衷。

考点1:要点概括

通用题型: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整体感知”,一是需要精准提取“大人说话,小孩子不应该插嘴”这一观点;其次需要概括出两个反驳事例:一是“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鼓励孩子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二是“王勃14岁写出了《滕王阁序》”。从答题效果看,学生的概括只要反映这个内容基本就能得分,但很少能看到学生的思辨水平。

优化题型:爸爸原来认为“大人说话,小孩子不应该插嘴”,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了两个事例进行反驳。如果还能列举第三个事例,你认为选择下列哪个事例合适,并说出理由():

A.曹操得巨象,欲知其重。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年幼的曹冲利用石头巧妙地称算出大象的重量。

B.华盛顿小时砍断了爸爸的樱桃树,勇敢地向爸爸承认了错误。

C.黄香九岁时便懂得体谅父亲苦读的艰辛,夏天便帮父亲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语境对提取单词的意义起作用”。显然,这样一改必将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首先要感知两个反驳事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读懂第三个事例与前两个事例间的共通性,最后将这一内隐的“心语”用恰当的语词表达出来:曹冲称象和文中事例都反映了儿童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智慧。这样的题型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语境中更加通达,提升学生推理解释的能力,更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品质。

2.新生的主旨观念等你来阐述:由单一转向整合

语言学同化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有赖于“内化”与“外化”两个方面,尤其是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考查学生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学生“言意转换”的水平。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个体“积极语言”的实践运用的过程。

考点2:文章主旨的把握

通用题型:这篇短文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大家都清楚,这样的题型很多时候成为测试中的送分题,原因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一般都得满分。事实上,命题的主旨是检测学生是否读懂“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这一文本内涵”,并紧扣这一主旨生发开去,这样的感受评价才算是高质量的言语表达。

优化题型:爸爸认为“大人说话小孩不应该插嘴”,《弟子规》中也提出“父母教,须敬听”,可是文中的“我”却“反驳”爸爸。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经过优化的题型主要是在单一的通用题型基础上进行了整合转化。一是引入《弟子规》是为了构筑一个与文本主题相融的新话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父母教,须敬听”与“大人说话小孩不应该插嘴”都反映了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与顺从;二是集阅读理解与口语表达于一体,实现多种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我”对爸爸的一反常态似乎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但这其中所蕴含的哲思正是学生需要解读的内容。能否有条理地表达学生心中的那个“意”以突显文本主旨是对学生价值观念、思维品质和言语质量的综合考量。

3.未知的叙事结构等你来架构:由知识转向运用

阅读叙事性文本,除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和感悟讲述的话语,也就是呈现故事的用语,还要学会评价文本讲述形式,也就是谁在说,怎么说的,从重理解积累转向表达技法的实践运用。

考点3:倒叙手法

通用题型:找出与“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相照应的句子。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显然,此题从“提取信息”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前后呼应”表达方式的掌握。难度不大,只要细心阅读的学生均能从文本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应的句子。事实上,文本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以更加凸显文本主旨,赞扬“后生”“敢想、敢做、敢说”的优秀品质。那么,如何“揣摩”出这一独具匠心的构思表达,呈现学生的“思维轨迹”,是有效测试的价值所在。

优化题型: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原文,你认为它应该安排在什么位置?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隐去原文第一自然段,独立出现在题目中)

经过优化的答题,显然命题的视角发生了改变,即试图由基于理解的阅读转化为基于写作的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将“前后呼应”这一“程序性”技法知识,在甄别、遴选的思维过程中变成“方法论知识”,从而感悟“倒叙”的表达智慧。尽管学生对“这样安排的好处”,即“倒叙”作用的言语表述并不标准,但是学生能够知道将这段文字安排在首段,远比记住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光鲜的词语意义更大。因为在文本结构的自主架构中使得语言与思维得到了同步提升,则也许是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叙事性事例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坚持纯正诗歌写作”
——张曙光诗学观念和诗歌艺术初探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