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情报》评论特色及启示

2016-02-28 11:24韩长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宣传策略新闻评论

韩长玲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救亡情报》评论特色及启示

韩长玲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1936年5月6日创刊,同年12月25日停刊。这份刊物仅历时7个多月,出刊30期。自创刊以来,大声疾呼“求我民族生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及时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地的侵略罪行,以及民众请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救亡情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史学家们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各爱国阶层的抗日救国言论提供了重要的史学资料,非常具有新闻传播学研究价值。本论文分析《救亡情报》新闻评论的抗战言论、宣传策略,以期为当今媒体报刊提供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救亡情报》;新闻评论;抗战言论;宣传策略

一、前言

东北自卫军李杜将军曾经为《救亡情报》题词:“要求民族生存,惟有抗战到底。”这两句话,堪称《救亡情报》抗战宣传的总体方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救亡情报》秉持抗战救亡理念,自创刊之日起即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及时向全国民众报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制造分裂、专制独裁的反民主行径,同时记录各阶层救亡团体的救亡工作情况,反映全国同胞支持抗战、拥护统一的爱国呼声。作为一份抗日救亡性质的报纸,《救亡情报》在上海特殊的宣传环境中形成了自身颇具特色的抗战宣传策略及言论特点。

二、《救亡情报》抗战救亡宣传策略及言论特点

(一)群众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1.动员群众宣传抗战。《救亡情报》在宣传抗日救亡时善于结合群众,联系群众。积极动员群众分析在救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自我检讨,反思今后在开展救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认识到群众在抗日救亡阵线中的重要地位,应发动群众开展抗战宣传,构建反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

2.服务群众救亡工作。《救亡情报》作为全国救亡团体的机关报,在与国内反民主势力和国外法西斯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力争依靠和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引导民众自觉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以言论团结民众、动员各阶层人士,帮助救亡团体开展救亡工作,为共同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赢得了读者的广泛青睐。

(二)多样性与原创性的结合

1.宣传手段丰富多样。《救亡情报》是一份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刊物,在宣传方式上呈现多种样式。首先在体裁上表现有评论、时事评判、社评、特载、工作经验谈、人物专访、问题讨论、书评等八种,其中后三种是《救亡情报》特有的鲜明特色的文体。问题讨论和书评两类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体现了特殊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独特形式,也值得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借鉴。其次在宣传方法上,通过批判当局、号召当局抗日,抗议日本、反对日本侵略,批判汉奸,救亡工作提出建议,自我检讨等方式宣传抗日,加速救亡阵线的形成。

2.内容文本立足原创。新闻评论在《救亡情报》全部文章中所占比重最大,作品多为原创,原创率达到98%,即原创评论是《救亡情报》的核心内容。原创评论也是《救亡情报》宣传救亡思想的有力武器。

三、从《救亡情报》抗战言论宣传策略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从新闻传播角度看,《救亡情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救亡情报》是一份爱国报纸,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它记录了各地救国会的建立与活动情况,作为救国会初期的史料具有重要意义。其新闻评论体裁多样,信源度高,坚持新闻最基本原则——真实、客观,尤其是人物专访,体现出了记者较高的釆访技巧,具有创新性。在宣传抗日救国的技巧上更是别出心裁,立足现实,紧密联系群众,鼓舞并动员群众抗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因此,今天的报人依然可以从这份爱国的报纸中学习、借鉴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评论精髓。

(一)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眼光

《救亡情报》在评论言论上及时分析与批判当时的实事,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将国内的救亡运动视为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环,对国内救亡运动进行认真评判,同时也注重对国际环境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国家、民族救亡运动的借鉴。从评论信源上来说,《救亡情报》会选择刊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媒体,如国外通讯社的评论稿、国际友人的评论等。

(二)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救亡情报》从不畏惧批评,敢于发声,从抗日救国的目的出发,对当时国民政府进行批判,同时对各救亡团体在救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但同时《救亡情报》也进行了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让民众认识到该报抗战救亡的决心,从而更有力地说服民众联合起来抗日,在动员抗日以及技巧方面愈显臻熟。

(三)密切联系读者,搭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由于《救亡情报》特殊的办报方式——半公开半隐秘,它的每一个读者都是它的记者、宣传者,每一个读者也都是救亡工作的参与者、宣传者,因此它非常重视读者,为读者服务,如刊登文章,就读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应与讨论;登载读者投寄的新闻评论,甚至刊登外国友人的文章。重视读者的办报理念帮助《救亡情报》获得了广泛、丰富的稿源。其透彻地分析救亡工作情况,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有利于抗战宣传,动员全国同胞起来共同抗日。

四、结语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对华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主义随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国内政局动荡,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不断,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和“内战政策”,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救亡必会成为注解20世纪30年代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创办的《救亡情报》生来就注定要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摇旗呐喊。

《救亡情报》虽然仅存7个多月,但它在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的新闻评论体现的新闻思想及抗战宣传策略,不偏向任何党派,对于矛盾事件的双方给予平等的发言机会,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给予多元化的展现,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眼光,它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读者等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报人仍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晓璇.《救亡情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2:69-70.

[2] 桂湘书.孤岛喉舌——抗战时期《华商报》统战言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4:69,86.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19-01

作者简介:韩长玲(1992—),女,河南焦作人,广西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宣传策略新闻评论
基于4P营销及CRM客户管理理论的硕士招生策略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策略
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国内动漫电影生命周期的众筹宣传策略探究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重在“春风化雨”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