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2016-02-28 11:24徐子论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徐子论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徐子论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集聚、突发事件频发,考验着政府的处理能力。如果突发事件出现后,舆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事件的正确处理,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损害政府的形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引导;策略

2007年8月30日,我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指出,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新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事件不断地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新的传播特点。

(一)突发事件在非传统领域中不断增多

以前,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而现在,突发事件还会涉及到新的领域,如社会公共卫生系统、国家经济金融系统、信息技术系统。未知性、不确定性、蔓延性、复杂性是非传统领域的突发事件的新特征。因此,在这类突发事件的危机预警、紧急救治与事后恢复方面,其工作难度也变得更大了。

(二)单体突发事件易被放大

目前,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危机事件频发。若对其处理不当,很可能爆发全面性的危机事件,尤其是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危机事件一旦爆发,便极易被无限地夸大。如果不有效地应对,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网络的催化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手机、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直接加快了群体事件形成过程的进度。

二、突发事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根据CNNIC第36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0.1%。互联网网民,特别是手机网民,其增速和人数规模惊人。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渐成气候,网络接受和传播信息的公众不断增加,新媒体语境已成为了客观存在。海量的数据、媒介的融合,正在构筑一个新的社会语境,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

(一)突发事件容易成为媒介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通过移动新闻客户端等途径了解新闻,这是一种浅阅读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运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表意见和看法。而当多种意见汇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媒体便利用这一点来获得网民的关注。经过网民大规模的群体推动后,突发事件便会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媒介事件”。例如,2016年初发生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当事人通过贴吧、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信息,该事件一经爆出,瞬间引起大量网民的关注、转发和评论,成为典型的“媒介事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起假新闻事件的冲突强烈、符号明晰,使得针对上海女和“凤凰男”的讨论,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播,仅仅几日,就被国内传统媒体大量地报道。

(二)突发事件容易滋生谣言风暴

在大数据时代下,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谣言便会在网络上集中爆发,让受众产生一种认为该事件极其严重的恐慌感。笔者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类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社会矛盾激烈。转型的阵痛,是谣言产生的外部条件。其次,我国政府的信息透明度还不高,官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不足。同时,缺乏社会互信机制,是谣言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另外,政府舆论工作的灵活性还不够、相关的信息管理还很滞后,这无形中助长了谣言的扩散。最后,各种媒介途径的立体化、无障碍地传播,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平台。

(三)突发事件容易产生集合行为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采取三种态度:成为事件的参与者、反对者或旁观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了解事件的全部,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与政府合作或者对抗。但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参与者并不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当事人,他们参与是因为他们对该事件持有观望的态度、对事件的当事人抱有的同情态度或者有某种事件外的特殊利益。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在参与过程中,他们无法客观、正确地了解事件的脉络,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产生“集合行为”。

三、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引导策略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为了新闻的轰动性,刻意地迎合大众,对突发事件进行不当的报道,甚至歪曲事实,为了博眼球而丧失职业道德底线。也有一些媒体为了自身的某些特殊利益,对新闻采取选择性报道,甚至隐瞒事实,玩弄公众。如果这样的报道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便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失实的新闻报道,政府应妥善应对,有效地引导新闻舆论的走向:

(一)迅速进行修复处理

在发现失实的报道后,政府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事件现场的有关情况。同时,还要澄清媒体报道的内容,及时纠正媒体的误读。还要适时地引导舆论,根据公众舆论的焦点以及突发事件中公众关注的内容,合理引导,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时进行正面宣传

当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失实时,政府部门要开展各种有利于塑造政府正面形象的活动,从而转移媒体的注意力,传播正面的声音,积极地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政府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转移媒体的兴奋点。还要引导媒体去报道和追踪政府部门所发布的新闻事件和议题,从而引导舆论走向。

(三)建立问责机制

突发事件报道中常出现不实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核实,因为不实的报道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相关的新闻宣传纪律,及时处理违反纪律的新闻单位和个人。在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理后,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尤其要向其它的媒体进行通报。

大数据时代下,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首先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舆论的生成、发展机制,树立大局意识,创新舆论宣传方式,在危机中发出党和政府的舆论“好声音”。同时,还应掌握话语权,积极应对危机。要明白,网络已经成为了政府了解舆论动态、了解人民声音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政府要努力地疏导危机,才能在关键时刻拥有很好的对舆情的掌控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张宁.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与议题管理[J].思想战线,2007,33(5):87.

[2] 孙燕.谣言风暴:灾难事件后的网络舆论危机现象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56.

[3] 史松明,袁光锋.话语的政治:网民舆论监督的实践、逻辑与反思[J].现代传播,2011(3):24.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07-01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