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洁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自媒体时代传媒专业的建构
黄 洁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新闻传播业界现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第二次大变革,即从以平面媒介为主的单一媒体教育,过渡到多元化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媒体教育。而自媒体的出现使传媒专业教育的方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要求,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自媒体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更需要实时贴近社会需求。
关键词: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传媒专业
1.1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
自媒体是以个人传播为起点,以热门话题传播为中心的媒体形态,是每个人用于观察世界、谈论想法、表达感情,以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媒体平台。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个人会发表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内容相对简单的信息符号,我们把这种个人在互联网中传播的信息符号称为“微内容”。“微”的含义是相较于过去传播内容的“宏”而言的,微内容并不意味着微影响力和微传播力,在自媒体传播语境中,任何宏大的主题传播都依赖无数个微内容符合规律和逻辑的构建。
1.2 自媒体的特质
(1)渠道的多样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个行业,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可以说传播的覆盖面更广。
(2)主体平民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底层,大众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
(3)普泛化。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草根阶层得到了话语权,普通民众能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体现了民意。
2.1 传媒教育的走向
网络电视台从网络主页到手机移动终端,到社交电视属性的乐享电视,再到荔枝新闻客户端等,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新战场,各种新业务形态不断突破,产品不断出新,朝着更专业、更全面的方向转化。媒体业态和组织结构变化,必然反映到人才需求的变化上。而自媒体在全媒体的环境背景下,广泛被大众接受和运用,其优势也冲击着传统媒体市场。
2.2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新闻传播专业的改革突破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最大障碍仍是目前高校的体制、机制;要充分注意新闻传播专业技能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相协调;处理好“新”媒体与“老”规矩(即新闻规律)之间的关系。传媒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质疑的时候,还需要面对急速创新的信息技术媒介变革乃至社会转型,思考问题之源与寻求解答之策,提出培养“全媒体、全能力、学习型未来传媒人”,来应对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革的需要。
3.1 如何科学地强化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
在新传媒环境下,培养理念要实现“四个转变”:从新闻人向媒体人转变、从新闻传播向信息传播转变、从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转变、从传统网络媒体向移动网络媒体转变。在培养路径上,要构建培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长情境,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育模式。新媒体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需要有新媒体编辑、策划和创新能力。
3.2 如何深化课程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
一是以教材为纲,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呈现新媒体当下形态的整体面貌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追踪新媒体发展前沿,注重案例更新,不断丰富课堂讲授内容;三是教学相长,通过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四是对学界聚焦的新媒体现象进行深究,引入新闻传播学、媒介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深化课堂内容。
4.1 传媒教育“后端”改革如何适应和支援媒体融合“前端”变革
传媒教育作为输送人才的“后端”,应直面挑战,充分抓准新旧媒介深度融合的契机,深度加强自身改革。一方面,应加大对媒介融合的趋势和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深化课程体系调整。在课程设置中,超越既有的传统课程设置框架。
4.2 传媒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去向如何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变革
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去向只有30%~40%进入媒体行业。传媒行业教育不应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行业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融合催生出很多新的职业;市场经济又产生了各种新的岗位;抑或是传媒机构人才需求也不局限于内容采编业务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单纯为媒体培养人才,转向为媒体和社会各行业培养人才。
同时,应改革传媒类各专业人才就业去向评价标准,由过去的从“专业对口”转为“专业对位”。将传媒教育的服务目标扩大到为社会行业培养全媒体传播能力的人才,也是传媒教育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沁燕.物联网视域下的传媒转型之路[J].传媒,2016(2).
[2]龙伟.论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表达与管控机制[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
[3]汪涧.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融合的新方法[J].新闻传播,2016(23).
作者简介:黄洁(1986-),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