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昕晗 王芳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渗透
熊昕晗 王芳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随着网络和各种终端的普及,人们不再仅仅从传统媒体来了解社会,更多的是运用各种社交软件来观察社会现象、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的交际过程中,网民创造出大量用于网络交流、受到大众认可的词汇,称为网络词汇,近年,个性鲜明的网络语言对报刊语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闻从业者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网络词汇,熟练掌握并熟练地加以运用。
关键词:网络词汇;报纸;渗透;应对
网络词汇多带有调侃的成分,与日常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词性词义也极不明确。网络词汇大多运用于新媒体中,因为新媒体多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以网络词汇在新媒体上容易被接受,但传统的媒体风格都较为严肃,对网络词汇的接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随着网络用语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传统媒体中也常常有网络热词的出现,对此现象社会各界也是各执一词。
网络的词汇跟新速度极快,比起传统词汇,网络词汇是因为某一个特殊时期或者社会某一热点事件而创造的,所以网络的词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幽默诙谐、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一个简单的词语就能表达出很复杂的含义。互联网和终端的普及使得我国的网民队伍不断扩大,网络又有着强大的传播速度,所以网络词汇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的传播,影响极大。网络快捷传播要求形式多样、内容幽默风趣,这样的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选择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语言更加活泼生动。
网络词语会对传统语言规范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词汇有的使用语言表情和符号来表达,如用“Zzzzz……”来表示睡觉,用“555……”来代替哭泣声“呜呜呜……”,这些都会对汉字的发音、字意、语义等都有一定的侵害,网络上消极偏激、恶俗的词语,也容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2]。
网络词汇的简洁明快和幽默时尚,适应了新闻报道对“新”的要求,所以报纸新闻和网络词汇的融合成为必然。新闻事件的报道对象是社会民众普遍关心的事件,运用网络词汇,也能反映出报纸新闻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选择。读者与媒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会使用读者更喜欢的语言来获得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在传统媒体中合理运用网络词汇,才能更好更贴切地反映现实生活。
网络语言对受众有较大的吸引力,抓住原有中心点,恰当选用网络词汇,把读者最关心的、最精彩的信息放在标题里,让受众在浏览时眼神就能被紧紧攫住,有继续阅读的欲望。在报纸新闻报导中,既要传达一个新闻事件,又要包含新闻中的重要信息,而新闻的字数是有个限制,不能太冗长,所以这时网络用语就可以发挥它的优势,比如“90后”以前要用“90年代出生的人”这一句话来表示,可是现在“90后”就能简便快捷地表示出一个时代的青年群体,更为鲜明突出[3]。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时代,受众出现多级分化,如果不考虑读者对象、不注重时间场合地滥用网络词汇,只会让受众更加抵触。现在,中老年人占据了报纸杂志读者的绝大比例,因此还是应该照顾他们的阅读习惯,符合受众的心理。所以对于网络热词的运用,媒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对于可以传达正能量的词语可以多加使用,扩大传播效果,而对于一些不着边际的网络语言则不应使用,坚决拒之门外。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越来越符合受众的口味。在目前阶段,网络热词只是少量地出现在报纸新闻媒体中,如果传统媒体能充分掌握网络词汇,灵活运用网络词汇,那么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必然会更贴近受众,增添本身的时代感,因此面对网络语言的流行和渗透的这种现象,报纸新闻媒体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恰当选用网络词汇,使传统媒体更丰富新鲜。
参考文献:
[1]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出版社,2005.
[2]林婧.新闻报道中网络词汇使用现象探究[J].新闻传播,2012(12).
[3]吴子慧.网络语言对报刊语言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