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小整合 服务大民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纪实

2016-02-28 07:52徐富海
中国民政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兆麟抚顺服务中心

本刊记者 徐富海

资源小整合 服务大民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纪实

本刊记者 徐富海

初秋,北国边疆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示范培训班召开之际,记者随培训班学员一起,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参观社区建设,实地感受道里区“中心社区”服务模式,近距离体味到“民生道里”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谈到哈尔滨市道里区社区建设,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首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之一,道里区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在全国首次提出并推行了“中心社区”建设模式,坚持“以大带小、以一带多、中心辐射周边”的建设原则,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依托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工作站,全面构建功能齐全、力量齐整、资源齐结、保障齐聚的中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创了探索建立中国特殊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抚顺社区资源整合 创新服务精益求精

“用一生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这是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参观时看到老党员王殿海的誓言。作为全国知名的身残志坚服务社区的“铁书记”,王殿海曾在道里区从事社区工作四十多年。虽因伤失去了左臂左腿,但多年来他为社区居民巡逻守夜、帮教“问题”少年、帮扶困难群体,用平凡“琐事”感动社会,他用自己的独臂残腿构筑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王殿海精神和他总结出来的“五心帮教法”和“党员十个一”做法激励着道里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牢牢扎根于全区执法部门、窗口单位、机关和社区等各个层面。抚顺社区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让全区百姓切实感受到王殿海精神带来的为民服务新气象。如今,一批佩戴“王殿海党员服务队”红袖标的志愿者们,每天对社区里的主要道路、居民小区等进行巡逻,排查安全隐患。

表:王殿海总结的工作方法

走入抚顺街道抚顺社区,立刻感受王殿海榜样的影响。社区服务中心干净整洁,亲切温和。社区服务中心分五层,楼内使用面积3100平方米,便民服务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便民的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华龄港湾、宣传革命精神的红色驿站、普及科普的知识氧吧以及大众参与的文化沙龙和百姓广场等,规范务实的作风、丰富多彩的活动、周到细致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地区居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看到这样大的社区服务中心,记者不禁产生疑问: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怎样才能获得如此宽敞的社区活动场所呢?

据负责人介绍,抚顺社区原址位于安化街184号大院内,社区用房面积仅为180平方米,服务比较单一。2010年初,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协调下,省市区共投资480万元,将道里区安和小学改建为抚顺社区服务中心,成为黑龙江首家千米以上的“中心社区”。

在一层社区服务区,记者立刻被“百姓信息交流站”吸引。百姓信息交流站包括招聘信息、民情回音壁、知民情解民难红黑榜等栏目。在民情回音壁栏目,记者看到一张张颇有意义的信息反馈卡:

这些小小的信息反馈卡,不仅准确地反映了社区工作人员办结居民遇到问题的情况,而且还起到反馈居民需求,解决群众疑难,连接居民和社区的功能,真正起到了“小道消息大道说”的目的。

在红黑榜下面的“点赞台”和“曝光台”上,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详细描述了事情的过程,而且还附有照片作印证。比如,点赞台的一张卡片上写着:社区有一个物业弃管庭院,4个单元70户居民长期困扰化粪池堵塞、向上返水的情况。社区负责人与施工单位协调,经2个小时清理,化粪池内无积留物,可保证十年,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有点赞台就有曝光台。曝光台上的一条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5月10日上午,居民反映单元楼内有人在装修,在庭院内堆积杂物,社区网格员在了解情况后,联系了居民,当天晚上杂物还未清走。11日下午,庭院内的杂物才清理一空。

有了这个百姓信息交流站,楼道门锁修理、垃圾清理、水电恢复、庭院环境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都能通过以上途径快速有效解决。

百姓信息交流站只是抚顺社区建设的多处“风景”之一。抚顺社区一方面内培外引聚合力,积极搭建“五联”共创平台,创新开展“感动抚顺百颗星”评选、“大学生进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了驻街单位和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社区服务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建立“抚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引进社会组织24个,建立“抚顺地区帮扶救济基金”“爱心商服联盟组织”“温馨365”平台,使贫困孤寡病残群众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同时,组建抚顺社区艺术团,22支文体队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每天活跃在广场、庭院,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风景“上,抚顺社区更关注的是服务创新,折射出抚顺社区始终围绕以“便民、健民、乐民、育民”为宗旨,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建立了政协委员之家、四老论坛、居民议事会平台,开展了座谈、网络对话等协商民主活动,通过推行“一格两会五员”网格化管理模式、无假日社区、民情日志接力赛、“67810”为民服务工作法,构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实现了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乡政社区图书室

乡政社区资源共享 精心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来到新华街道乡政社区,记者很远就瞧见一栋独体六层楼,据了解,该楼启用于2011年,6000平方米的总使用面积,曾是当时哈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体育型社区。

令人赞叹的是乡政社区曾创办了全民终身学习型社区典范,几千户居民,在社区大家庭里以不同的方式坚持学习,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富多彩,其做法是我国唯一推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会议上进行介绍的中国社区建设经验。乡政社区文化活动的强大参与性,让来自30个国家的教育专家们耳目一新,认为只有中国的社区才有这么强大的亲和力,让学习变得那么有趣!

乡政社区居民在演练合唱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栋独体六层楼一至三层为综合服务大厅、华龄驿站和文化驿站,设有司法调解室、老年餐厅、市民学校等各种公益活动场所,每天都有数百名居民来这里活动,四至六层为休闲、健身的场所,主要有多功能操房、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记者在市民学校里看到,从周一到周六,课表列得满满的:周一书法讲座,周二声乐讲座,周三党校课堂,周四健康知识讲座,周五美食讲座,周六手工编织,周日创业培训。

虽然乡政社区位于哈尔滨市主城区,但在2008年前,还存在大片棚户区,总数达到1910户。那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居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2008年和2009年,乡政社区进行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968户,建设了清河湾(部分)和天合俊两个住宅小区,社区居民总户由三千多户增长至八千多户,人口结构更加多样,社区服务也提档升级。乡政社区棚户区改造,不仅消除了棚户区怕火、怕雨、怕偷、怕严寒的忧虑担心,同时也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功能齐备的中心区在这里落成,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2014年,新华街道办事处将下辖的社会事务办和劳动保障所与乡政社区合并成立了新的综合服务中心,将社区社会救助等7大项129小项工作承接到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乡政社区加大社区治理力度,积极承担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突出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等服务要素,将办事处涉及到民生的58项服务职能全部前移至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前台受理、后台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模式,搭建了“缴费一站通、电话受理、值班书记、预约服务和企业捐赠受理”等五大服务平台,实现了人力、财力、体制、项目等四个融合,逐渐形成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同时,开办了“预约上门、代办入户、错时服务”等便民服务工作,让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办事更快捷,服务接地气,大大提高了居民,驻街单位认同度和满意度。

兆麟社区资源整合 红色文化唱出主旋律

在闻名遐迩的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地处哈尔滨市繁华商圈,有一栋颇有气势的大楼——兆麟街道兆麟社区服务中心。走进这栋大楼的大厅,立刻有一副对联映入眼帘:社区以居民为本,居民以社区为家,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社区与居民的鱼水之情。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广场宽敞明亮,暖暖的阳光透过钢架支撑的玻璃幕墙撒进千余平方米的大厅,这边羽毛球爱好者打得热火朝天,那边舞台上排练的节目演的有声有色……谈起这样良好的活动场所,兆麟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人说:“这六千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来之不易啊。”由于地处繁华的兆麟商圈,寸土寸金,要找一处占地千米的社区用房可谓“天方夜谭”。2011年3月,该区将地处兆麟街的原哈市商业文化宫的债权债务以及职工承载式接收,偿还近千万元债务,职工全部妥善安置,社区用房难题迎刃而解。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文体中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兆麟社区是由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的名字命名的中心社区。依托党员先锋岗、红色党建阵地成立了功能型党组织,“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将服务与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延伸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社区致力于创造宜居靓丽、平安和谐、幸福安康的文化服务,找准群众需求点,明确服务着力点,打造 一岗一责、一人一簿、一周一访等“九个一工作法”。精心打造1800平方米的兆麟地区文化服务中心,将百姓文化广场、数字化影院、专业团体演艺及群众性文艺演出、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比赛、商圈艺术品展览等十大服务项目融为一体,并充分带动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法律诊所等场所发挥联动作用,营造人人共享文化的浓厚氛围。

社区与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成立兆麟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引进多家社会组织,已初步形成自主发展、不同层次、作用明显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公益系列活动常态开展,受益群体不断增加。通过“三社”联动,开展了“情暖独居老人”“六一亲子活动”“粽香邻里情”等系列活动,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兆麟社区居民在合唱歌曲

资源整合解决社区活动场所难题

“一间破房子,两张破桌子”曾是道理区社区用房的真实写照。老城区建设空间小、房价高成为社区建设中的“天字号”难题。

“不能新建,就整合资源”。从2010年开始,道里区在全国首推了“中心社区”建设新模式。当年,道里区抚顺社区室内使用面积3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2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改建完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社区建设“打了样儿”。该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干部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抚顺地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在社区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满足。

道里区根据北方地区冬季室内活动需求高、老城区建设空间狭小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心社区”的构想,通过整合资源、小区配套、房产置换、开发商捐建等措施,投入6.8亿元,建成千米以上中心社区30处,实现每个街道有一处或多处中心社区,把功能完备的中心社区建到群众家门口。设施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活动需求,是道里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同时,道里区注重协商共治和精准服务,道里区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的分工合作、网格化管理与功能庭院作用的叠加发挥、社区党员“点对点”和驻区单位“组团帮”服务特点的各自彰显、养老服务实体与智慧服务虚体的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自2012年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道里区直面问题,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在社区治理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底,道里区已建成中心社区24处,进一步完善了从“一中心”到“多中心”的发展格局。目前,道里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心社区建设体系,实现了每个街道办事处“中心社区全覆盖”的目标。道里区继续创新“中心社区”服务理念,坚持“4567”的“中心社区”建设思路,即以“便民、健民、乐民、育民”四大主轴为核心,以“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靠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的“五让”为宗旨,达到“安全、便利、温馨、和谐、舒适、丰富”的六大目标, “中心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根据各社区的居民需求、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分别打造了文化体育型、综合服务型、救助保障型、数字信息型等不同特色的复合型主题中心社区。

猜你喜欢
兆麟抚顺服务中心
“云”游兆麟公园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图说抚顺琥珀(六)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两个含余弦函数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论
痞少的吉祥物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