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点

2016-02-28 07:52
中国民政 2016年19期
关键词:悲剧历史

媒体热点

“侮辱邱少云烈士案”宣判

近些年来,随着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迅速崛起,活跃于此类网络平台上的大量“微博大V”“知名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已经拥有不亚于主流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固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现象也愈演愈烈。继“狼牙山五壮士” 侵害名誉案宣判后,9月20日,“侮辱邱少云烈士案” 在北京宣判。媒体舆论纷纷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行表示谴责。

《新闻联播》以“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民族魂”表达了全国人民的观点:法律的公正判决,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同时也传递出一个清晰的警示,就是革命英烈不容毁谤,这不仅是文明底线,也是法律底线。近年来,一些人时常对一些英雄人物,散布谎言谬论,试图改变历史共识。这种行径偏激无知、极尽轻浮,不仅挑战社会良知,甚至可以说是别有用心。英雄事迹凝聚着民族情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借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我们只有让正能量压倒歪理邪说,只有对历史记忆保持敬畏,才能凝聚起不断前行的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人民日报》还少有的再次发文称:一个人如果失去对过去的理性判断,注定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历史的敬意,则更加难以直面未来。葆有足够的温情与必要的敬畏,无疑是对待历史应有的一种姿态。因为无论在历史事实、人类良知面前,还是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总有一些底线不能被击穿,总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尊重事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不”,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新华社也发表文章称:革命英烈不容毁谤: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将严肃话题娱乐化,伤害的只会是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形象。唯有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尊重国家民族历史,企业和品牌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喜爱。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当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法律从不排斥学术上的“怀疑论”,但怀疑不能是信口雌黄乃至诋毁谩骂。法律是打击毁谤英烈行为、维护全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最好武器,任何侵害先烈权益的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制日报》对宣判结果表示了支持,他们认为:当网络时代一些个人或媒体不断以解构历史、虚无历史来博眼球、搏出位的时候,法律及时出手,刹住这股歪风,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体现出法治的精神与要义。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向媒体表示,被告已明显超越了言论自由的边界,对滥用言论自由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予以惩罚和制止,这将有利于净化和规范网络空间,引领社会诚信,因为网络言论自由权之行使应当以不妨碍、不侵犯他人自由和权利为前提。

此次纠纷不像家族式的人格名誉权纠纷,更像是家族纠纷与公益诉讼交叉性诉讼。对烈士形象的贬低,任何人都有义务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英雄形象。

“杨改兰案”

今年8月底,甘肃康乐县杨改兰一家六口死亡的惨案震惊全国。据《人民日报》报道,9月16日,甘肃省康乐县通报了“杨改兰案”调查处置情况:该案被确定为“特大故意杀人案”;要反思在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不深入”“不到位”问题;相关六名负责人被问责。事件似乎要告一段落,但相关的舆论讨论还在进行。

如果说处理了六名相关责任人,就把所有过错归咎于“扶贫”不到位的问题,这就未免有些偏颇了。正如《武汉晚报》发表的评论文章所言:对甘肃“杨改兰案”悲剧成因的探究不可简单化。

文章认为,农妇杀子后自杀,这样的悲剧令人扼腕。而在每一起悲剧的背后,都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杨改兰一家生活贫困是事实,但如果将贫困和贫困所导致的生活无望,看作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甚至唯一原因,未免太过简单。面对热点事件,对于背后原因的探究和总结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今的舆论场上流行的声音,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即在讨论事发原因时的单一化倾向。这样的倾向,有利于凸显观点,抓住眼球和心理,引发部分群体的共鸣,便于广泛传播。但是不是真正的客观全面,就值得商榷了。

文章还认为,有人借此质疑通过评议决定低保资格的科学性也是不对的。事实上,从助学金的发放,到低保户资格的认定,如何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所谓村民提名和小组评议,可能不是最完善的制度,但如果换用其他的方式,也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乃至更甚。只要涉及到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面面俱到。简单地将贫困归结为“扶贫不到位”,和将其归结于“个人不努力”一样,都是荒谬的。

最后,文章认为,在贫困问题之外,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态,农村居民、特别是妇女的心理健康等等。是什么导致了杨改兰内心的绝望一再扩大,甚至将这种绝望投射到子女身上,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复杂性,相关讨论即使再热闹,诞生再多的“10万+”文章,依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喻小念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体的病态心理是事件这起悲剧的真正凶手。

喻小念博士认为,杨改兰做出的这一切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贫穷。喻小念博士分析,杨改兰的悲剧是多重原因共同导致的。缺乏教育让其缺少面对困境时的必要缓解手段;母亲过早离开导致其缺少必要的关爱;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生活的压力、丈夫不能负担相应的家庭角色等等因素,都可能给杨改兰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心理异常,是杨改兰最终做出疯狂行为的土壤,其他方面的原因则成为了导火索。从精神病学或心理学上来说,不管什么理由的自杀,都是一种病态。砍杀四个孩子自己服毒之后,杨改兰对她的奶奶杨兰芳说,要把四个孩子一起“带走”。这种看似与孩子之间“生死不离”的感情,恰恰反映出杨改兰在陷入极端绝望的情形下缺少缓解自我的能力与手段。“教育,是树立正确生命观,减少自杀现象最基础也是最可行的方案。” 喻小念博士说。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开篇就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引深一步去想,我们是不是还可以问:“不幸的家庭怎么会被一种不幸轻易击垮?”

猜你喜欢
悲剧历史
伟大的悲剧
第23章连环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新历史
近视的悲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