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陶余来
工会工作如何赢得党政部门的重视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陶余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工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对工会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不足的问题。有的表面上该开的会开了,该出席的领导出席了,该发的文件发了,该布置的事情布置了,但分管或联系工会工作的领导只是会上强调,会后还是该忙啥忙啥,少有产中、产后服务、跟踪、追责,眼里和心里更多的是拆迁、招商、创建、维稳、计生之类,工会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现象仍然突出。
究其原因,计划经济年代,工会工作就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给人造成的印象根深蒂固。在民营经济解决了八成以上就业,劳动关系上升为主要社会关系,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形势下,各级党政部门对工会工作的转型升级认识严重滞后。
工会工作直接关系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基层不急高层急,形不成上下合力,难以做好工会工作。一些基层干部沉湎于GDP,忙于事务主义,不能高站位理解工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或者虽然明白道理,却讲一套做一套,没有做好工会工作的政治自觉。对于全总去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农民工入会三年集中行动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原动力。
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党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中央高层重视群团工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也随即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各级工会组织自身应该充分借好这个“东风”,大力宣讲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原因、意义,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本地区党的群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细化深化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方法。比如,合肥市总工会可以利用“庐州讲坛”(合肥古称“庐州”)向全市党政干部宣讲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包河区总工会可以利用本区影响较大的“包河讲坛”进行集中宣讲。充分整合利用好资源优势,借力发挥趁势而上。
按照《工会法》规定,工会主席享受同级行政副职待遇,这原本体现了党对工会工作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走了腔、跑了调、变了味。县区和街镇工会主席中,普遍存在用工会主席位置来安置从一线要职退下来的干部,作为精神“安慰剂”使用的现象。党政领导以为工会主席的位置既“位尊”又清闲;被安置的干部,也以为是组织上冲着自己以往劳苦功高临老给自己的“政治交待”、福利待遇,到了工会,发现工会原来也不清闲,有“玩具车用过后,收音机里还可以接着用”、被“回收利用”感觉,一时间难以适应,不在状态。也因为如此,工会干部老龄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积重难返愈演愈烈。
有的街镇为了给一些干部提供政治待遇,让干部兼职工会主席(少数甚至有村居书记挂街镇工会主席头衔的)。兼职工会主席似乎理所当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街镇党政办主任之类职务上,一般不干工会工作,而让另外一位副主席主持常务。长此而往,也损害了副主席的工作积极性。
有的街镇,因为需要给政治待遇的人多,把工会主席位子当成“红糖碗”,干部滚元宵、走马灯似地“蘸”一下就走人。组织部门舍不得将年富力强的人安排到工会。难得有少数年轻人来到工会,工作干得好,一提拔也是远离了工会工作:既不是工会系统内的纵向提拔(地方工会的人财物权不隶属于上级工会),也不是担任分管或联系工会工作的领导。如此这般,人为导致工会缺血、失血严重,工会干部变动频繁,工会工作者队伍人员不稳定,每年的工会干部培训许多都是新面孔,训不胜训,培尤不及。组织部门还在工作总结中美其名曰是地方党政重视工会工作的体现。
有的社区(村),由党总支或支部副书记兼任社区(村)工会主席,看似重视工会工作,而实际上,这样的工会主席却没有多少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远不如设立专职工会主席实惠有效。
社区(村)名义上大多有专职工会主席,但“专职不专”现象突出,工会主席常常被拉差干“中心工作”,理由是“工会哪有多少事?怎能不服从大局?”工会主席人微言轻不敢申辩,工会工作的弱势形象慢慢地也便在党政领导心目中扎下根来,潜滋暗长,“习惯成自然”。
人必自助然后天助之。长期以来,由于工会工作的“弱势”地位,造成一些工会工作者以为人到工会就意味着养老,可以歇一歇、松口气,任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情不自禁地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觉,少数人甚至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念头。因为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依稀工会工作者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勇于担当作为、甘做先锋模范的作风欠缺,难以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工会工作。改变工会的传统形象,工会工作者必须实现精神重铸再塑自我,奋发图强,从我做起。
工会工作者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开展中国特色工运理论研究,大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工会活动创新。工会传统的文体活动、帮扶救助工作等不能丢,但如果仅有这些,工会难以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印象。合肥市总工会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工会中推出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事实证明,能更好地展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主力军作用。
除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外,工会组织还应积极配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选树“草根工匠”等活动。选树表彰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大力宣传报道,让全社会向他们学习,把选树成果当成良好资源,充分发挥好利用好,真正做到如习总书记所说的,“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在全社会营造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浓厚氛围。
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企业工会。地方各级工会工作的实效,归根结底要看企业工会是不是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是不是真的实现了从有工会到像工会、是工会的转变。如果地方工会敲锣吆喝喊哑嗓子,企业工会无动于衷雷打不动,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遗憾的是,目前除了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和效益较好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开展较为正常外,相当一部分中小非公企业存在工会工作冰锅冷灶,工会主席看老总脸色,“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不敢放手开展工会工作的现象。一些企业出了安全生产事故,或职工上访等事件,上级工会派员进驻,企业工会主席不是积极主动配合,而是见着上级工会来的人躲着走绕着走,眼睛不敢正视直视“娘家人”。企业工会工作开展不正常,职工对于企业建会、职工入会没有明显的获得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企业成立工会和职工入会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工会形象式微,使地方党政部门听不到工会动静,看不见工会身影,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让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摆脱“端人家碗,受人家管”的尴尬心态,一些地方进行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派任制”等试点,但未见有后续报道,不知效果如何。上海、重庆等工会工作改革试点地区,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尝试,以资全国借鉴。此外,地方工会在推广工作时,也要改变抱着国有企业不放的旧有模式,多树民营企业工会工作样板,如此才有说服力、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