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兰兰,汪朝晖,汤明娜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高兰兰1,汪朝晖1,汤明娜2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ACS患者5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急梗死(AMI)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及hs-CRP水平,分析其与ACS之间的关系,并通过Gensini评分分析Hcy及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Hcy,hs-CRPS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y,hs-CRP与Gesinis评分呈正相关(P<0.01),Hcy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独立危险因子,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冠心病仍然为人类健康的一号杀手。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冠心病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及早发现、治疗可改善患者愈后。有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为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层的重要预测因子[1]。本文主要分析Hcy及hs-CRP在ACS中的变化及其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于我科住院并依据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冠心病诊断及分类指南标准,诊断为ACS患者56例,其中AMI组30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吸烟史15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7±7.5)岁;UAP组26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8例,吸烟史15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4±8.0)岁。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患者24例为对照组,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吸烟史12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62±6.3)岁。排除肝肾功能损坏、严重心力衰竭、急慢性感染、瓣膜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脑梗塞、近期有手术及创伤、近期服用维生素B12和叶酸。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血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以入选患者入院后禁食10 h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5 ml,送本院检验科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得血清置于-80℃冷冻。然后分别检测出血脂、血糖、肝肾功能,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得,Hcy采用酶联免疫法;由日立7080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试剂由上海德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2CAG检测由我科2名经验丰富的介入组医师在导管室C臂机下,以Judkins法多体位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造影结果以血管直径为测量依据,心脏大血管(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50%为标准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记为双支病变)。
2结果
2.1各组Hcy,hs-CRP水平比较血清Hcy,hs-CRP水平AMI组及U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Hcy,hs-CRP水平比较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Hcy,hs-CRP水平升高,hs-CRP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分组例数Hcy(μmol/L)hs-CRP(mg/L)UAP组2616.7±7.16a16.23±7.32aAMI组3028.5±8.15ab26.21±9.08ab对照组2410.4±4.501.25±0.07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UAP组比较,bP<0.05。
表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bP<0.05,与多支病变组比较,cP<0.05。
2.3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45 ,P<0.05);Hcy,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1,r=0.87,P<0.01)。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侵袭或内出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死亡率较高。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Hcy、hs-CRP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2]。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属于含硫氨基酸。当体内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可导致Hcy在合成蛋氨酸时受阻,Hcy在细胞内蓄积,最终释放入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高Hcy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薄纤维帽的形成:(1)Hcy可使血管内皮素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从而使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障碍,血管收缩增强,增加血栓形成风险[4]。(2)Hcy的硫基发生氧化反应,此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过氧化物及氧自由基造成内皮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后可使穿过血管内皮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形成更多的Ox-LDL,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3)高Hcy可影响血管平滑肌相关基因表达,促进平滑肌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管内膜中层增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加速粥样斑块的进程[5]。(4)高Hcy可促进脂质吸收,影响凝血因子灭活,增加组织因子活性和血小板功能障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血栓形成创造有利条件[6]。本资料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cy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由稳定到不稳定的发展,ACS的发生与Hcy密切相关。同时本资料结果显示,急性心急梗死组血清Hcy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病变越严重,心肌细胞坏死范围越大,血清Hcy水平越高,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斑块快速发展,加速血栓形成,推测Hcy可预示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资料还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Hcy水平有升高趋势,多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表明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Hcy水平升高。这与荣嵘及李绪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8]。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环状五聚体,组织感染或炎症刺激情况下6~8 h内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会升高,48~72 h达高峰,于炎症消失96 h恢复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是采用较敏感检测指标技术检测血液中低浓度(<10 mg/L)的C反应蛋白,是人体非特异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近年有研究显示其可作为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9]。hs-CRP可通过以下效应参与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促进不稳定型斑块的形成。hs-CRP可提高血管巨噬细胞摄取LDL-C的能力,促进IL-6和内皮素-1的分泌,加重血管壁粥样斑块脂质沉浸效应及炎症反应;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分泌、表达趋化因子和提高黏附因子水平,促进动脉管壁内多种细胞和循环中单核细胞分泌较多的炎症因子,促进血管内膜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及形成纤维蛋白原,激活凝血因子,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失衡,促进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10]。由本资料结果可得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急梗死组较不稳定心绞痛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炎症反应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在斑块易损性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血清hs-CRP水平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且炎症反应越强烈(hs-CRP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心肌细胞坏死越多,hs-CRP水平越高,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hs-CRP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11]。本资料结果与Szalai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Hcy及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资料得出Hcy与hs-CRP呈正相关,两者协同作用,共同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cy及hs-CRP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对于早期发现及治疗ACS,改善其预后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Singh P,Singh M,Nagpal HS,et al.A novel haplotype within C-reactive protein gene influences CRP level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Northwest Indians[J].Mol Biol Rep,2014,41(9):5851-5862.
[2]刘金贵.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在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48(5):51-53.
[3]张俊英,韩卉芳,关艳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相关性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8):1129-1130.
[4]王祥贵,冯义柏,曾秋棠,等.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4):707-710.
[5]刘利军,张爱萍,程自平.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41.
[6]Li T,Chen W,An F,et al.Probucol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increases stability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rabbits [J].Tohoku J Exp Med,2011,225(1):23-34.
[7]荣嵘,张爱民,樊春红,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关系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77-80.
[8]李绪斌,杨文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53.
[9]Silva D,de Lacerda AP.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s a iomarker of risk in coronary arter disease[J].Rev Port Cardiol,2012,31(11):733-745.
[10]Petricevi M,Biocina B,Konosi S,et al.Definition of acetlsalicylic acidresistance using whole blood impedance aggregomet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surgery[J].Coll Antropol,2013,37(3):833-839.
[11]徐献群,徐钏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cTnI、BNP、D-二聚体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453-1454.
[12]Szalai AJ,McCrory MA,Xing D,et al.Inhibiting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omising evidence from rodent models[J].Mediators Inflamm,2014,353-614.
[作者单位] 1.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4;2.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肾泌科,233000
·临床经验·
收稿日期:(2015-07-06)
[中图分类号]R 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048-03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19
[作者简介]高兰兰(1985-),女,医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