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注射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并发皮下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6-02-26 01:46杨丽娜
淮海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肺栓塞不良反应

杨丽娜



改进注射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并发皮下出血的效果观察

杨丽娜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改进方法,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建立护理流程改进小组,通过循证,改进皮下注射操作流程。将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肺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腹部脐上下5 cm,左右10 cm交替皮下垂直进针的注射方法,注射后立即使用疼痛测量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量2组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的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注射后48 h和72 h皮下出血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进,规范了护士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疼痛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 注射方法; 不良反应; 流程改进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抗栓塞药物,其分子量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药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无需实验室监测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姜玲君等[2]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由于其注射部位和方法的局限性,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34%~42%。出现血肿后,约需10~20 d才能消散,影响美观;如患者用手搔抓容易出现感染或坏死。因此,有些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本笔者对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明显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肺栓塞住院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52~80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病史。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性别和年龄均具有可比性。

1.2注射方法2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在口服华法林的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疗程7 d。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即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错开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为针梗1/2或2/3,回抽无血即可注入药物。观察组为建立护理流程小组,依照循证方法,选择有价值的文献[3-6],确定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改进流程,见图1。

图1 改进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图

1.3观察指标注射后立即采用疼痛测量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7]测量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出血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U=3.66,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比较

2.22组患者注射后48 h及72 h皮下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注射后48 h及72 h皮下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注射48 h和72 h后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

3讨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皮下给药每天1~2次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和对纤维蛋白质的溶解来发挥抗凝血作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主要是皮下出血,常见为注射部位出现血肿和疼痛。传统进针法为斜刺,涉及部位较多,如果针头不慎刺入血管,只能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压迫止血。我们通过建立护理流程改进小组,严格遵循流程图,观察组选择腹部脐上下5 cm,左右10 cm皮下垂直进针、交替使用的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因为腹部皮下注射面积大,组织疏松,毛细血管相对较少,且不受运动的影响,易于药物在脂肪中弥散和吸收,减少出血机会。同时,因垂直进针,可减少针头与皮肤及皮内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损伤皮内毛细血管的危险性,避免了刺入位于真皮层的痛觉神经,减轻疼痛程度[8]。注药后立即让患者使用疼痛测量量表描述痛感,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量注射部位疼痛程度,该量表被广泛的应用于疼痛的自我报告,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7]。临床上肺栓塞的患者口服华法林的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易发生局部皮下出血及疼痛,所以注射方法是否得当是减少皮下出血的主要措施。

流程改进小组通过分析原因,查阅文献,制定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护士操作和熟记的腹部皮下注射流程图,共注射1 400次。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注射后48 h及72 h皮下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进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镜梅,汪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右江医学,2011,39(4):535.

[2]姜玲君.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4):32-33.

[3]黄仕明,陶明,左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进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647-648.

[4]刘旭霞,龙何英,李培珍.改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6):4539-4540.

[5]赵冰冰.改良注射方法在预防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和疼痛中的应用[J].护师进修杂志,2012,27(11):2003-2005.

[6]赵然,常天杰.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82.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485-488.

[8]谢金霞,张海薇.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6):784-785.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233000

·临床护理·

收稿日期:(2015-06-23)

[中图分类号]R 563.5;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117-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55

[作者简介]杨丽娜(1982-),女,护师,大学。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肺栓塞不良反应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