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战略重点与理论意义

2016-02-26 18:06朱正平丁晓强
学术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朱正平,丁晓强



“四个全面”的战略重点与理论意义

朱正平,丁晓强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自身的战略重点。完成“两个大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推进“依宪执政”和“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统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四个全面”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新体现,构成了新形势下的“三大法宝”,高度概括了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重点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战略布局,尤其是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为战略举措,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从中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思想阐述,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体系,而是针对当前社会现实问题而提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关键的战略重点和深厚的理论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现阶段的创新性总结。

一、完成“两个大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当时我国发展状况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2](P10)自从邓小平提出“小康”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概念以后,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战略目标从改革开放之初仅仅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到现阶段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再到建成着重于“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要建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所有民众的小康社会,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小康社会。

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有两个大局的构想:在改革初期,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在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要带动后富的人和地区,从而走向共同富裕,这是另一个大局。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后一个大局“共同富裕”。例如,他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把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目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然而,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9%以上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增长奇迹。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我们离“共同富裕”这个大局还有很大距离。我国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按照中国人均纯收入1500元的标准,到2015年底还有9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每人每天一美元的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以上没达到。我国还存在居高不下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贫困地区的农村长期存在的“看病难”、“养老难”、“求学难”等现实窘境以及经济差距,都折射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应该落实在“共同富裕”这个大局。

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就是要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地域之间、个体之间存在的贫富差距,达到居民收入最大化,完成“共同富裕”的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让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收入分配的改革,实施一些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合理地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让所有人都能达到小康标准,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这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这一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目前我们党面临严峻复杂的考验,党的建设需要解决诸多的难题,“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今时代和人民发出的热切呼唤,是有利于国家命运、人民命运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布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统一,将思想上的严和行为上的实结合起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关键。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

“制度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党的制度就是从严治党的规矩,从严治党的“严”字,就是通过制订配套衔接、务实管用、彼此呼应的制度来体现。制度治党在当前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逻辑延伸,也是制度治党的重要方式,又是党纪国法对党的权力行为的强制性外在规范。制度治党重在治行,是思想建党的基础;思想建党重在治心,是制度治党的目的。全面从严治党,既靠教育、也靠制度,制度更重要,必须坚持以制度规范、纪律约束、权力监督等相关制度来管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讲规矩守纪律,建立和健全党内法规体系,特别是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实现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的无缝对接。加强纪律建设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直接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讲规矩守纪律,把党的政治行为纳入制度规范的轨道,党纪严于国法,纪律挺在国法之前,是依规管党治党的基本特征。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重要战略。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必须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依宪执政要求执政党依据国家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依宪执政其精神就是对公权力的规范和限制。党内法规也就构成了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政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依规治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发挥党内法规作用,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运用“依规治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因此,“依宪执政”和“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

商务英语翻译是语言翻译的一个分支,而语言无疑是打着文化的烙印的。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商务英语翻译中就必须准确地找到这种差异。才能把翻译做好,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并作出具体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依照法律法规,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战略布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仔细研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主要精神,从中体现了两个“突出”,即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突出“宪法权威”。在《决定》全文中出现“党的领导”总共有14次,出现“党”字多达140次,创党的历次全会文件中的新高。另外,《决定》强调宪法的权威,要求全民维护宪法的尊严,保护宪法的实施,并提议将每年的12 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党的领导”和“宪法权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依宪执政”和“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关键。

三、推进“依宪执政”和“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

因此,政府只有向市场放权,开放市场以及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才能实现政府的作用。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看,改革中的许多选项几乎都与市场有关,比如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打破政府壁垒、开放金融、开放服务业、反对垄断、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也在逐步采取措施向市场放权,降低市场门槛,鼓励社会成员自主创业,政府放权给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政府也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在逐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和调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关键在于经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战略重点在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换言之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在这两个关系中,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政府改革,一方面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更高发展;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就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解决民生问题,要从分配等领域调节贫富差距问题;而限制政府权力的边际,正是割断公权力与资本的联结,从制度上对权力腐败进行釜底抽薪。政府贯彻实施国家职能,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时,更好地运用和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关键和核心议题。

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统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使用要求及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量、材料等特点,结合新疆当地特色,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基本原则,进行路面结构方案的综合比选。

“四个全面”是针对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严密的战略部署,更是一个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奏响了当代中国的最强音,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的日臻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全程控制时间及其构成//董希建,罗剑波,崔晓丹,李惠军,夏海峰,李雪明//(5):16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基于对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形势判断,提出60项重大改革任务,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国家治理变革的步伐,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性。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意义

重视“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生价值,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赖以依托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承担着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的课题。要应对双重考验,解决好两大课题,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思想建设,从思想上保持先进性,使全党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时间上有新创造,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通过“思想建党”,让每一名共产党员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终生的理想信念,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为战胜困难打牢思想基础,防止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言论的鼓噪下迷失方向,防止在封建迷信和宗教的影响下丧失自我,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新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实践中,党的基本路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搞活经济、一手要打击经济犯罪;一手要坚持改革、一手要加强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习近平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前我们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既要有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也要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做到既注重两点论,又讲究重点论,有主有次,这样才能更好开展工作[4]。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两个重要保障和支持,它们有主有次,各有分工。

第二,构成了新形势下的“三大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的“三大法宝”。在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上,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的战略策略、方式方法。“四个全面”战略举措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是新时期统领各项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既有各自不同的重点,又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战略布局的中心,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描绘的国家发展愿景和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是其他三个战略布局的引领,内涵着对其他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别构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控制系统,是实现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三大法宝。

第三,概括了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界有多种描述。“四个全面”针对中国道路建设的最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道路处于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特征、依法治国的政治特征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国家实质。“四个全面”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交汇、国内与国际关联上科学回答了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总结,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和诠释,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道路的坚定与信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整个战略体系的中心。在坚持改革开放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抓手,“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立足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着眼于中国未来发展命运、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举措。

1932年5月,中野重治的保释被取消,再一次入狱。此次的入狱比上一次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迫害,不得已中野重治于1934年向当局表明转向的意思后得以出狱。但是中野重治并没有丢掉无产阶级作家的心,出狱后,他深入思考自己的屈辱,开始了作为作家的新的战斗。1937年中野重治和宫本百合子等人收到了禁止执笔的处分。战争结束后当年11月,中野重治再入共产党,作为共产党员在文学界甚至政界活跃。

互动教学的模式是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了师生互动模式和生生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吸收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新知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上来了,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总之,“四个全面”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战略布局,它“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重点和精神实质,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各项工作,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邸乘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南——学习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J].学习论坛,2015,(10).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 ].人民日报,2015-02-13.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5]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

[责任编辑:胡彩芬]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研究”(2015SZ12)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3- 0001 -04

[作者简介]朱正平,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思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丁晓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