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归课题研究初心,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三个核心概念。注重问卷质量,为“战略重点”而问,有利于将事实讲清,将理论说透,将建议提准。挖掘数据价值,系统思维,创新表达,有助于问题解决。
关键词:问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
*本文系2020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问题,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中,我们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4个组,潜心设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问卷干什么:深刻理解核心概念
研究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首先必须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想明白、说清楚。
理念上,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新发展战略的发展,是面向未来、奋进现代化的发展;行动上,高质量发展是稳中求进的发展,在稳的前提下,有所进取;目的上,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发展;方位上,高质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些理念,指向的就是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基础教育下的定义,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育人质量,更加注重人民满意度。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江苏基础教育,一是要高点定位,把准江苏基础教育新使命、新方位、新需求;二是要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学生学全面、长才干、能出彩;三是要精准施策,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高质量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四是要有魂有为,建设与基础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江苏,放眼长三角,面向“十四五”和教育现代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系列文件,深刻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调研阐释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提高质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精心谋划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方案。
根据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的研究要求,我们设计了五大实施步骤:文献综述,国内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几个关键词探析;一线访谈,基层教师眼中的基础教育痛点、难点、堵点及政策建议调研;省域问卷,基于一线调研的问卷设计与基于全省多地教科院支持下的问卷实施;数据研判,基于数据的江苏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短板以及制约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阐释;政策建议,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工作策略、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谋划。五大任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二、问卷怎么问:多维探寻战略重点
“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的突破口在“战略重点”。这里的“战略重点”是“江苏”的,是“基础教育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找到了“战略重点”,然后才谈得上“实施策略与路径”的谋划。因此,问卷要为“战略重点”而问。问卷中的“点”要以下几个特质:
首先,有利于将事实讲清。事实何来?怎么讲清?要将“江苏”“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短板”以及“制约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的事实讲清,说真话,报真情,做实事,求实效。其次,有利于将理论说透。说透什么?怎么说透?要扎根于改革实践中生成新问题、新概念、新观点、新范式、新体系,努力在“实践创新”中走向“理论创新”,在“实践突破”中迈向“理论突破”。再次,有利于将建议提准。要系统思维,创新表达。唯有系统,才具有可操作性;唯有创新,才具有战略价值。人民群众蕴藏着智慧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表达”,面向基层一线,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江苏基础教育的真问题、大问题,把研究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结论具有充分性、合理性、科学性。
没有问卷设计的质量,后续的一切研究都将沦为无本之木。这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认知。我们腾出四天时间,专门做问卷设计。而后,我们审定问卷内容,推出网上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过网址或二维码链接,进入问卷;第二步,根据现在或曾经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高教育”任教经历,选择学段;第三步,确认基础信息,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岗位等,基础信息确认之后,系统会自动出现相对应问卷;第四步,正式答题,其中,量表题要对每一行数据“点击”选择,多选题要注意“限选1—N项”“限选N项”的要求。
三、数据怎么用:系统阐释政策建议
在教育行政、教师发展(研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专项调研进展顺利。学前教育领域,收到有效答卷16374份;小学教育领域,收到有效答卷43794份;初中教育领域,收到有效答卷23258份;普高教育领域,收到有效答卷13214份。我们约请了各县(市)区教师发展(研修)中心的主任、教研员,各学校的校长、教师,将数据反馈给他们,请他们根据自己对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运用好“文献综述”“调研数据”和自己的“小数据”,选择一个话题进行阐释。具体阐释分四个层次:基于文献综述和数据的问题发现;问题症结的归因探析;问题破解的路径思考;路径实施的策略建议。分学段组织数据分析专题研讨活动,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坚实地走下去。
在阐释过程中,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创新表达”的原则。以学前教育为例。调研数据显示,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入园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城乡差距有待弥补、外来儿童和残障儿童入园保障有待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低生育率”危机的因素之一。有专家明确表示,学前教育完全纳入义务教育暂不可行。那么,是否可以实施“类义务教育”?海门区教师研修中心龚向东老师建议:完善学前教育全纳体系,为幼儿提供保育教育制度保障;规范学前教育基础建设,为幼儿提供保育教育场所保障;重视学前教育专业队伍建设,为幼儿提供保育教育人力资源保障;正视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研制的必要性,为薄弱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提供课程资源支持;适度拓展学前教育涵盖范围,为有需求的幼儿提供健康成长保障;全力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给每一位困难家庭幼儿提供同等入园的机会。
当然,一次调研,不可能穷尽所有。一次调研的数据,只有与自己实践的深度融合,内部自洽,外部相容,顶天立地,才能生长出有生命力的“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您认为职称评审、评选表彰等方式对促进教师发展的效果如何?”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顾新民主任借助“问卷星”对如东初中校长和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竟然有高达71.43%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及表彰制度对教师发展没有正面效应。兼容的数据,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引导教师“淡泊名利”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多么的紧迫。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所在地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共有8个选项,结果是:教师、校长、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选择“政府的教育政绩观”“社会的人才观”“家长的教育观”的人数占比,均不约而同地高于其他选项。南通市跃龙桥小学校长吴霞认为,“五育”怎么并举,素质教育怎么发展,社会依然缺乏广泛共识,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存在误区。她认为问题破解的路径主要有:家长层面,端正教育观念;社会层面,改良教育生态;政府层面,摆正教育政绩观。路径实施的策略建议有:让教育的顶层设计“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教育的评价目标“峰回路转守初心”,让学校的教育功能“领跑‘双减新征程”。学校要有更强的责任、更大的格局和更多的作为,让教育回归本原,一起创造美好教育的样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和风细雨、静待花开。
找到“真正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后续的省域调研、数据加工、访谈阐释,我们将继续锚定研究初心,聚焦真问题、大问题,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出来,把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充分落实,切实做到:事实上讲清、理论上说透、建议上提准,提出有价值的规律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李红恩,李铁安.2021年度基础教育发展述评与未来展望[J].教育评论,2021(12).
[2]龚向东.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现状评估与改革建议——基于南通市学前教育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J].教育视界,2021(31).
(周荣斌,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编:22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