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咸阳市市政工程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李芸(咸阳市市政工程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空间;园林植物;植物空间;景观【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93
引言:没有实体就无所谓空间,而任何实体的存在都产生了空间。所以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就不再仅仅是某种类型或是某种可以定义的东西,一株树,一片草坪,任意存在的某一植物都是对空间的分隔,都可以形成“间”,植物空间应运而生。
山、水、建筑、植物是造园的四大要素,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作用,可以作为单独的欣赏对象,形成各自独特的空间,又可以融合成为一体,相辅相成地构成完美的园林艺术空间,呈现变化多端,丰富多采的景观效果。
1.山体
山体以其庞大的体积和竖相的高度对空间起到明显的分割作用。明人计成在《园冶》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等17种形式,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类型的筑山方式和不同的造山对不同空间的分割作用。
2.水体
中国园林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造园要素,无水不活。在空间感上,人会自然的认为水面是一个独有的空间,因为无法跨越而产生的园林空间分隔。
3.建筑
建筑空间的大小、对比、序列一般都是沿着一组庭院,由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交替运用而产生的。视觉上的虚实、明暗、黑白灰共同组成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节奏,形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空间独特的艺术气氛。
4.植物
杨鸿勋在1982年撰文《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文中总结性的提出了植物材料的造园功能,其中:“隐蔽园墙,拓展空间”;“笼罩景象,成荫投影”;“分隔联系,含蓄景深”;“装点山水,衬托建筑”,是对植物的空间作用概括和分析。
园林植物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有着多变的形体和季相变化,其他的构景要素常需要借助园林植物来丰富和完善。
1.植物与地形(山体)相结合
植物与地形相结合,可以强调或者消除由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空间感。例如:垂直向上类植物(水杉等尖塔型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如果在山顶或山坡大量使用该类植物,给人一种山体超过实际高度的幻觉和紧张感;当与较低矮的展开类或无方向类(特别是圆球形)植物种植在一起时,视觉并未被阻挡,空间通透感强,植物主要起到丰富空间的作用,使人放松。北海濠濮涧北部的庭院空间,叠石成山,但由于山的高度不够,且坡度又十分平缓,犹如微凹“盆地”,存在着空间感不强的问题,造园者通过密植山坡上的林木,枝叶繁茂浓密,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加强了空间感。
2.植物与水体结合
植物与水体结合,实际是通过植物与水体边缘和水面造景结合来完成的,该手法可大大丰富水面空间的色彩和层次。当河岸线平直时,岸边植物植物可以对其边沿进行软化,同时将人的视线过渡向水面;大而空旷的水面适量种植荷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可以对水面起到限制作用,增加水面的丰富度,降低水面平直空间的空阔和单调感;水面的倒影可以增加植物带来的空间分隔感,如岸边成排的乔木本身阻隔了视线,倒影中同样会出现这些高乔木,从而高度加倍,围合感也加倍。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运用了这种手法,湖面大而建筑高度有限,空间围合感差,借助建筑物外侧高大又浓密的乔木,补偿了建筑高度的不足,有效加强了庭院的空间感。
3.植物与建筑结合
建筑与植物相互配合,除了可以软化建筑的硬直轮廓外,还能建筑周围空间感得到丰富和改善。当建筑物比较稀疏和分散,不能有效的形成界面时,可以依靠密植的林木则能补偿建筑的不足,甚至在限定空间中起主导作用。拙政园中部景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这里虽然有几幢建筑,但终究因为彼此相距甚远而显得稀落,不能有效的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为此则用茂密的林木来补偿建筑的不足,在限定空间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丰富了景观。
4.运用植物自身形态特点丰富空间层次
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在较小的院落,设置建筑、小品等过多易显得拥挤,不设置景物又会缺乏层次没有深度,此时靠边角种植庭荫树则可以增加院落的层次感,让人忽略院落的边界,感觉上扩充了院落空间。
运用植物遮蔽视线,观者稍一变换位置,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
中国园林中常用通过门洞或透窗去看某一景物的手法,使景观空间显得含蓄深远。植物造景中也有类似手法,即透过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某一景物,这种植物界面犹如门洞透窗一般,与建筑、墙亘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然不甚明确、具体、密实,但其自身特点,使赏景人视线半穿而过,对相隔的空间憧憬无限。留园的中部景区就是借助这两种界面的围合形成了一个既有围又有透的庭院空间。
所说的天时空间包括随季相而变化的空间和植物年际动态变化空间。植物的季相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落叶树在春夏季节是一个覆盖的绿荫空间,秋冬季落叶后,就变成了一个半开敞空间。满山遍野的枫树夏季是绿色空间,秋季是红色空间。每种植物或是植物的组合都有与之对应的季相特征,不仅这样,园林植物随着时间推移也在变化自己的风貌,这里的变化主要指时间累积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植物的形姿,它可以而影响了一系列的空间变化。比如苏州留园中的“可亭”两边有两株银杏,原来矗立在土山包上形成的是垂直空间,但植物经过几百年的生长历史,树干越发高挺,树冠越发茂盛,渐渐转变成了一个覆盖空间,两棵银杏互相呼应地荫庇着娇小的可亭,与可亭在高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四大造园要素中,只有植物要素是生命体,是富于变化的造景个体。这是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区别于其它元素构成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与实体与天时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1]赵世伟主编.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侯伟.烟台市城市景观空间分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