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健彬(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卢健彬(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从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现状特征、成效与不足、问题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新形势下应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征去创新构建内容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使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凸显成效。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59
2007年,共青团中央印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青发【2007】27号),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随即全国范围内各高校也开始实施“青马工程”,高职院校当然也不例外,但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高职院校实施“青马工程”所取得的效果和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这几年高职院校在实施“青马工程”中有取得一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团学干部,我将从高职院校学生骨干的角度谈谈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的现状特征、成效与不足、存在的问题成因、发展趋势和创新构建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启动了“青马工程”,经过相关的调研,我们得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都不够。不但没有清晰的思路,连工作基础也很薄弱,更加缺乏创新的工作方式和顺畅的运行机制,以至于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有的高职院校则把“青马工程”简化为学生干部培训、“推优”和党课等,当然有的高职院校更离谱,竟还未启动实施“青马工程”。而目前大多数实施了“青马工程”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学生干部培训的方式作为“青马工程”的主要培养形式,设置一整套的对象选拔、开班课程、监督管理、考核形式等的机制,通过校级和院系级组成的相关培训讲师团对学生骨干进行集中的轮训,在短时间内给学生骨干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说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是具有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而且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些特征。
经过几年的“青马工程”建设,高职院校在一定的领域取得成效,第一,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在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培养体系也基本形成,有了专门人员负责“青马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也逐步形成了由选拔对象、开班人数、培训内容、培养方式、监督考核及反馈机制等组成的一整套体系和机制。第二,突破了只讲理论而忽略实际的现状,在培训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完成和实现,设计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从而提高了培养对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在培养方式上有选择性重点培养,对更深层次的学生骨干展开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打破一竿子培训的不足,使培训效果更为明显。第四,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使培训效果有保障,近年来,“青马工程”在政策、经费和师资方面都得到了政府和高校的支持,使青马工程在实施上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虽然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有所成效,但其不足也逐渐呈现,例如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在内容形式和制度体系上还不够完善。缺乏与社会各界建立的联动机制,导致“青马工程”学员不能持续培养和发展,没有配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去实施“青马工程”,也没有采用分众化的理念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故在“青马工程”的实施效果上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1.继续培养受到限制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大多数是采用定期短时间的集中轮训方式进行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最后进行相关的考核反馈;而培训考核结束后则不再进行后续的跟踪培养,使“青马工程”的实施存在短暂性,不能长期对学生进行培养,也不能在后续掌握青马学员的发展情况;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休学年限只有三年,而“青马工程”的启动也只停留在高校里,没有和社会各界建立联动机制,所以对高职学生来说目前还不能实施“青马工程”的继续培养。
2.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局限于优秀的学生骨干,这里既有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也有社团学生干部,但都离不开学生干部这一标准;这也导致了很多优秀的非学生干部学生难以成为“青马工程”的培养对像,“青马工程”的覆盖范围也不够全面。这其实是因为高职院校“青马工程”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导致的,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区分重点培养和普通培养的关系,只是重点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而忽略了对普通优秀学生的培养。
3.培训内容和培养形式有待创新
前文有提及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训形式一般以学生干部培训的形式进行,或者以团课党课的形式进行,而培训内容也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高职院校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较差,思想觉悟不高,需要加强其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对学生进行理论培训最直接和最方便的形式就是进行集中的轮训。在一个较大的空间里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配合考核和反馈等机制去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高职院校实施“青马工程”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同时也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所以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是有很大必要的,因此我相信在未来的高职教育中,“青马工程”仍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也会更多地与高职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政治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在未来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实施中,应该会更多采用分众化理念,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不同形式内容的“青马工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征去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受众的思想和心理特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符合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做法。另外,我觉得未来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无论是在内容体系上还是在工作机制上都会有所创新,使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在内容形式上多元化,更加吸引高职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打破以往只有学生骨干以学生干部培训为形式的“青马工程”学习,把“青马工程”融入高职学生日常的社会实践中去,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化的学习,这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让高职学生不再认为“青马工程”是一个“高大上”而不容易熟知的事物,因此“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将更接地气,更加蓬勃的发展。
1.创新构建培养内容体系的对策建议
(1)设计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内容体系。第一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要以理论为基础和支撑,对“青马工程”学员的培养也要坚持以理论基础为主,但也要结合时事政治和职业规划进行培养。第二要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适当地安排一些实地调研、志愿服务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使高职学生可以真实了解社情民意,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增加自己的学历,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前行,以成为更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设计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把“青马工程”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还是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都要围绕“青马工程”去进行,在全体高职学生特别是那些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氛围。同时也要把“青马工程”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激发潜能,塑造坚毅品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不但磨练了高职学生,也是促进了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
2.创新构建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1)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运行机制。把“青马工程”列入高职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去 ,使“青马工程”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同时还要创新工作机制,健全选拔机制和完善培养机制。在工作机制上采用传播学的分众化理念,采取不同程度的培养工作,使“青马工程”的普通培养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在学员选拔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选拔方式,构建一个立体和多元化的选拔体系。在培养机制上建立持续的跟踪培养,并配有完善的考评体系。
(2)构建校内外的联动机制。高职院校“青马工程”要在校内建立联动机制,首先要建立党团联动机制,党团联合构建“青马工程”工作机制;其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融入实施“青马工程”;再次要把“青马工程”强化进高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后还要让校园文化和“青马工程”相结合。除了校内联动机制外,还要与校外社会各界建立相关的联动机制。例如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动,在“青马工程”的培养上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还可以与家庭和社会进行联动。
[1]周伟川,陈小威.高职特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
[2]李俊宏.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
[3]孟繁华.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