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管理检验站
花生根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张亮
唐山市农作物种子管理检验站
花生根腐病是常见的花生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在主产区的重茬地块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花生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引起花生根腐病的为镰刀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伤口或表皮侵入。
1.菌源增多
在花生主产区,由于花生连作,造成病株残体在大田中遗留过多,致使病菌基数逐年积累,菌源充足,易于发病,且发病严重。
2.品种抗性及种子质量
花生品种不同,则其对花生根腐病的抗性不同。抗性弱,则发病重。另外,花生种子粒小、瘪、出芽、霉变或种子播种前不经晒种都是易发病的诱因。
3.土壤质地
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则发病轻。种植花生和前茬作物小麦、玉米等普遍使用封闭性除草剂,致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也是引起花生根腐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其次地膜田花生,由于土壤疏松较少,造成通气性较差,也易发病。
4.气候原因
花生苗期地温偏低,也易引起根腐病。
5.不拌种或拌种不科学
花生种的拌种率低,即使拌种,所用拌种剂一般为锌拌磷等防治地下害虫药剂,较少使用杀菌剂拌种,致使花生易于感染根腐病。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 24小时后播种。②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③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净肥,抓好田间卫生。④及时施药预防控病:齐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可选用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天达2116”混配隔7~15天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