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问题和对策

2016-02-26 01:03:40汪雨荷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对策

汪雨荷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000)



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问题和对策

汪雨荷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历史潮流。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结合起来。通过资本融合实现资本的最大效率,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国企改革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予以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国有资本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资本融合;国有企业;对策

1引言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源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源于寻找公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中早已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经历了不断的理论创新、政策推进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2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问题

2.1资产定价和国有资产评估的问题

通过国资股份减让、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形式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必须重视资产定价,保护国有资本。我国传统资本密集型企业面临市场不景气、银行信贷收紧挑战,整体经济表现为结构转型和去杠杆化的特点,通过股权融资维持企业发展是必然之路。问题的核心在于股权的估值,也就是国有资产的评估问题。

在社会诚信度整体较低、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容易被低估,造成隐性的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人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视为“一顿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并强烈要求“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一度使得国企改革停滞。同时,由于目前的资产评估通常是对单项资产进行估价,对国有企业的品牌、技术、渠道、市场地位等无形资产,还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难以体现国有资产的整体价值

2.2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导动力缺乏

民营资本希望进入的领域,大都被国有资本控制,而面向全部资本开放的领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看,有积极性参与混合的民营资本,通常是一些势单力薄、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希望借力国有企业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的民营资本。

2.3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定位和目标追求不同

国有资本的先天基因决定了其更多关注长期回报和社会责任。民营资本则以经济利益作为其投融资等各种运作的基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结合,不同资本所有者代表在事关企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决策依据、决策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如决定某项投资,民营资本所有者唯一的依据就是项目经济效益,决策目标单一,容易拍板。国有资本所有者的代表在履行国有资本管理职能时,超过一定额度的投资则要经过国资委审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根据专业能力进行决策判断,影响了决策效率。同时,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对国资和国企做战略性重组,破除行政垄断;国企应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一般竞争性行业真正退出来,但时至今日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关键之一还是对国有经济缺乏严格而准确的定位。由此使得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过快膨胀,一度出现“国进民退”现象,也严重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关系着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范围及程度。

2.4产权保护问题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确保产权明晰、保护严格。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不仅明确“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还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保护强度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国有资本的产权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得到充分的保障;而非公经济的产权保护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在产权保护力度不统一的情况下,即便垄断行业放开,民营资本也未必敢进去。

3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合,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动力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形成一套健全的机制。包括达成国企国资改革的共识,放开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比例,消除混合后的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目标追求上的不同,使二者价值追求一致;形成合理的国有资产评估和资产定价机制;建立公开市场化的国有产权交易等。

3.1放开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比例

对于关系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如重要的军工企业、战略物资储备企业,以及某些由生产技术特点决定的自然垄断环节和重要的基础设施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的公共企业等,可实行国有独资公司或绝对控股形式;对于体现国家战略导向的可以相对控股;对竞争类企业,可实行国有参股经营甚至全部退出。就功能而言,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可以完全退出。当然,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可以存在,其存在的目的应与民营资本没有两样,即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是否保持一定比例的国有资本,取决于国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些国有资本经营带来的效益,应当让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全体受益。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需要限定国有股权的比例。明确划定少数不宜开展混合所有制行业和企业的红线清单,即使在自然垄断行业,也要区分自然垄断环节和非自然垄断环节,逐步放开非自然垄断环节;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些自然垄断领域也将转变为非自然垄断领域,从而可以引入竞争。

3.2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

一是通过引入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用国有企业的存量资本向其他社会法人、自然人,吸收非国有资本、国外资本,鼓励通过注入资本的方式建立有多个国有法人和非国有法人、国外投资者组成的股份公司。要真正落实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同股同权”,让市场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核心作用。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国企的公司制改造。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强股权的流动性,通过资本市场实行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允许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通过国有股转让、股权置换等方式减持国有股份。三是培育和发展产权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通过兼并、收购、拍卖、转让、接管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产权交易,促进国有产权流动。国家通过交易平台为其中的交易者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扶持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3.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层激励

(1)员工持股与管理层激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实施员工持股,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共同利益的合作,可使不同利益的矛盾得以协调,将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组织体系。应当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由社会精英组成的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使公司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能够吸收更多智慧,使决策更加科学。实行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聘用制度,依法聘用企业经营管理层,改变由国资委、组织部任命经理层,可能出现与《公司法》规定相抵触的情况;改变用人上的政企不分,使企业经营管理层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4规范国有资产评估机制和程序

国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发挥民营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灵活性方面的优势,最终做大国家的实体经济,而不是民营资本的短期套利,规范的国有资产评估是平衡国有资产买卖双方的重要环节。

在对国有企业品牌、技术、渠道、市场地位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过程中,一要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程序规范;二要确定并遵循国有资产定价的基本原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未拥有垄断性资源或特许经营权的国有企业,评估企业价值时所依据的企业经营效益可以主要看财务指标,对拥有垄断性资源或特许经营权的国有企业,即使企业经营效益不好,评估时也应充分考虑此类资产的特殊性,给予充分溢价。

参考文献:

[1]张志纲.混合所有制中如何发挥民企优势[J].知识经济,2016(01).

[2]施卫英,杨雄胜.探析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J].财务与会计,2015(09).

[3]程承坪.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厘清八个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15(08).

[4]程恩富,谢长安.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1).

[5]程恩富,董宇坤.大力发展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01).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35-02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对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诊错因 知对策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对策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推进产权多元化变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9:52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