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飞 张丽芳
【摘 要】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乃至高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哲学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大量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材料中感悟抽象的哲学道理,哲学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许多。为此,我们要依托课标课本,用足用好现成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哲学教学源头活水;对话哲学大师,赏析中外哲学经典命题;借助网络平台,搜罗哲学教学媒体素材。
【关键词】哲学教学;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040-03
在教学领域,教学资源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学资源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被参与教学的师生所利用的一切要素,涵盖人、财、物、信息等各种为教学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类素材;而从狭义上讲,一般认为,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其中尤以教学材料为主要内容。本文所讲的教学资源指的就是教学中我们所拥有和利用的教学材料。
教学实践表明,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乃至高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中学哲学教材相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中的其它版块而言,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中师生们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不好掌握,哲学原理运用起来也常常会张冠李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师生们对抽象的哲学理论总是一知半解,教学中教师们用反哲学的思想教哲学,简化教学过程,只是罗列一个个哲学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而学生也用反哲学的方法学哲学,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哲学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大量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中感悟抽象的哲学道理,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到哲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如此哲学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许多。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与开发哲学教学所需的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些体会。
一、依托课标课本,用足、用好现成教学资源
现有的课程标准、教学(考试)大纲以及教材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参)是师生组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无疑也是最为重要的现成教学资源。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考试大纲(说明)关注得很不充分,甚至对教材所提供的案例素材的运用往往也很不充分,不少政治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也很少参考,哲学教学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就哲学教材而言,实际上现有哲学教材的编写还是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一般认知顺序。这里的具体,指的是为揭示某一哲学道理而提供的经典案例或者素材,就是教材所提供的现成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往往对应于相应的哲学道理,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例如,教材中为了说明什么叫唯心主义,首先让给大家展示王守仁与其弟子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此再得出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接下来又列举出贝克莱和朱熹的名言名句来具体说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如此使得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具体化,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在此基础上再作些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这样的教和学就会变得厚实起来,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能做到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学生定会对原理的理解深刻而到位,甚至能做到运用自如。哲学教材中在阐述、论证某一哲学道理而提供的教学资源可谓比比皆是,因为哲学教材的编写方式就注定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另外,在与哲学教材相匹配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同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又如,在教学用书中,每一大课的第四部分就是“教学资源链接”,如在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的教学资源链接部分,在资料选辑栏目中给我们提供了两则教学中很是实用的教学资源:一是“牛顿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对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积极作用”;二是“康德提出星云假说时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倾向”。由此可以向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与说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科学研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当然,也必须指出,教材以及教参中所提供的一些教学资源中也存在着较多学生提不起兴趣的相对比较晦涩难懂的文字材料,如大量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例子以及中外哲学家的一些很是拗口、费脑的论断也给师生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哲学如玄学”的错误论调。
因此,如何使得哲学教学资源摒弃繁难做到简单明
了,或者教学中遵循先易后难的逻辑顺序,这成为哲学教学资源利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实践证明,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选取学生的生活例子作为哲学教学资源,是教学时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哲学教学源头活水
现有中学哲学教材的名称叫做《生活与哲学》,关注和贴近生活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和亮点。然而教材中的那些所谓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也并非都会被学生所乐于接受,比如,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所谓生活素材,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起任何兴趣。在教材本身所提供的许多例子当中,其中生活素材占了很大部分,这些生活素材对其说明或揭示的哲学道理而言,的确是很贴切甚至是很经典的,但遗憾的是,大量的素材都不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动不动就是《圣经》《诗经》《易经》上如何如何讲,荀子、老子、墨子怎样怎样说,等等。据我所知,这些素材可能只有部分学生有点兴趣,绝大部分学生都敬而远之,见而晕之。
事实上,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素材资料中,真正是学生自己生活的例子真的很少,生活素材远离学生自己的生活恐怕就是广大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不感兴趣甚至对哲学学习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通观整个教材,如教材一开始所举的一名高中生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所发表的那段话这样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生活的例子素材确实是少之又少。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存在着哲学,哲学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定会大增。endprint
比如,在学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要先制定周密、详细的复习计划这个问题入手 ;在学习哲学上的“规律”内容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学习有哪些规律以及为什么学习要遵循学习规律的角度进行切入;在学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时,我们可以选择学校与班级或者班级与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关系的视角进行具体展开;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平时学习、复习与高三高考之间的关系这一例子进行说明。这些例子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们都有真切感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所学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素养,还有助于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实践证明,不管是《生活与哲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中学政治课其它版块内容的学习,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例子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引入,从学生自己的实际出发,更能有效地达成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只有真正关注学生们自己的生活,才能为课堂教学引入源头活水,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三、对话哲学大师,赏析中外哲学经典命题
哲学教学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哲学并非是人们所误解的那样是玄学,哲学来自于生活,哲学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导。但哲学教学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素材而不去涉猎更为广泛的领域,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狭隘和纯功利化的教学,也就难免使哲学教学陷入庸俗化的泥潭。我们强调哲学教学要与学生自己的生活链接,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哲学教学唯学生自己的生活是从,因为学生心智水平的提升必须要有高于学生本身生活的智慧介入,不然学生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对学生的成长显然也是不利的。
我的体会是,哲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与哲学大师进行对话,适时地引入一些中外哲学经典命题,师生们共同感悟,一起赏析、辩论乃至争论,能使哲学教学多一些哲学味,能彰显哲学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的内在特质。
例如,我们在学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时,可以引入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德谟克利特的“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经典命题,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两个命题进行辩
论,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能用运动的绝对性去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也不能以静止的存在去否认运动的存在”这些哲学道理。
又如,在学习哲学“矛盾”时,我们可以引入老子的经典哲学命题“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题以及卢梭的经典命题“在我们的生命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在死亡和诞生”;在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时,可以引入笛卡尔的经典命题“我思故我在”以及王守仁的经典命题“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学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时,可以引入泰勒斯的经典命题“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只要我们注意平时积累,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哲学教学中能够被我们引入的中外哲学经典命题可以信手拈来。
这里,笔者选择其中一部分与现行中学哲学教材教学有密切关系的经典命题展示如下,供各位在教与学时有选择地进行引用:庄子的“方生方死”;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范缜的“形即神也,神即形也”;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陆九渊的“吾心便是宇宙”;叶适的“物之所在,道则在焉”;芝诺的“飞矢不动”;毕达哥拉斯的“万物都是数”;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黑格尔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的“怀疑一切”,等等。俗话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经常性地与中外哲学大师进行对话,你所收获的一定是智慧人生。
四、借助网络平台,搜罗哲学教学媒体素材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成熟,当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多媒体网络平台给我们开拓出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平台。
现在不少中学都在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比如,积极推进电子书包开发与使用,建成无线网络全覆盖以及移动终端教学平台,实现云端共享。再如,不少学校在积极倡导微课程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等,可以说现代网络教学技术这一平台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去广泛搜罗教学素材,使多媒体所提供大量资源服务于教学现场。
比如,在课堂教学,我们需要了解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的有关资料,就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借助于百度进行搜索,康德的人物生平、个人生活、个人著作、重要思想(包括其哲学、宗教、伦理学、天文学以及政治构想)、人物评价以及新康德主义运动等与康德有关的资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闪现在师生面前,我们就可以有选择地作为教学的辅助加以利用。还有与哲学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视频资料、课件资料、练习资料以及趣味故事、经典哲学命题等,借助于网络,可以全面而迅捷地为我所有,所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调阅网络上有关内容教学的课堂实录,网络上的一些哲学教学课件对教师的组织教学会很有启发;学生学习时也可以查阅网络上有关内容的微课程学习资料,网络上的许多微课程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利用云端实现教学资源的海量储存和即时运用。这一切都会使得教学过程的维度得以大大拓展、延伸,教学资源的采集和运用得以大大的方便与迅捷。
当然,中学哲学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远非以上这些所能穷尽,无论从教学资源的广义上还是狭义上讲,以上所涉及的必定是很不全面、很不充分的。尽管如此,但笔者还是期望以上文字对大家的哲学教学有所启发,更希望能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就中学哲学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问题进行更为广泛与深入的研究,以改变目前中学哲学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改革与创新中学哲学教
学,不断提高当前中学哲学教学的实效。
(编辑:杨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