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仁凯
● 教学资源再认识的必要性
搞信息化教学绕不开“教学资源”。离开了教学资源,根本无从谈及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资源的再认识”问题属于资源观的问题,是理念的再认识、再更新的问题,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对于教学资源教师急需补课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少走弯路。
● 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资源”的描述是:教学资源通常是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教育资源投入的多少,及其利用效率的高低是评价教育效能的标准之一。
百度百科中对“教学资源”的描述是: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
在教育技术AECT的94定义中,学习资源被定义为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等,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因素。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学资源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大部分一线教师只片面地理解它的狭义性,即静态的显性的“物”的资源。然而,从现代教学观来看,众多的教育大家都认为“教育即生长”。为此,我们更需要它的广义性。因为它的广义性有“人”的要素,即动态的隐性的“人”的资源观。而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做人的工作,为了学生的生长。
● 关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通常,教师事先预设的教学资源,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无论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还是为了提供研究工具,化解难点。抑或是为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等,这些都是事先做的静态预设。然而学生的课堂反应,才是最能促进学生生长的可再生的教学资源。但这种教学资源常常一闪即逝,预测、捕捉、筛选和利用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师课堂的思维量和思维品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高质量的积极的活跃的思维。教师不应一味地按照自己事先准备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去上课,而应学会将其作为触发器,在应用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堂反应,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在教学中体现,智慧而动态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走向,展开下一步的教与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揣摩、碰撞、感悟并产生共鸣。对症下药,进一步帮助和触发学生生长,促使其在时间与空间、领域与范围、广度与深度、火花与灵感、智慧与能力等上主动生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方可转变为生命与生命高质量的对话,成为促进学生生长的课堂。
总之,一切事先铺垫的教学资源是静态的,只能作为触发器,而动态的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堂反应的有效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层次地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