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阅读创新课堂

2016-02-24 05:00朱红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阅读高中语文

朱红梅

【摘  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大量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成绩,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高人文素质的优秀学生的基石。同时,教师为了辅导学生,也需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关注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才能为学生呈现高水平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41-01

一、现存的高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放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放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大阅读”课上无所作为,以打着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名义,行偷懒之实。发挥学生主体性并非教师不作为,而是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所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加以点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在“大阅读”课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阅读内容,学生往往浏览青春小说或杂志,甚至个别学生沉迷于玄幻情爱之类的小说,不但不能提高自身素养,而且还影响学习。

(二)失去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选择一些《读者》、《意林》等杂志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浅浅的哲学,温情的人生道理教导,这些心灵鸡汤很符合刚进入青春初期的学生心理;加之这些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多以记叙文为主,浅显易读,结尾生发出一个小哲理,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这就是最优秀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对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规范性、更好地表情达意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如果长期仅仅阅读这些浅显的文章,学生往往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或者教师选择一些古代典籍,如《史记》、《庄子》、《道德经》、《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但这些经典往往佶屈聱牙,教师阅读都有难度,对于高中生特别是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是很难产生兴趣的。因此,如何选择一些经典名著,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三)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大阅读课”课型单一,仅仅让学生阅读,不给学生读书交流的舞台,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根据我的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原则和相对应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

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文章。高一学生考试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且学生通过教材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经典小说,因此,在“大阅读课”上选择那些文笔优美、明白易懂但堪称经典名著的小说就很适合学情。我选择了莫言的《大风》、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选段、萧红的《呼兰河传》选段、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选段,这些作品语言清新优美,且都以童年视角来回顾往昔生活,在淡淡的忧伤中如诗如画的童年画卷徐徐展开,在日常生活细节里蕴涵着作者的柔情。

经过检验,教学效果非常好。阅读的时候,教室非常宁静,学生都沉浸在作品中。我总结如下:

1.所选择的作家的高水平。五位作家中,两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位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位是富有传奇经历的二十世纪最优秀女作家之一的萧红,另外一位是著名作家、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作家的高水平保证了作品的高质量。

2.所选择作品均为作家的代表作品。《大风》堪称是莫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融进了作家的个人体验。《呼兰河传》亦是萧红最优秀的作品,是萧红对往昔生活深沉温馨的追忆。《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作品,让学生改变了对鲁迅的刻板印象,鲁迅不仅仅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更有对生活温情的一面。我在选择法国名著《约翰克里斯多夫》时,特别关注了翻译者,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翻译家傅雷。

3.考虑到学情,所选择的作品不仅要做到经典,更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所选择的作品平实易懂。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除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莫言的《大风》为短篇小说外,其余的均为长篇小说,选择长篇小说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阅读,又给学生留下疑问,促使他们找来原著阅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给学生一个作品交流的舞台,展现他们的才华

可通过知识竞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入作品,挖掘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围城》后,我组织了一个“《围城》知识竞赛”的活动,包括客观题和针对一个话题自由发挥的主观题。客观题主要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符合学生青春期争强好胜、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如“唐晓芙的大学所学专业是什么”或“孙柔嘉在三闾大学任哪个系的助教”等问题。主观题是如何来认识《围城》的主题。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中了解他人的观点,求同存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现场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写了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作为主持人的角色,总结学生的观点,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教师不统一观点,当学生想表达观点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时,教师再加以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升华,可适当展现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如钱理群、解志熙教授关于《围城》的观点。这次活动结束后,有很多同学还有很高的兴趣,感觉有许多观点尚没有表达,找到教师交流;还有些同学周末写文章,上学后拿给老师点评。从这次读书活动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阅读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