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大民(聊城市杂技团)
读史觅踪:蓬莱或是中国魔术的发祥地
文/王大民(聊城市杂技团)
秦汉时期,幻术曾在蓬莱有过辉煌的一页,这主要因秦皇汉武的笃好与倡导,对幻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履园丛话》记载:自昔秦王、汉武,皆慕神仙,求长生之术。
《资治通鉴》记:燕国人宋母忌、羡门子高这些人声称自己有能使老人形体化解的仙术(由老变童),燕、齐两地那些方士都争着传习这仙术。
秦始皇28年—34年(前219年—前213年),《资治通鉴》载:及始皇到海上,诸方士齐人徐市(音福)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
汉武帝执政后,求长生之道比始皇有过而无不及之。史籍记载:汉武帝好仙道,信方士之言,而海上燕、齐迂怪之士更多来言神仙事矣。
《资治通鉴》说: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武帝宿留海边,与方士传驿车及间使求神仙,人以千数。
以上记述,使今人了解到汉武帝到东海蓬莱求仙,每次数以万计的方士、奇伟之士相随,到了东海(蓬莱),他在海边扎营住宿,给方士们派驿车使用,随时访求神仙,一时四处寻仙之人,竟数以千计,可见场面之大,人数之多。而这些可以使用驿车的方士,大都是幻术师。
汉武帝是如何笃好仙道,信方士之言?《资治通鉴》《法艺珠林》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少翁因这套招致鬼神的魔术而得宠武帝,被封为文成将军。赏赐给他很多财物,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资治通鉴》又记:汉武帝元鼎3-4年(前114—前113年),乐成侯丁义推荐方士栾大给武帝,说栾大与少翁同出一个师门。栾大见武帝说:臣常在海中来往,见过安期、羡门等仙人……臣的师傅从不求人(指安期生),都是别人求他。陛下如一定要将他请来,就必须尊敬他的使者,让使者成为陛下的亲属,以宾客之礼对待他,才可以让他将陛下的请求转达给神仙。于是,武帝让栾大表演个小方术,栾大施法术让旗帜相斗,结果旗帜就相互攻击(史记又有记载“斗棋”棋盘棋子相互攻击)。武帝信其言,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后又封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夏,4月22日,武帝封栾大为乐通侯,赐食邑2000户,以及府第、1000童仆、一些御用的车马、帷帐、家具器物都赏赐给了栾大以充家用;又把亲生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他……武帝又刻了一枚“天道将军”的玉印,命使者穿着羽衣,夜晚站在白色茅草上,栾大也穿着羽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表示他不是武帝的臣属。栾大和武帝见面不过数月,就佩带6枚印信,显贵震动天下。于是沿海一带人,无不受到鼓舞,纷纷宣称自己有长生不老的秘方,能请到神仙。
在蓬莱学习幻术的热潮中,本土脱颖而出的典型幻术师是黄公。曾国珍、杨晓歌在《中国魔术》里这样解译张衡《西京赋》描写黄公表演幻术盛况,写道:由一位幻术师出场当面表演,只见他把刀子吞进腹内,瞬间将刀熔化,张口吐出团团烈火,雾气茫茫,烟云缭绕;用手往地上一画,立即水流滚滚,贯通泾渭。人们啧啧称道的这位幻术师,就是“东海黄公”。
以上生动的记述,可以得知黄公杂技与魔术表演技艺之高,可谓出神入化、叹为观止,这是黄公史籍留名的原因。
至此,梳理一下,秦汉与蓬莱结缘的四位幻术师结局:安期生,是秦皇汉武追捧的仙人,太史公《史记·封禅书》说: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一代幻术大师,收徒众多,一生不为仕、不图名利,隐居终生。
李少翁、栾大,安期生之徒。贪图名利,以方士身份多次在汉武帝面前炫耀说:臣常游海上,得见安期生。又变幻术得到武帝宠信。最终被武帝识破真相,死于腰斩。
黄公,安期生之徒,是位接地气的民间幻术师,受到百姓的追捧,晚年因驯兽被虎咬伤而死,人们为纪念他,把他的故事编成杂技剧《东海黄公》广为流传。
史书记载:秦始皇5次巡游,3次去蓬莱,曾派方士徐巿率数千人入海寻蓬莱仙。汉武7次到蓬莱,其中第5次巡视在东海边筑城并命名蓬莱。每次伴随秦皇汉武赴蓬莱求仙的方士,多达成千上万,而这些方士大都是幻术高手。
为什么说跟随武帝出巡的方士大都是幻术高手(当代称幻术为魔术)?魔术百科名片对魔术有这样的解释:魔术是能够产生特殊幻影的戏法。即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物体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幻莫测。就广义来说,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都可以成为魔术。方士正是用魔术这神秘感,使武帝相信他们有与神仙沟通的方法,而得到赏赐。
其中因变幻术得到武帝赏赐的方士少翁、栾大,贵震天下,更激励着数以千计的方士,相互研讨神秘的幻术,以求得帝王的器重。住在沿海边上的百姓,见此景此情,大受鼓舞,纷纷加入研讨学习幻术的队伍,于是出现史书记“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亦”的狂热场面,形成蓬莱这一历史时期幻术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笔者认为蓬莱或是中国幻术发祥地原因之一。
秦汉以后与蓬莱结缘的仙道,当属蓬莱“八仙”,传说甚广,内容繁富。从元明杂剧戏曲话本小说,至当代影视、戏剧、曲艺、绘画等,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使蓬莱“八仙”文化形成一大景观。当今“八仙”的传说,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八仙”原型人物的籍贯没有一个是蓬莱的。如吕洞宾,据史籍记载确有其人,但版本众多,选其普遍之说:唐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黄巢起义,他隐居终南山。传已得道成仙,号纯阳子。“八仙”为什么会结缘蓬莱,至今仍是个谜。一说是道教之因,吕洞宾是“纯阳祖师”为“蓬莱派”,又一说“蓬莱自古是仙居之地”等等。笔者认为“八仙”是因幻术结缘蓬莱,吕洞宾是幻术大师,旧社会魔技班团有供奉吕洞宾的习俗,尊称其是魔术界的祖师爷。民间艺人表演魔术有这样的开场白(说口):天地无所求,无所求,拜吕祖,学套戏法江湖走。还有这样一段锣歌子:箩圏一上一下,原来是吕洞宾老祖留下。因此吕洞宾被艺人奉为祖师了。另一说祖师爷和鼻祖是指某方面积大成的人,并非第一人,吕洞宾应属积大成这类师祖。不管怎么说,吕洞宾是位幻术大师,是不争的事实。
“八仙”中的韩湘子也是被魔术界承认的幻术高手,他像一些历史传奇人物一样,身世说法多样,众多之说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他能在7日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变色,当今舞台魔术“牡丹三变色”就是他传下来的。上世纪90年代,新创作与“八仙”有关魔术《八仙庆寿》《洞宾戏牡丹》《韩湘子庆寿》,这是对“八仙”的缅怀和对魔术贡献的肯定。
“八仙”中其他几位也都是幻术大师,只不过人们只重视他们的道人身份,而忽视了他们幻术的真实。“八仙”的法术大都可用幻术解密,如蓬莱丹崖山天后宫院有棵唐代的槐树,解说:铁拐李和张果老在院内下棋,烈日当头,无以遮蔽,铁拐李遂从他的葫芦里倒出一粒种子埋在地下,施念法术,念动咒语,转眼间地面长出绿芽,很快长出一棵树叶繁茂、树冠如伞的唐槐。这是个典型的幻术传说,史书记载的幻术节目如“种瓜”“种梨”都是同一种幻术套路。1959年在聊城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杂技汇演,一位老艺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了这套《种瓜》绝技,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见聂传学《百戏奇观》)。
为此,笔者认为“八仙”结缘的纽带是幻术。他们都是幻术大师,相聚蓬莱一是为追忆秦汉朝代蓬莱幻术辉煌的遗风;另为探讨交流幻术的奥秘。探讨的结局是用不同的道具(法器),采用幻术悬浮飘移技艺,创作出大型幻术节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秘的幻术给他们插上成仙的翅膀,蓬莱美丽的环境和浓厚的幻术底蕴成就了“八仙”。八仙的故事因蓬莱而生,蓬莱也因“八仙过海”而名扬天下。
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个城镇能涌现出史上留名如安期生、黄公、吕洞宾、韩湘子……这么多著名的幻术大师,在中国杂技史也是罕见的,不能不对其叹为观止。这是笔者认为蓬莱是中国幻术发祥地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