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2-23 09:38马洪霞陈蕾焦雪丽董秀娟王娴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马洪霞 陈蕾 焦雪丽 董秀娟 王娴静 赵晓武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依据病程分为慢性期组(80例)、加速期组(10例)、急变期组(10例)。均采用TKI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2.0%, 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76.0%,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3.1%, 分子学缓解(MMR)率为47.9%。慢性期组有效率为80.0%, 加速期组有效率为60.0%, 急变期组有效率为30.0%,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慢性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需重视病情的评估, 对不同药物剂量进行选择, 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87

CML是临床血液科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 自造血干细胞起源, 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产生, 诱导底物出现磷酸化, 对细胞调亡抑制, 使骨髓基质细胞与造血祖细胞粘附削弱, 使细胞生长接触抑制缺乏, 进而过度增殖[1]。如何选取治疗药物, 是改善预后的重点。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ML患者100例, 均经分子学、遗传遗传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 与国内统一诊断与分期标准符合。男62例, 女38例, 年龄30~50岁, 平均年龄(39.2±4.1)岁。依据病程分为慢性期组(80例)、加速期组(10例)、急变期组(1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院后, 均采用伊马替尼治疗, 慢性期组剂量为400 mg/d, 加速期组和急变期组剂量为600 mg/d。治疗期间对遗传学反应、细胞及血液学反应监测, 并统计OS时间和EFS时间。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有效:疗后3个月, 达CHR, 6个月MCyR, 12个月PCyR, 18个月CCyR, MMR。失败:上述均未达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示, CHR率为92.0%, MCyR率为76.0%, CCyR率为73.1%, MMR率为47.9%。慢性期有效率为80.0%(80/100), 加速期有效率为60.0%(60/100), 急变期有效率为30.0%(30/100),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慢性期组5年EFS率慢性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已证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3]。有研究指出, 对收集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55例, 进行样本病理总结, 有较长的随访时间, 具有参考价值[4]。初诊多为慢性期, 1年OS率为96.3%, 3年86.3%, 5年66.5%, 较应用TKI时间前, 有25%~35%提高, 对TKI有效治疗CML价值得以肯定。

如何选择治疗CML的方法, 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 对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 临床效果较低, 长期效果同样不佳, 加速期组急变期组与慢性期比较, E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本次研究结果符合。对患者进一步确诊时, 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控制疾病非常重要, 特别在慢性期, 对确诊为早期CML就实施TKI治疗, 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5]。通常认为, 早期慢性的CML病例, 在确诊后6个月内, 即应用TKI方案治疗, 可取得理想效果, 随疾病期的延长, 会降低细胞遗传学稳定性, 可诱导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 降低TKI疗效。故对不同疾病期的CML进行TKI治疗的疗效展开分析, 以治疗时间的不同按6个月、6~12个月、>12个月划分, 结果示6个月内CCyR率和MCyR率最高, 实施生存分析, 表明确诊6个月, 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组5个EFS率、OS率居更高水平, 提示早期应用此药物, 可获得理想效果[6]。

随着TKI广泛在临床应用, 对疗效尽早预测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多项报道指出, 患者应用IM治疗3个月时, 机体BCR-ABL水平呈1个对数下降, 可对患者有更好远期疗效预示, 故我国在2013年将分子学反应在疗效观察指标中纳入。对患者治疗3个月, 检测BCR/ABL, 结果示定量<10%, 5年EFS率居更高水平, 结合本次研究竟结果示, CHR率为92.0%, MCyR率为76.0%, CCyR率为73.1%, MMR率为47.9%。慢性期有效率为80.0%, 加速期有效率为60.0%, 急变期有效率为30.0%,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慢性期组5年EFS率慢性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酪氨酸激酶的应用, 可减少恶性细胞存活和增殖。对慢性期患者, 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促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同时, 在TKI应用过程中, 或患者疾病本身, 会有ABL激酶区突变出现, 故需做好TKI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突变者, 需尽量调整药物剂量。本次研究中, 慢性组剂量小于加速组和急变组, 故正确评估病程是为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的关键。

综上所述, 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需重视病情的评估, 对不同药物剂量进行选择, 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婷. miRNA 表达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15, 36(6):973-975.

[2] 黄先豹.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医学, 2010(1):130-132.

[3] 乔建辉, 张泽川, 姚波, 等.对伊马替尼反应差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换用第Ⅱ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观察.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1):65-69.

[4] 张丽娜, 李明会, 尹青松, 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 2015, 63(2):139-141.

[5] 李向龙, 朱焕玲, 刘红英, 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5(4):647-651.

[6] 江倩.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一线选择.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35(12):1049-1052.

[收稿日期:2015-08-18]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