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笛
(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张笛
(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而文化的差异为翻译带来了不少的障碍和难题。为了尽可能达到翻译的等值,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可以有效的传递语言文化的信息,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归化”;“异化”;翻译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做用。由于东西方在各自文化下的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作为承载着各自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针对各自语言文字的特点,各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实践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跨文化交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而“归化”与“异化”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指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是指“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从历史上看,“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根据著名翻译学家奈达翻译理论,直译和意译着重于语言层面上的技术处理问题,称之为翻译的方法,是从语言层面即指称意义和言内意义来说的。“异化”和“归化”称之为翻译的策略,都有一个化字,是从文化层面上来说的,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3.1 “归化”与翻译实践。翻译中的“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文化特色尽量转换到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中去。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判断一个译文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在翻译实践中,原文的诸多表达手段向译入语文化靠拢乃至融为一体,才能跨越语言的鸿沟,在译文中实现文化转化,特别是具有国俗语义的专有名称、成语典故等等。从以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归化翻译策略的翻译效果。
例一;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台封上戏箱,要等年初一开戏。
在这个例子中,源语言中的“灶王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主要掌管厨房。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中国式的灶台自然也就没有“灶王爷”一次的说法。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就要考虑译入语的文化概念。西方虽然没有“灶王爷”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神,水神、花神等等,所以在翻译实践中如果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把“灶王爷”转化为Kitchen God,就比较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虽然名称变了,但是两者之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却没有改变。
例二:spend money like water
例二是英语中的一个语。文化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内陆国,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远离大海,自古中华民族都是以农耕为主。土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中国不同,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自然在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这个谚语中英语用流水来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中国文化中,我们采用归化法把它转化为“挥金如土”更符合中国文化,也更易于中国读者的理解。
3.2 “异化”与翻译实践。鲁迅先生是异化翻译的倡导者,他认为翻译应该保留译入语的文化特征,不应该因为看不惯其“高鼻子,蓝眼睛”就对其削鼻挖眼。异化强调仅可能地保留了源语的语言表达和异域文化,使译语读者生动地感受到了“洋腔洋调”,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日益加深,当今各种语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而异化翻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异化”翻译在丰富中文词语中成果卓著,如唐朝翻译佛经是留下来的外来词就数不胜数,比如金刚、菩萨、罗汉、因缘等等。圣经中的异化翻译也为汉语带来大量生动的语言,比如上帝、天使、乐园、撒旦等等。现代汉语中的“因特网”(internet)、,英语中的“kong fu”(功夫)等,原本都不存在于汉语或英语的语言系统中,它们都是译者通过异化翻译,在大众文化中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语言是个开放的系统,异化翻译吸收了外语中的新元素,后又加入到传统语言文化中成为新的成员,促进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增强语言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归化”和“异化”是辩证统一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源语言和译入语言的文化特征,并在翻译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从而做到更加准确有效的传递语言中的信息。
[1]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2] 苏小河.英汉习语的文化及翻译等值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9)
[3] 张震久,孙建民.英汉互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H059
A
1671-1602(2016)20-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