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萃优 方能遇到更好的课程
——“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想

2016-02-22 09:39□陈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口诀苏教版算式

□陈 瑶

多中萃优 方能遇到更好的课程
——“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想

□陈 瑶

新课改催生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如何整合教材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是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等方面的综合考验。文章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初步探索了整合多版本教材的可行性做法。

小学;数学;教材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再生,各种形式的学校课程层出不穷,令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学校育人靠课程。笔者认为,学校课程门类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学做减法,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于是,笔者把课程重组作为激活学生智慧的强力“引擎”,在数学课堂研究中着力于多个版本教材的整合,在“人教版” “北师大版”和“苏教版”3个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中,整合多个版本教材的优势资源,促优增效,努力寻找一条多中萃优的道路。

面对多个版本的教材,教师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但也很容易出现“选择性障碍”,在兴奋之余开始出现些许疑惑和担忧,有种“想说爱你,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的感觉!《学记》中有“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的论述,北宋文学家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观点中也蕴含着由简到繁、由博到约的思想。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更是指慎取、精取。由此,本着“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的思想,笔者开始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研究。

如何在多个版本教材中作出合理的选择,简化形式而追求本质,将看似简单的乘法口诀演绎出数学思维的精彩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脚踏实地——读教材

教材把数学知识的整体划分为一个个知识点,使得原来具有丰富内在关联的知识,变成了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而这一个个的“点”又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读懂教材的结构,自上而下地设计一节课,是“读教材”的重要维度。

“7的乘法口诀”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属于“数与运算”部分。先将这3个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对比吧!

1.时段安排对比

版本 北师大版时段二上第八单元“表内乘法(二)”苏教版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人教版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2.内容编排对比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分成两段展开的。“乘法口诀(一)”教学的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教学的是6~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是第八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采用了“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教材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体现了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空间的想法。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而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能够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此外,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苏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小九九”的形式(共45句)。“7的乘法口诀”所在的单元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在此之前,在“表内乘法(一)和表内除法(一)”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并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第六单元是以7~9的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7、8、9的乘法口诀,几乎都让学生自己编,教材编写的线索和“1~6的口诀”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把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迁移过来。

人教版教材采用的也是“小九九”的形式。“7的乘法口诀”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教材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一套七巧板是7块,每个图案均是由7个图案拼成的;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7个图案,形成1个7,2个7,3个7……的表象,进而得出连加的结果,并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为得出积、编制乘法口诀作好铺垫;第三个层次对照着乘法算式,明确了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是如何得来的;第四个层次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明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自然地渗透了乘法交换律。

二、多中萃优——悟教材

笔者发现,3个版本中“7的乘法口诀”都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三种教材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从结构上弄清口诀的意义,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两个乘法算式(因数相同的除外),为今后乘法交换律做好铺垫。本节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读懂苏教版教材、读透北师大版教材、读活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开始研究本节课的最佳“配方”。

三、寻求本质——用教材

1.立足长远,影响更长久

“7的乘法口诀”处于乘法口诀学习的中间地带,结合3个版本的相同点,笔者将其定位于在理解、运用中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积累活动经验。在例题的教学中隐藏两条主线:一条是加法——乘法——乘法口诀,另一条线是从具体图式过渡到半抽象的乘法算式,再到抽象的乘法口诀,这是典型的数学化的过程。

【片段1】课前谈话,有的放矢。

师:看到数字“7”,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星期有7天,世界上有七大洲,七巧板,葫芦娃有七兄弟,7个小矮人,钢琴上每组有7个白键,北斗七星……

【片段2】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出示用七巧板摆出的7幅作品。

师:摆1个图案需要几块板?(7块)是几个7?(1个7)1个7是多少?(7)

师:摆2个图案需要几块板?(14块)是几个7?(2个7)2个7相加是多少?(14)

……

师:刚才我们用连加计算了几个7是多少的问题。但是,7的个数越多,加法算式写起来就越麻烦。求“几个7是多少”除了用加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乘法。

师:1个7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2个7呢?……7个7呢?

(依次板书乘法算式,借助表格中的和填出乘法算式的积。)

师:看来,要想很快地算出乘积必须先编出乘法口诀。你想先编哪一句呢?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什么?后半句表示什么?自己试着编一编吧!

【片段3】巩固练习,量体裁衣。

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记?你是怎样记的?哪一句不太好记?你怎样记住它呢?

记忆口诀时,笔者借鉴了“苏教版”的练习设计理念,利用计算题组,沟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记忆口诀。例如,3×7+7、4×7和7×4;4×8+8、5×8和8× 5。这样,口诀的记忆不再是机械记忆,而是意义记忆,记忆效果会好许多。

2.聚焦核心,理解更深刻

乘法口诀的学习承载着对中国古代数学文明的传承,乘法口诀的学习看似简单平淡,其背后其实展现的是精彩的数学思维。乘法口诀的结构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非常强调乘法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什么,后半句表示什么。有了结构的对应,为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提供了模版,也为后续乘法口诀的学习提供了模型和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研究中,笔者融合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编排主线,简化了口诀的抽象过程,凸显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练习版块里,笔者借鉴了“苏教版”的设计理念,利用计算题组,沟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将机械的片段记忆转变为科学的整体记忆。整合之后,课堂的思路更加简明、教学更加流畅、学生的思维得以精彩绽放。

其实,每一种版本的教材都承载着深厚的教育理念,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积淀着数学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优秀的经验。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师任重而道远。多中萃优将是数学教育研究永恒的课题!

(编辑:易继斌)

G623.5

A

1671-0568(2016)33-0084-03

陈瑶,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口诀苏教版算式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怎么写算式
怎样熟记口诀
好玩的算式谜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巧记乘法口诀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