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434)
羊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胡宏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434)
羊布氏杆菌病的病死率极高,本文针对羊布氏杆菌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以帮助更好的防治羊布氏杆菌病。
羊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氏杆菌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因此积极探究羊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养羊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羊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布氏杆菌为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菌。布氏杆菌为球状,没有鞭毛,不能够自由运动。布氏杆菌可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羊种布氏杆菌、绵羊种布氏杆菌、牛种布氏杆菌、犬种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和沙林鼠种布氏杆菌。牛种布氏杆菌、羊种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三种感染家畜的布氏杆菌种类,其中羊种布氏杆菌在我国最为流行。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新生胎儿与母羊的羊水中布氏杆菌病原体的含量最高,且布氏杆菌的生命力顽强,能够在动物的皮毛、水中、土壤中存活几个月。布氏杆菌对热敏感,对普通的消毒液也敏感,因此,通常因消毒液或高热杀菌法杀灭布氏杆菌,阳光直射几天也能够杀灭布氏杆菌。
母羊对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比公羊高,性成熟羊比幼羊易感。羊布氏杆菌病通常呈地区性流行。羊布氏杆菌一般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配种、蚊虫叮咬、皮肤粘膜也可能传染羊布氏杆菌。处于应激状态的羊,免疫力下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降低,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也增加。感染羊布氏杆菌的病羊多表现为流产、死胎等情况,随着羊布氏杆菌病的传播,感染布氏杆菌的羊数量不断增加,且新感染羊布氏杆菌病的羊群流产率要高于原患病羊群。羊感染布氏杆菌之后治疗价值较低,因此,发现感染羊布氏杆菌病的病羊应该立即处理,并对病羊接触的物件及草场进行消毒,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羊布氏杆菌病还能够通过接产孕羊传染给人,因此,对疑似或确诊为羊布氏杆菌病的病羊一定要及时处理。
羊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病症不明显,因此布氏杆菌病羊一般不容易发现。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羊一般有不孕、易流产症状,且病羊流产多发生在母羊妊娠之后的3~4个月。相关的统计调查显示,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羊流产的几率高达4~9成,且会出现连续多次流产的症状。在流产之后,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羊一般会出现易渴、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且病羊往往会有粘稠的黄色液体从阴道流出,此外,病羊还经常伴随支气管炎、乳房炎、关节炎等病状。患布氏杆菌病的乳山羊则会出现乳量减少的情况,且还有结块在乳汁中,对病羊的乳腺进行组织检查,可发现山羊的乳腺有结节性的硬块。不孕布氏杆菌病羊一般都患有子宫内膜炎,这也是病羊不孕的主要原因,此外,流产的病羊还会出现胎盘滞留子宫的现象,患病的公羊则可能出现睾丸炎等病状,进而导致不孕。
对患病羊剖检可见,妊娠母畜子宫与胎膜充血严重或有出血斑。胎膜水肿,有黄色胶冻样浸润。绒毛膜表面有坏死物和脓汁, 部分甚至糜烂可见病羊的羊胎、母羊胎盘经常粘连在一起,且病羊还伴有子宫炎、输卵管炎等病情。流产的羊胎伴有肠胃出血等情况。患病公羊精囊有出血现象,并伴有睾丸炎症等。
根据羊布氏杆菌病的病状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可通过血清学与PCR技术进行确诊。
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疫苗免疫、羊舍消毒、羊病疫检。目前我国针对羊布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等,且羊布氏杆菌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羊布氏杆菌病疫苗一般为肌肉注射,大部分疫苗的免疫期为一年。其中布氏杆菌猪型Ⅱ号菌苗还可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可持续3年,山羊接种该疫苗的剂量为每只羊25亿菌量,绵羊每只则需接种50亿的菌量。舍饲羊群的密度较高,传染病的发病率更高,因此,羊舍要定期消毒灭菌,以防止传染病发生。羊舍消毒一般用石灰乳,浓度为10%~20%,此外,还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用来苏儿对羊舍消毒,羊舍消毒一般半个月进行一次,每次消毒一般需要连续3d。羊舍消毒要全面,尽可能对羊舍中的所有物品都进行消毒。养殖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一般都是一年2次。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工作应该严格进行,以及时发现病情并及时对病羊进行处理与治疗,以尽量减少羊布氏杆菌病的损失。对发现的布氏杆菌病羊要及时隔离捕杀,并深埋。羊布氏杆菌病的病死率极高,传染性极大,因此对布氏杆菌病羊不要私自治疗,对病羊接触的羊舍及接触过的用具甚至排泄物都要进行灭菌处理,对疑似布氏杆菌病羊要进行隔离。对外购羊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并且独立饲养一段时间之后再与羊群混养。
[1]李洪杰.羊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1):99-99.
[2]马寿录.青海祁连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6):58-59.
[3]李雪霞,等.乳畜和高危人群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及综合防治措施[J].云南畜牧兽医,2013,(6):37-39.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