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张书信教授治疗直肠狭窄经验介绍
李红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直肠狭窄;临床经验;张书信
直肠狭窄是肛门直肠手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内,术后1年后很少出现。直肠狭窄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排便不畅,重者大便形状变细、排便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肛门手术量的增加,直肠狭窄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张书信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肛肠病的临床与科研,对于肛门直肠狭窄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方法和经验简介如下。
直肠狭窄给患者术后带来很大的痛苦,究其根源,狭窄的出现主要是术后局部瘢痕所导致。古人云:“皮肤创伤,正气虚弱,邪毒外入,壅滞气血……邪毒与体内浊气、瘀血、痰湿搏结于愈合之处,久成瘢痕”,鉴于此,现代不少医家对于瘢痕的治疗主要是从行气、活血、化痰等方面着手。张教授主要从活血化瘀、通络散结、通便止痛、清热解毒方面辨证治疗。直肠狭窄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混合痔的传统手术式——外剥内扎术切除过多的肛管或肛缘皮肤,比如损害肛缘皮肤大于1/2,愈合后形成大量瘢痕、组织挛缩;②内痔注射后并发:环状注射、大片注射或注射深达直肠肌层时,形成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或坏死,继而组织增生形成包块;③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后并发吻合口狭窄,术中缝扎组织过多,荷包缝合过深,术后吻合口感染等均可引起。
2.1 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主 瘢痕体质是导致术后直肠狭窄的重要因素,气血雍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是瘢痕体质的症结之所在,因此瘢痕的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品[1]。直肠狭窄是术后伤口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刀刃伤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瘢痕体质患者的痰湿搏结加重,出现狭窄。临床上张教授常治以养血活血、通络散结,方用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取消瘰丸的化痰软坚之功,借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之力达到软化、消散瘢痕的目的。处方:浙贝母、玄参各15 g,当归、赤芍、白芍、丹参、桃仁各10 g,川芎9 g。方中浙贝母能祛痰散结,使瘢痕内基质的生成减少,胶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得到改变,最终能缓解瘢痕增生和挛缩;四物汤中的川芎、赤芍、当归三药合用能行气活血祛瘀,一方面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另一方面能增加瘢痕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微血管及周围神经末梢的缺氧状况,软化、消散瘢痕组织;加丹参发挥其疗风散结之效,共奏祛瘀生新之功,改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阻断瘢痕的进程;白芍为佐使之药,此物阴柔,能抑制川芎、赤芍燥烈之性,避免耗伤阴血;诸药合用能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抑制瘢痕增生,促进瘢痕消散。
2.2 通便止痛,止痛如神汤为基本方 肛门手术后最显著的并发症当属于疼痛,疼痛本身会导致伤口周围的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使肛管黏膜或肛缘皮肤紧缩变性、弹性下降,出现肛管直肠狭窄;另外,患者因惧怕排便疼痛,术后不进食或仅进食少量纤维素类食物,不能规律排便,从而丧失手术初期自身排便对肛门及PPH吻合口的机械扩张作用。术后疼痛的患者其直肠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对于疼痛患者,张教授以止痛如神汤加减处理,止痛如神汤能驱风清热、行气利湿、润肠通便。处方:当归、白芍各20 g,桃仁、威灵仙、炒杏仁各15 g,浙贝母、秦艽、泽泻、焦槟榔、姜厚朴各10 g,熟大黄6 g,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本方中桃仁、槟榔、当归、熟大黄共为君药以行气活血止痛,泽泻为臣药以清利湿热,佐以秦艽搜除局部经络之邪,浙贝母化痰散结,再加用能消痰涎、散瘀积、治诸骨鲠咽的威灵仙,此物对于瘢痕有推墙倒壁之功。另外,现代研究发现威灵仙能松弛平滑肌,减轻伤口疼痛,有助于瘢痕的软化[2]。对于平素便秘的患者,加用麻子仁、枳壳等;伴有便血者,加用槐花、地榆。
2.3 注重清热解毒的运用 张教授认为直肠狭窄的出现,绝大多数与局部的炎症有关,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术中未能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或者术后未能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这些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临床症状方面,此类患者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或伴舌苔厚腻。术后伤口周围组织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水肿致肛管直肠狭窄,如处理不及时,日后瘢痕挛缩将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腔狭窄。另外,此类炎症的发生亦与患者体内蕴有湿热、痰湿等密切相关,也印证了中医的“素有湿毒内蕴,或肺胃湿热,复有金刀、火毒和毒虫外伤,伤及肌肤,气滞血瘀,瘢痕增生,日久而形成瘢痕疙瘩”之说。湿热下注,毒留局部是此病的另一病机,此类患者常用白头翁汤加减,以达清热解毒之功。处方:白头翁、炒白术、土茯苓、连翘各15 g,黄柏、秦皮、贯众、荆芥、防风、紫草、萆薢各10 g,生薏米、马齿苋各30 g,败酱草20 g。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同时给予青黛10 g,贯众12 g,白头翁30 g,马齿苋20 g,水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2.4 内、外治相结合 对于病程短,狭窄形成的初期,合理的内治法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对于病程较长,指诊狭窄处瘢痕质地偏硬,仅内治法恐疗效欠佳,张教授常配合使用手指或肛门镜扩肛处理。扩肛法[3]是指在术后早期伤口瘢痕组织尚未硬化时,能松解瘢痕组织、扩大肛管口径、解除肌肉痉挛,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供给组织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能较好地阻止肛门狭窄的发生。张教授对剥离结扎痔核在3组以上者,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狭窄,在截石位6点处外括约肌皮下部和部分内括约肌下方挂皮线一根,对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有很好的作用[4]。挂线本是用于肛瘘手术时,为避免括约肌的损害而出现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它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利用皮筋缓慢切割的物理作用,可有效的避免被切断的肛管直肠环回缩出现肛门失禁。对于近年推广的PPH,如未能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或术中荷包缝合位置过高、缝扎组织过多时,出现吻合口狭窄者亦可予吻合口挂线。麻醉下于狭窄明显处缝扎,避免缝扎过深损伤肠壁,贯穿狭窄环最为适宜。
2.5 注重辨证论治 直肠狭窄非短时而成,血瘀、痰凝、湿浊、络损等均为其病机。临床上张教授强调应尽量避免术后狭窄的发生,一旦出现狭窄,应将各法联合,促进已成之瘢痕软化、消散。但同时也强调在瘢痕的形成中,不同患者其病机有所侧重,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脉辨证论治。
病案举例:陈某,女,44岁,PPH术后1月,主因“排便不畅伴吻合口酸胀不适”就诊。诊室外候诊时情绪焦虑,就诊时双腿不时抖动,肛门指诊可触及瘢痕,肛门镜下可见吻合口肉芽增生明显,舌苔厚腻,脉略弦。处方:清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子、浙贝母、丹参、白芷、仙鹤草、紫草、北柴胡、炒枳壳、生甘草各10 g,威灵仙15 g。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天1剂。辨证分析:此患者情绪焦虑伴有不安,属于肝郁气滞,气滞加重肛门术后局部的血瘀、痰湿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气滞是痰凝血瘀的加重因素,此处先以半夏厚朴汤加减以疏畅气机,最终达到化痰软坚之效而缓解瘢痕,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张教授认为肛门狭窄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术后并发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要点,术前适当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建立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一般而言,肛门直肠术后的狭窄,随着疼痛的缓解、炎症的消失、缝扎线的脱落、瘢痕组织的软化、粪便的机械性扩张作用,狭窄症状能逐渐消失。张教授强调狭窄一旦发生,必须辨病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并用,各显其能,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病痛。
[1]刘达恩.瘢痕的基础研究与中医治疗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4,27(2):1-3.
[2]刘自力,赵荣.威灵仙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95.
[3]赖旖,邱剑锋,寇玉明.中医扩肛加激素注射治疗痔术后瘢痕性肛管狭窄40例[J].陕西中医,2010,31(1):50-52.
[4] 张书信,赵宝明,张燕生.肛肠外科并发症防范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39.
(责任编辑:骆欢欢,郑锋玲)
R240
A
0256-7415(2016)06-0210-02
10.13457/j.cnki.jncm.2016.06.092
2015-11-25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京中医政字(2014)59号]
李红(198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