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昭阳
新视野与新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第九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综述
■ 胡昭阳
2016年7月24日,第九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来自中国、美国及台湾地区的50余位青年研究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围绕“新视野与新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对谈与交流。
1.传播学史与新闻史研究
对学科史核心理念的梳理研究是推动学理建构的重要路径。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等重新解读了霍尔经典作品《解码,编码》,认为这是今天实证主义对策研究与社会治理研究的有力理论基础。四川外国语大学王金礼指出知识社会学对书写传播学史的价值。四川大学张放考察发现“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明显改变。重庆大学研究员郭小安对舆论的公共性价值做了思想史的梳理。华中科技大学唐海江教授及安徽大学刘丽分别探讨了清末的舆论表达与时局叙事。
2.媒介与传播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认为,新媒体技术并非刚性地影响着社会,而是从一开始就被各种处于博弈中的社会力量所驯化。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技术/文化复合体。华东政法大学郭恩强指出,位置性媒介所驱动的一系列新的交往形式,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位置在空间体验中的意义。安徽大学童云考察了广播的形态变化、社会影响与进化规律。
论坛中,传播学者们的研究视域相当丰富。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指出,中国媒体研究的“本土化”问题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但新的理论框架尚未完全建立。中国传媒大学黄典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杰介绍了传播政治经济学与人际传播研究本土化的研究实践。安徽大学黄伟迪讨论了少数族群边界与身份的建构逻辑。中山大学李艳红教授引入梵·迪克和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框架探讨了文本的话语建构模式。
3.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研究
与会学者对当前新闻业态进行了前沿探讨。上海社科院白红义以新闻创新为统摄性概念,梳理概括了新闻业创新现象的主要议题、研究视角和理论路径。武汉大学闫岩与重庆大学张伟伟以报纸为研究对象,前者从经典框架理论再出发,考察了政府权力、媒介立场对框架表达的影响以及框架的迁移规律;后者提出互联网为我国报纸传媒提供了提升自身公共性的可能性,但其在特定的权力结构中被极大地消解了。安徽大学徐天博与同济大学卞清分别用主题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新闻人的职业认知及“自我重塑”进行了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彭桂兵介绍了他对版权许可方式的四类划分及其与表达自由的关系。
4.社交媒体研究
对社交媒体的研究集中在社会影响与用户特征这两方面。浙江大学韦路教授与谢点以“社会重力模型”为理论基础,表述了互联网信息的国际流动格局以及新媒体时代全球信息传播的失衡现象。厦门大学乐媛认为,社交媒体及其裹挟的民意很难摆脱被党派意识形态所操控或重塑的风险。台湾政治大学王楠提出了关于弹幕用户的“悦T人”概念。
微博与微信也仍是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福建师范大学张梅、浙江传媒学院黄敏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吴瑛等分别以“滞留的集体主义”、“政治的再媒介化”及“中国式反腐”描述微博景观。厦门大学黄含韵与云南大学孙信茹对微信朋友圈的隐私管理、个体生活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转换进行了各自的探讨。
5.网络现象研究
浙江大学李红涛与四川大学黄顺铭从数字记忆的“嵌入性”视角出发,探究虚拟的平台如何建立“有实质的”祭奠空间以及个体的参与如何被转变或表述为“集体祭奠”。安徽大学刘勇考察分析了“11 月 11 日”议题转变及其背后大众传媒、商业资本、政治力量和公众四者之间的话语呼应、转换和共谋的过程。美国西弗吉尼亚卫斯理大学胡牧与Artemio Ramir对中国的网络成瘾研究作了综述与评价。
中山大学卢家银引入结构性威胁理论分析了网络规制对政治表达与政治抗议行为的影响。重庆大学曾润喜、朱利平建构了矩阵模型阐释政策议程互动过程中的公民网络参与与合作解。浙江传媒学院王喆认为,当下的网络民族主义行动需置于国家机构和科技公司共同形塑的网络威权主义脉络中进行捕捉与分析。
6.政治传播与公共传播
与会学者从历史与现代视角、质性与量化研究的不同方面对政治传播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科院朱鸿军梳理了“经筵”这一中国政治传播仪式的演变历史,总结传播机制的变化对功能实现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潘祥辉从“秦晋之好”出发,提出了女性既是交换媒介,也是流动媒介的新颖观点。重庆大学吴明华以治理术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政府话语模式和修辞方法对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钟智锦从政治心理的视角阐释了政治新闻如何塑造参与行动。
对公共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传播与健康传播领域。安徽大学胡昭阳论述了众包模式对科研组织传播的影响。上海大学吴小坤与厦门大学陈经超各自实验分析了科学知识对大学生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从本届论坛的学术交流情况看来,我国青年传播学者的研究旨趣与研究能力正向着更宽广深厚的方向发展。据悉,第十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将于2017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