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报刊实践与报刊思想

2016-02-20 22:52哈艳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湘江报刊长沙

■ 哈艳秋 何 婧



试论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报刊实践与报刊思想

■ 哈艳秋 何 婧

五四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报刊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号召群众大联合,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毛泽东的文章观点准确鲜明、文风生动活泼;注重事实,提倡“傍着活事件来讨论”;重视发挥评论文章的鼓动性与号召力;倡导通过报刊向青年传播有益的新知识。在长期的报刊实践活动中,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报刊思想,成为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毛泽东;报刊实践;报刊思想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军阀混战,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局面,民族危机空前爆发,但同时五四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新思想代替旧思想的交替时期。此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更是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新希望,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路。

一、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思想上从改良思想、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转变

五四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从改良思想逐渐转变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1918年夏天在北京期间又曾经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1920年春毛泽东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拥护者。

1893年12月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他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书刊与报纸,思想深受改良派的影响。1911年毛泽东到长沙读书,首次看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纲领,但是这个时期毛泽东仍然具有改良主义思想倾向,他甚至在文章中写到“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①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2月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从未停止过阅读报纸,“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160块钱——里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②。《新青年》创刊后,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上的每篇文章,陈独秀等人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深深影响着他,求学五年,毛泽东在思想上逐渐由改良主义思想转变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他团结了蔡和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新民学会成为了湖南地区影响最大的爱国团体,也成为湖南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1918年夏天,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来到北京,谋得一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大更是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传播的中心,在北大期间,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邵飘萍等人,深受他们的影响,他后来回忆到:“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③,他还读了非常多的书,政治思想越来越激进,他说“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寻找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④。

1919年4月6日毛泽东回到长沙,在长沙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成立爱国团体组织学生参加运动。5月28日毛泽东领导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通过罢课、演讲、发传单等方式,组织学生和群众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任主编,他利用报刊投身到政治斗争中,撰写多篇文章号召民众联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文笔犀利,抨击铿锵有力,8月中旬,湖南军阀张敬尧以“过激主义”为罪名查封了《湘江评论》。

1920年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在北京期间,他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籍,开始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我热烈地搜寻一切那时能够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完全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⑤5月初,毛泽东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并与陈独秀探讨他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陈独秀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给毛泽东产生很大的影响,7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积极筹划成立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时期毛泽东在思想上已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能够作出正确的理解。

二、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报刊实践

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报刊实践主要集中在1917年至1920年间,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署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或《我的体育观》),这是毛泽东首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此后,毛泽东开始在不同的报刊发表文章,并开始探索创办报刊。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任主编,《湘江评论》创刊当天印了2000份全部卖完,后又重印了2000多份也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由于《湘江评论》言论较为激烈,引起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忌恨而遭查封,《湘江评论》最终只正式出版了四期和一份临时增刊。《湘江评论》被查封后,毛泽东征得长沙湘雅医学院院刊《新湖南》(1919年4月2日创刊,原名《学生救国报》)负责人同意,从《新湖南》第七号起开始担任主编,不久《新湖南》也遭到张敬尧查封。此外毛泽东协办了《湖南通俗报》(1912年创刊,原名《演说报》),并在长沙《大公报》、上海爱国女校发行的《女界钟》、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评议时政。

1.大胆议论时政,抨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卖国嘴脸

五四时期评议时政、公开发表见解,成为青年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报刊也成为青年议论时政的重要途径。毛泽东非常注重利用报刊发表时政见解,抨击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卖国嘴脸。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前门外散发传单,要求取消一切中日条约,免除徐树铮、曹汝霖等人的职务等内容,但是却被军阀逮捕入狱,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群情激愤,声援营救。毛泽东在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的创刊号上发表了《陈独秀之被捕营救》,文章说这是“乃人民对于政府最低之要求,仍希望以和平方法达此目的”⑥。指出陈独秀提出的收回主权、获得言论自由等要求是正义的,但是北洋军阀政府却逮捕了陈独秀,这就证明北洋军阀政府反对陈独秀所提出的正义要求,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与险恶用心。192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湖南人民的自决》,写到“腐败绝顶的政府,娼妓生涯的党徒,盘踞国中,甘心为恶,铁道卖尽,矿山卖尽,森林卖尽,商埠卖尽,乞得日本来的枪械、饷款、训练官,屠杀人民,与市民战,与学生战”⑦,直接指出中国大乱、社会腐朽、民不聊生,都是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而造成的,北洋军阀卖尽中国国土资源以换取其自身的利益,如此腐败绝顶的政府应该推翻,文章条理清晰、批评铿锵有力,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军阀张敬尧在湖南搜刮民脂民膏、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引起湖南人民愤恨,为了驱逐张敬尧,毛泽东领导湖南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1920年1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各界公民代表给北京政府总统的呈文,呈文列数了张敬尧的罪状,要求将张敬尧撤任回北京。6月9日和11日,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湘人为人格而战》、《湖南人再进一步》,两篇文章针对“驱张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1920年6月11日,张敬尧被驱赶出湖南,“驱张运动”取得胜利。

2.号召用民众的联合对抗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世界无产阶级、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带来新的希望。1919年7月至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2、3、4期连续发表文章《民众的大联合》,他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罗斯民众大联合的结果,中国也应该通过民众大联合进行斗争。“自去年俄罗斯以民众的大联合,和贵族的大联合资本家的大联合相抗,收了‘社会改革’的胜利以来,各国如匈、如奥,如截,如德,亦随之而起了许多的社会改革。虽其胜利尚未至于完满的程度,要必可以完满,并且可以普及于世界,是想得到的。”⑧毛泽东对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信心,认为此制度以后可能会普及世界。中国可以效仿俄罗斯进行民众的联合来对抗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我们起而一呼,奸人就要站起来发抖,就要舍命地飞跑。我们要知道别国的同胞们,是通常用这种办法,求到他们的利益。我们应该起而仿效,我们应该进行我们的大联合!”⑨,此外,中国还要进行小联合,以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小联合为基础进行大联合。1920年6月至10月间,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湖南人再进一步》和《湖南人民的自决》,在长沙《大公报》发表了《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中国从湖南做起》等文章,号召湖南人民组织起来,形成湖南地区的小联合,在湖南“造出一个旭日曈曈的湖南共和国”⑩,从湖南的小联合开始建立全国的大联合。

3.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1年10月,毛泽东从当时鼓吹资产阶级革命的报刊《湘汉新闻》上知道“社会主义”,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毛泽东阅读了江亢虎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小册子,但是江亢虎是北洋军阀的走卒,他所谓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鼓吹“社会改良”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毛泽东对十月革命大加赞扬,“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力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高度赞扬了列宁领导的红旗军英勇战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政权,使世界为之震惊。1920年夏,毛泽东在思想上已经初具马克思主义信仰,7月他决定在湖南成立文化书社,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1920年7月31日,长沙《大公报》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文章《发起文化书社》,指出“彻底些说吧,不但湖南,全中国一样尚没有新文化。全世界一样尚没有新文化。一支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毛泽东认为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工农联合政权是现今世界唯一的新文化,新文化的产生需要新的思想,因此文化书社经常介绍各种新书,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长沙《大公报》还经常刊登文化书社出售的新书书目,“通告文化书社经售的罗素《政治理想》、《马格斯<资本论>入门》、达尔文《物种原始》(即《物种起源》)、《社会主义史》及《新青年》等出版物二百一十二种”。后来,湖南文化书社成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与中共湖南支部的秘密联络点。

4.强烈批判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和“民主”,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批判封建主义和迷信思想成为五四时期宣传的主要内容。1919年7月28日毛泽东在第3期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不信科学便死》,文章说7月长沙城里的大雷劈死了非常多人,城里应该设避雷针,房屋也不能够建在树底下,但是没有人相信这些科学常识。“长沙城里的警察,长沙城里三十余万的住民,没一人有闲工夫注意他(科学常识)。有些还说是‘五百蛮雷,上天降罚’死了还不知死因。可怜!”,毛泽东认为伤亡是可以避免的,但民众不相信科学,才招致死伤无数,批评了民众愚昧无知的迷信思想。

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了一起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事件,一名叫赵五贞的女子由于父母包办婚姻,许配给富商为继室,赵五贞遂在结婚当天用剃刀自杀于花轿内。毛泽东马上在长沙《大公报》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女子自立问题》《“社会万恶”与赵女士》《非自杀》《婚姻上的迷信》等文章评论此事。认为赵女士的死有三个原因:一是社会舆论不允许其悔婚;二是赵女士的父母逼婚;三是夫家不能容忍赵女士的自由意志。这三个原因形成的“铁三角”逼死赵女士。毛泽东猛烈抨击了包办婚姻的丑陋旧习,“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他认为只有打破“婚姻命定说”的封建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包办婚姻的问题。“我们提倡改革婚制,这些关于婚姻的迷信应该首先打破,最要紧是‘婚姻命定说’的打破。此说一破,父母代办政策便顿失了护符,社会上立时便会发生‘夫妇的不安’”,同时他还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提倡恋爱与婚姻自由,尤其是青年男女要为打破封建迷信思想,为创建思想解放、自由的新社会而努力。

5.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呼吁男女平等

呼吁男女平等也是五四时期报刊宣传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除婚姻自由平等外,还应该在教育资源、财产分配等各方面做到男女真正的平等。1920年11月19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发表了文章《女子教育经费与男子教育经费》,指出“女子教育经费合计不足十万元,仅抵全教育经费二十二分之一。尽起纳税的义务来,女子和男子一样的‘尽’;享起教育的权利来,女子止当得男子二十二分之一”。他从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分析女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与歧视,提倡女子应该享受和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1921年4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发表文章《省宪法草案的最大缺点》,一针见血指出省宪法草案存在对女子权利保护不够的问题,应增加三项内容“一、人民不分男女,均有承受其亲属遗产之权。二、人民有自由主张其婚姻之权。三、人民有依其自由意志求得正当职业之权”。毛泽东认为“人民”包括女子和男子,因此女子应该同男子一样享受公平继承遗产的权利、自由选择婚嫁的权利和在社会上谋求职业不受歧视的权利。毛泽东一直致力于提倡妇女解放、号召男女平等,他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日后的革命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提出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条例,体现了他的男平等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时刻关注妇女解放问题,为妇女获取平等地位做出努力。

三、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报刊思想

毛泽东在主编《湘江评论》的过程中逐步显示了其报刊编辑的才能,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思想,他尤其重视发挥政论文强有力的斗争作用,重视新闻评论在社会中的号召力量和鼓动性;重视事实,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的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同时还利用报刊向青年传播有益的知识和思想。

1.重视报刊评论,发挥评论文章的鼓动性与号召力

议论时政是五四时期毛泽东报刊工作的重要部分,毛泽东重视借助报刊发表评论、针砭时弊,充分发挥报刊评论在社会中的号召性与鼓动性,因此《湘江评论》充分贯彻毛泽东重视报刊评论的编辑思想。《湘江评论》在编排上深受《每周评论》的影响。《每周评论》的办报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在内容上侧重时事评议,报刊设置有“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评论栏目,因此《湘江评论》也设置了类似栏目,如“西方大事述评”和“东方大事述评”,专门议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国家的时事政治形势。1919年7月14日“西方大事述评”刊登了毛泽东的《各国的罢工风潮》,评论英、美、法、意等国工人罢工谋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东方大事述评”刊登了毛泽东的《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就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被捕事件进行评论。此外,《湘江评论》还设置了“世界杂评”和“湘江杂评”这两个评论栏目,杂评属于短评的一种,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充满诙谐和讽刺,能够对时事进行强有力的评论,因其内容简短,因此深受读者欢迎。“世界杂评”和“湘江杂评”在内容上主要是针对世界和国内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1917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世界杂评”发表文章“卡尔和溥仪”,短短两三百字形象刻画了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流亡瑞士后的落魄境地,毛泽东认为“避居瑞士的卡尔,和伏处北京的溥仪,国民不加意防备,早晚还是一个祸根”,通过讽刺的写作手法,刻画了卡尔和溥仪的狼狈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封建主义虽然已没落,但仍然要警惕两人的复辟倾向。在同期的“湘江杂评”中毛泽东发表文章《女子革命军》,“或问女子的头和男子的头,实在是一样,女子的腰和男子的腰实在是一样,为什么女子头上偏要高竖那招摇畏风的髻?女子腰间偏要紧缚那拖泥带水的裙?我道,女子本是罪人,高髻长裙,是男子加于他们的刑具;还有那脸上的脂粉就是黥文;手上的饰物就是桎梏。穿耳包脚为肉刑,学校家庭为牢狱,痛之不敢声,闭之不敢出”,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写作手法,质问社会为什么要对女子加以各种束缚,使其“痛之不敢声,闭之不敢出”,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毛泽东对社会存在的歧视女性问题表示不满,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同时也使文章极具渲染力。《湘江评论》以评论见长,其中很多评论文章出自毛泽东之手,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的报刊编辑思想,李大钊认为“这是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纸”。

毛泽东发表文章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主编的报刊上,只要是能够通过报刊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号召性和鼓动性作用的,他都会抓住每个机会投稿。因此,毛泽东还在长沙《大公报》、上海《时事新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毛泽东的评论文章夹叙夹议,语言通俗流畅,既分析事件的经过,也剖析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与政治形势有独到的见解,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2.文章观点准确、鲜明,文风生动、活泼

毛泽东的文章无论是新闻消息还是短评、杂评,观点非常准确,一语切中社会问题的本质,直击敌人的要害,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评论文章逻辑严密,论证严谨且观点鲜明、语言精练,且毫无隐晦曲折,使人一目了然。文风生动活泼,在文章中经常引经据典,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作,横扫老八股的艰涩难懂,使人读之畅快淋漓。1920年9月5日,毛泽东应何叔衡的邀请参加湖南《通俗报》第一次编辑会议。湖南《通俗报》创刊于1912年,最初名为《演说报》,由湖南省教育馆主办,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20年改名为湖南《通俗报》,开始由何叔衡、毛泽东等人接办。会上毛泽东说到“报纸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朗,《通俗报》是向一般群众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要根据事实说话,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毛泽东认为报纸以及报纸发表的文章立场要明确,主张与反对的观点、态度要明朗,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将深奥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给读者。

3.评论注重事实,“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毛泽东的评论注重事实来源与事实依据,他曾经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活事件”就是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评论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新闻事件开展讨论,这样才有现实意义。1919年11月15日,长沙《大公报》刊登了一条社会新闻《新娘舆中自刎之惨闻》,报道了长沙女子赵五贞在花轿中自杀的新闻,毛泽东当天便挥笔写了《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的文章,第二天刊登在长沙《大公报》上。文中毛泽东提出“吾们讨论各种学理,应该傍着活事件来讨论。昨天天籁先生(姓名不详)和兼公先生(龙彝,当时任长沙《大公报》主笔)已经作了引子,我特为继着发表一点意见。希望有讨论热心的人,对于这一个殉自由殉恋爱的女青年,从各种论点出发,替他呼一声‘冤枉’”。毛泽东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的倡议,得到编辑部和读者的欢迎,编辑部特意开辟专栏讨论赵女士自杀事件。毛泽东在短短的13天时间里连续发表了《赵女士的人格问题》、《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等文章,深度剖析赵女士自杀的原因。长沙《大公报》的专栏“天天都发表了讨论的文章,多的时候有4—5篇,少的时候也有1—2篇,一共发表了消息4条,各种讨论文章36篇,其中还有2篇长文章,都分作2次登完”。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和长沙《大公报》的推动之下,赵女士自杀事件引发了一场长达16天的讨论,围绕逼死赵女士自杀的“万恶的社会”进行讨论,呼吁妇女挣脱封建迷信思想的黑暗牢笼,求取自由与解放。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毛泽东时刻关注报纸每天刊登的关于事件的最新动态,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关于“傍着活事件来讨论”的报刊思想,符合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涵。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说到反攻敌人的方法就是忠实报道革命工作,“请看事实”成为毛泽东报刊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五四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傍着活事件来讨论”报刊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4.倡导通过报刊向青年传播有益的新知识

五四时期青年是意识觉醒的先锋,是具有进步思想的中坚力量,因此对青年的引导非常重要。毛泽东重视报刊在青年中发挥的引导作用,认为报刊是向青年学生传播有益知识的途径。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是一份由学生自己创办的报刊,报刊的定位明确,目标是进步学生群体。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上,毛泽东说道“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导他们”,毛泽东批评了当时的学校教育,短短的两句话将社会的教育状况与青年学生的处境描述出来,青年学生有求新求变革的决心,但是腐朽的社会、落后的教育制度没有办法满足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毛泽东的话语立刻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共鸣。《湘江评论》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联合会经常开展讨论会组织学生针对时政进行讨论,举办游学活动,通过在各地的游学,开拓了青年学生的视野,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了解。《湘江评论》在1919年7月21日出版的《湘江评论临时增刊》第1号上和7月28日出版的《湘江评论》第3号和8月4日出版的《湘江评论》第4号上连续三期介绍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情形》,介绍了1915年由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留学法国勤工俭学会的情况,号召进步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以研究当时世界进步的思想和学说,同时了解国外的实情,加以选择采纳后为中国所用。在《湘江评论》的号召下,大批湖南进步青年学生加入到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队伍中,以寻求救国图强、改造社会的知识和真理。1920年8月,毛泽东在《发起文化书社》一文中写到“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文化书社发起的缘由便是介绍各种最新的书报杂志,通过书报杂志向青年传播最新的思想。

五四时期是中国正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是新文化代替旧文化的时期,是新思想代替旧思想的时期。因此,这时期毛泽东主要以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揭露社会黑暗,介绍新思潮,启迪民智,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号召民众大联合与反抗,唤起民众觉醒等内容进行宣传。他在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的报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报刊思想,他这时期形成的报刊思想内涵丰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战时期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注释:

①②④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141、143页。

③ 李文邦:《青年毛泽东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研究1918-1927》,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10月,第24页。

⑤ 周世钊:《湘江的怒吼——“五四”前后毛主席在湖南》,张允侯等主编:《五四时期的社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02页。

⑥ 毛泽东:《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⑦ 毛泽东:《湖南人民的自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75页。

⑩ 毛泽东:《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 建设许多的中国从湖南做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

(作者哈艳秋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婧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湘江报刊长沙
长沙之旅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百强报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我眼中的长沙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