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绪
摘要:“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共识,“能力本位”“理实一体化教学”等职业教育理念也常常挂在职教人的嘴边。本文从实训教学环境的变化、实训课程教材的变化、实训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这三个方面解析了如何实施专业技能训练。
关键词:实训课程 教学特性 课程教材
“文技并重技更重”的标语醒目地挂在教学楼的走道里,“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深深篆刻在实训楼前的铭石上。但是,当我们反问自己该如何实施专业技能训练时,才猛然发现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课堂教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一、实训教学环境的变化
教室变成了实训室,学生的课桌椅变成了实训设施,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被安置在实训室的一角……从功能上说,实训环境(实训室)的主体是一个“工场化”的情景,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场所,而不是为师生教学活动构建的师生交流平台,这是实训室和教室的本质区别。
通常情况下,实训环境比教室更开阔,一位指导教师是无法关注实训室内的每一位学生的,所以实训课程(尤其是工科类)常常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工科类专业的技能训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需要承受巨大的教学压力。这类专业的技能实训,就必须由多人实训团队来实施教学。
二、实训课程教材的变化
在准备实施实训课程教学时,教师要面对如何选择实训课程教材这一问题。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不是认知的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客观具体的一种人的行为方式,是规范的职业行动。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是指知识,即客观规律或现象的经验总结,是抽象的意识形态。学习这类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会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自己的认知。但是,这样只能帮助学生认知技能,却不能把“教师”的技能迁移给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与形成技能。
知识可以根据属性和类别划分为学科,传统教学的教材大多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但是,实训课程的教材只能是技能关联知识的融合,且实训教材只是实训教学中一个关于认知的辅助部分,所以实训课程需要一个知识与技能的承载体,而项目课程就成为实训课程的主要形式。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
针对认知的“讲”和针对技能的“练”,是实训教学两个不同性质的内容,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训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从实训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少讲多练”是实训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而技能的“练”是首要问题。“练”的教学是关于行动的教学,它区别于认知教学的特性有:①自主性。从行动能力的行为本质特点来说,任何行动能力都是基于个体生理机能的自主行为,所以针对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②示范性。语言的主观抽象性和行为的客观实际性是一对矛盾体,两者之间不能产生直接互动,即教师语言描述的抽象认知无法主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行为的反复训练,使之固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③规范性。企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保证都要求约束职工岗位的生产行为,所以行业或企业对生产行为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即职业技能是规范了的生产行为方式。实训教学是关于职业技能的教学,规范性就是指实训教学内容要执行岗位规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④重复性。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工件的连续制造过程,也是员工岗位生产行为不断重复的过程,即专业技能的应用过程具有重复性。另外,人的技能形成是行动重复练习固化的过程,即实训教学“练”的过程必须是一个职业行动重复的过程。实践教学的重复性是指专业技能形成过程必须是岗位规范行为的反复训练过程。这种重复性是培养学生耐受力的唯一途径,它能帮助学生适应枯燥的岗位生产过程。
解析实训课程的教学特性,是笔者对专业课程改革的冷静思考,是对学校实训教学现状的反思,是对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论探索,也是笔者的课题《中职校机电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剖析》的重要内容,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