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有效实现

2016-02-19 23:39陆莎莎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怀人文

陆莎莎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有效实现

陆莎莎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彰显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必须认识到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在内容上突出其关怀重点、在路径上彰显其关怀实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实现

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规定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提升人的人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尚行为。人文关怀不仅重视人的物质生存需要,更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人格发展等生存意义。可以说,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发展人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关怀人的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是人文关怀的价值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本身,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行为原则,积极引导人的人生追求,促进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追寻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生存意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服务于人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目标。人文关怀关心人的生存状态,注重人的精神发展,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强调对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关怀与肯定,以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为价值目标。可见,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人文关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而且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现实的人及其需求出发,彰显人文关怀,并最终回归于人,才能提髙其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

彰显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及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重点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步、道德提升、心理成长、价值实现、物质生存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

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首要内容。作为引导人、鼓舞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真切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政治进步,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首先要善于启发大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具有正确认知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选择能力。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他们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同国家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他们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良莠不齐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动态的关注,根据社会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二)重视大学生道德提升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在关心每一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都不曾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那就是道德。”[1]道德是个人品格素养的核心元素,更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元素。重视大学生道德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极其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行虽然总体上较为良好,但是道德行为与认知不一致、诚信信用下降、感恩意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友善待人观念不强等道德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值得教育者重视和反思。教育者要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地道德唤醒、道德熏陶、道德示范、道德反思活动,增强他们的道德荣辱观,唤醒他们纯真美好的道德动机,培养他们高尚、丰富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在助人、向善、向美、求真的道德品格提升中找寻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从而促进他们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其中,要重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他们敢于批判、纠正违背道德的现象与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三)关心大学生心理成长

关心大学生心理成长,主要指通过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和谐统一。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灵提升却比较缓慢,心理问题俨然是当今的一个“世纪性”问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防止心理疾病的蔓延。当代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家庭期望、学习成绩、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成功就业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如若不能正确自我缓解,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症状,甚至发生暴力伤害的行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呵护者,教育者必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勤于观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尤其在人际交往、学业压力、恋爱情感等方面重点关注,细心分析,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缓解精神压力。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提升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此外,为了与大学生能够进行舒畅自由的心灵交流,教育者需要打造自由、平等、信任的师生交流平台,以平等的姿态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情绪抚慰,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做到真切关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阳光、坚强自信的心理品质。

(四)促进大学生价值实现

人的价值实现是个人获得高度的精神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主要内容,也是个人成才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前者表示个体存在对于自身的意义,后者则表示个体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既是大学生对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价值实现,一要激发大学生对个人成才展能的强烈愿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运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发展个人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他们营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成才环境;二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促进他们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三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的能力结构,帮助他们分析就业政策,提高他们对个人价值实现条件的认识水平和环境的把握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价值观,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四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必要支持。

(五)帮助大学生物质生存

人的“生存”包含了物质层面的形而下的生存和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生活这两方面。大学生的生存需要也就主要表现在对物质条件的现实需要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两个方面,其中物质生存的满足是最基本的内容。马克思认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那就是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也必须关注大学生的物质生存。关怀大学生物质生存,就要充分尊重、正确引导、积极帮助大学生正当合理的物质需求与利益诉求,积极创造物质保障,努力为他们提供生活、学习、成才的基本物质条件。这就要求高校努力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条件和环境,并重点对大学生的物质生存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了解,及时了解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切实有效开展勤工俭学、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实现成效的直接影响因素。“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核心,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教育理念。“尊重人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以及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3]尊重人,就要求教育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能动性与自主性;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信任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念,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舒畅愉快的师生对话。理解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基础。理解人,就要求教育者做到换位思考,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大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施之以爱,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关心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关心人,就要求教育者在工作中真切关心大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学习上悉心指导,生活上关心体贴,使各项工作都能切实反映大学生的愿望,顾及大学生的利益。帮助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落脚点。帮助人,主要指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要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学习条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成才目标。

(二)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养的自觉提升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实现成效的关键。只有具有着深厚人文积淀、浓厚人文情怀的教师,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坚持教育规律的纯真,坚守以人为本的纯情。良好的教师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广博深刻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高超的育人能力等方面。

因此,教育者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如此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其次,教育者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人文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教育者只有具有广博深刻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把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到寓智能于情意之中,寓关怀于广博之中,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感性与知性的满足。再次,教育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真善美理念的理性自觉,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个人品格感染和启迪大学生,发挥教育中的人格魅力。教育者高雅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者自觉提升个人道德品格至关重要。此外,教育者要强化自己的人文关怀角色,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方式上由“教学”转变为“导学”,在职业定位上自觉定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用爱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捕捉大学生成长中向往理想、追求美好的火花,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被关爱与呵护,把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进步、心理健康、道德提升和价值实现等作为职业幸福感的根本标准。

(三)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2]人文精神浓厚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精神一般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尊重和关切,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4]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成长成才元素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隐性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的,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反映大家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5]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与灵魂,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因此,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感染学生,促进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主要包括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开展具有人文蕴意的校园活动。

首先,要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优美校园环境,将人文气息与艺术内涵渗透到校园的物质环境中,使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园布局呈现一种和谐美,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其次,要制定“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健康成长、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制度,并适时改革制度中不合理、违背人文关怀精神的内容,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畅通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回应大学生的正当利益需求,将人文关怀精神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制度文化当中。再次,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由于平等产生尊重、宽容、和谐,它融于教育之中,又使师生共同服膺真理、共同探索真理、共同认识错误,这是学生和教师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前提,可以说,教育中的人格平等是不断涌现出创造型人才的温床。”[5]因此,平等是营造和谐人际氛围的基础。一方面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形成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营造团结合作、宽容大度、互帮互助、平等友爱的同学人际关系氛围,培养大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使平等友爱内化为大学生美好的人格品质。最后,积极开展充满人文蕴意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坚持“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导向,结合传统节日、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开展特色鲜明、感染性强、主题新颖的教育活动、创新竞技活动、表演晚会活动等文体活动,使大学生于有声有形之中得到人文熏陶,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魅力。

[1]苏甫姆林斯华.论德育和全面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资料,1980(1):128.

[2](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3.

[3]王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1):106.

[4]张立文.儒学的人文精光明日报[N].2000-02-22(04).

[5]张小琏,刘思林.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实践与探索,2013(4):94.

[6]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74.

2016-9-12

陆莎莎,女(壮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怀人文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