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基于复杂性和信息思维的新考察

2016-02-19 03:15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邬 焜

(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基于复杂性和信息思维的新考察

邬 焜

(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近代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虽然经历了从实体实在论到场能实在论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时代科学发展的局限,在其基本理论的阐释方面总是具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随着当代信息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历史形式将会充分展示它与复杂性思维、信息思维所具有的一致性关系,并因而把历史上的简单辩证唯物主义发展为复杂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简单性;复杂性;历史形态

发展到今天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的清晰梳理,有助于我们合理建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已有的相关理论把人类历史上的唯物主义学说划分为三个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包括它的极端化表现形式庸俗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一般而论,这三个基本形态的唯物主义都是在具体解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我们要建构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虽然也具有辩证的和唯物的性质,但是,由于加入了信息世界的维度,所以,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将会建立在对物质、信息和精神的多重关系的具体解读的基础之上。这样,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不仅具有唯物主义的第四个历史形态的性质,而且还具有超越以往的三个唯物主义形态的性质。正是这个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的这一性质标志着人类唯物主义学说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如果我们从对物质自身的构成特性的认识的发展维度上来看,对于唯物主义哲学性质的划分还可以采取另外一个方法,这就是实体性唯物主义学说和场能性唯物主义学说。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包括它的极端化表现形式庸俗唯物主义);20世纪之前的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实体性唯物主义学说,因为,那时的唯物主义哲学都以相应的猜想或当时科学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为依据,把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理解为具有质量(或重量)的微粒,即实体。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基础上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则应当属于场能性唯物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把不具有质量,而只有能量效应的物理场看作是构成物质的最为基础的实在的形式。而我们要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不仅要把物质的基础形式建立在场能实在论的基础之上,而且还要把这一新哲学建立在对物质、信息和精神的关系的唯物论阐释的基础之上。这样,从近代以来,人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便应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形态:建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解读方式基础上的实体实在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建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解读方式基础上的场能实在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建立在物质、信息和精神关系的复杂物质信息系统特定解读方式基础上的场能实在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就辩证唯物论而言,它的基本观点应当是这样的:在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同时承认世界是一个多样性和多重性存在的统一体,并把这些具有不同质的规定的多样性和多重性存在看作是一个普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规定,不断生成、运动、变化、转化、演化、进化或消亡的过程。

讲统一性首先必须承认多样性和多重性,只有在多样性和多重性的差异关系中去探讨其中何者为其他差异的方面相互统一的基础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差异,没有其他,世界上就只能有一种混然不可区分的存在,那么,就根本不可能有必要去探讨基础性和统一性的问题。

就此而论,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就是以承认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非物质现象为其前提的。这样,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就应当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和多重性存在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中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存在都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并且都是以物质为根据、为条件的。正因为既承认物质的本源性和基础性,又承认存在的多样性和多重性,即又承认非物质性现象的存在,这才可能在阐释不同存在领域间的关系中呈现出世界的普遍联系性,以及运动、变化和演化的过程性的辩证法。这样,承认不承认世界是一个多样性和多重性存在的统一体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前提。

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同,机械唯物主义,尤其是它的极端表现形式——庸俗唯物主义,虽然也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他们却把物质看成是唯一存在的现象,并且把其他现象都简单归结为物质,从而抹杀了世界存在的多样性和多重性。如,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庸俗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就曾试图把意识现象直接归结为物质性的东西,从而取消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把精神看作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把“思想对大脑的关系”简单类比作“胆汁对肝脏或尿对肾脏的关系”。其他的一些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与这样的一种极端化的庸俗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有所区别,但是,他们同样不能合理地理解物质和它的存在形式、物质和非物质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往往用近代科学中的机械力学的观点来解释纷繁多样的复杂现象。如,他们往往抺杀物质现象和非物质现象、低级运动形式和高级运动形式之间的本质区别,按照机械钟表、机械工具的原理来解释生命、思维和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甚至干脆把人直接看作是机器。

承认世界是一个多样性和多重性存在的统一体,首先要确定的问题便是,世界上有多少种存在?这就是关于存在领域分割的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对世界本性进行认识的不同方式的最一般的,或说是最基础性的区别。在对这一问题具体回答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探寻多种存在之间的具体关系。就此而言,存在领域的分割便是哲学的最高范式,而不同存在领域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则只能是哲学的第二层次的范式。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基本上采取的是“存在=物质+精神(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原则。这样,在这一基本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哲学流派则可能是三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二元论。

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揭示了一个全新存在领域——自在信息(客观信息)的世界,并且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态(主观信息)的层面上揭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本质。这样,传统科学和哲学中关于整个存在领域被分割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的信条便被打破了。这样,在这一新的基本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哲学流派则可能是四种:唯物主义;唯信(信息)主义;唯心(主观信息)主义;二元(物质和信息)或三元(物质、信息和精神)的多元主义。

虽然,表面看来,在上述新的哲学流派中仍然保留有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区别,但是,由于信息世界的介入,这里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已经不能和传统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同日而语了。因为,传统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都解读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而这里所说的新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解读的则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更为复杂的关系。这一更为复杂的关系比较起传统哲学所依据的存在领域的关系而言,不能不构成了一个更为复杂多样的全新世界图景,因而,它们都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在人类哲学史上,辩证法这一术语曾经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

最初,古希腊的某些哲学家们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论辩的方法。如,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辩证法的创立者”的芝诺就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揭露对方论点中的矛盾而探求问题的方法;苏格拉底则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展真理的艺术。

辩证法这一术语的另一个早期含义是把它与逻辑学、逻辑论证的方法作同一意义来使用。如,柏拉图就把它看作是认识理念的方法,并把从低级概念到高级概念的思想进程叫做辩证法;亚里士多德也曾把辩证法看作是下定义和检查定义是否正确的方法;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斯多葛学派的相关文献中也曾直接把逻辑学称作辩证法*《艾修斯·第1卷》中就曾记载说,斯多葛学派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与逻辑学。而“当考虑到理性时,便是逻辑学,或者也叫做辩证法。”(参见,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371.;中世纪早期,在欧洲一些学校中设置的讲授“三艺”的主要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中的“辩证法”指的也是逻辑学;后来的某些哲学家则在贬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特指那些经院哲学家们所做的繁琐论证、荒唐的提问和诡辩。

黑格尔对那种仅仅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外在于事物之本质的认识方法,甚至是诡辩术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强调了辩证法乃是事物自身内在存在、运动、发展的本性、机制和规律,同时也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方法、机制和规律。他写道:“辩证法倒是知性的规定和一般有限事物特有的、真实的本性”;“辩证法却是一种内在的超越”;“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辩证法的出发点,是就事物本身的存在和过程加以客观地考察”;“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态,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1]

自黑格尔之后,辩证法这一术语获得了它的第三种涵义:与那种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看待事物的形而上学方法相对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并且,这种认识方法又是基于世界本身就具有的辩证本性之上的。这样,辩证法就被看作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对这一规律进行认识的一般过程、方式和机制的学说。

依据辩证法的这个第三种涵义,已有的相关理论把人类历史上的辩证法学说划分为三个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近代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按照已有的一种标准而通行的观念,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核心原则;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及发展的最一般、最普遍的三大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和规律来研究自然界,总结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自然辩证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和规律来研究社会,总结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历史辩证法(或称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和规律来研究思维,总结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辩证思维逻辑。

在实质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统一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们通常都把这两个提法看作是同一个提法。只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语境中,为了特殊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性质,或是特殊强调其辩证法性质时,我们才有必要将这两种提法分别侧重的方面予以区分。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可以被看成是一总、三分的结构。这里的“一总”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这里的“三分”指的是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逻辑。

三、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和永恒运动、变化、演化或发展的特性和规律。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囿于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人们对事物联系、运动、变化、演化或发展的具体过程、机制和结果的描述却有所差异。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爆发,随着当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尤其是随着当代信息科技革命、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崛起,以及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种全新的复杂信息系统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的方式已经和正在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就导致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样一个新的世界图景和新的思维方式的维度上对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演化或发展的过程、机制和结果进行更为详尽、具体和科学的阐释。这里不仅涉及到对传统辩证法的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涉及到对其的某些相关理论的审视和批判、修正和扬弃。

总的来看,囿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的限制,人类历史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还都只是在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对立两级的关系中来阐释事物存在、运动、变化、演化或发展的规律,虽然在某些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某些哲学家的学说中也涉及到了“差异”、“多元性”“多样性”、“整体性”和“有中介的相互作用”的论述,虽然,这样的一些相关论述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信息、系统或复杂性的韵味,但是,由于这些因素并未成为那些时代的哲学本体论层面的基本规定,所以,以往的哲学在总体上都缺乏信息、系统和复杂性的维度。这样的哲学,都还只能是简单性的哲学。这就导致这些相关的哲学理论缺乏对物质统一性、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具体过程和机制的描述,从而也导致了所阐释的相应辩证法原则和规律的简单性、片面性和绝对化。当代科技革命发展的相关成果,尤其是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相关成果,以及当代信息哲学所建构的相关理论,则可能在某种特定层次、角度和方面不同程度的克服传统唯物论和辩证法所存在的上述局限。因而,这些相应的科学和哲学的成果能够成为我们建构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前提。

按照我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曾经给出的概括和总结:当代“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和方法基于对世界的物质性和信息性双重存在模式的规定和认同,更强调从现存事物的结构组织和关系网络模式、生成演化程序和建构过程模式中去把握和描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属性,更强调将现存事物(包括人为设定的符号)的结构、关系、程序和过程作为信息的载体或符码,并由此破译出其中蕴涵着的关于事物历史状态、现实关系、未来趋向等间接存在的内容。另外,信息、系统、复杂性方法还更强调事物及其发展的差异性、变易性、多元协同性、对立兼容性、全息蕴涵性、动态性、演进性、自生性、整体性、非线性、无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非决定性的韵味。”[3]在此基础上,当代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和方法还更多强调了整体性和还原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之间的兼容、互补的统一性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中的事物自身派生中介,并通过中介相互改变、相互同化和异化信息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人类历史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超越,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革命性和批判性的本质规定了自身的理论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人类的理论思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

今天读来,马克思主义的领袖人物们当年所说的这样一些话仍然是那样的亲切和现实。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生产一种全新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理应能够真正体现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的精神精华,并必然会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完全不同的内容。

也许,我们有理由说,建立在当代科技革命、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理论以及当代信息哲学所提供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之上的新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将是一种与当代复杂性和信息科学相匹配的具有复杂性、信息性韵味的,更为深刻的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之相对应,我们也可以把之前的各种形态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都相应看成是更多具有简单性色彩的哲学学说。

目前,科学界已经提出了简单性科学范式和复杂性科学范式的比较性和对应性的说法。也许,我们有理由从这两个不同范式相互比较和对应的视角出发,把以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称为简单唯物论、简单辩证法或简单辩证唯物主义学说,而相应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将要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称为复杂唯物论、复杂辩证法或复杂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以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中不包含复杂性因素和韵味的内容,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将要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就可能一下子完全达到真正复杂性哲学所应当具有的复杂性程度,正如,目前的复杂性科学同样也未能完全达到它所应当具有的那种复杂性的程度一样。

人类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的具体过程只能是这样:人类知识中的简单性、片面性、绝对化的因素和韵味的克服,复杂性、全面性、辩证性的因素和韵味的增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没有止境的、无穷延续的过程。

其实,真正的复杂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是统一的。人类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已经可以清晰地显示,在人类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中,复杂性和辩证性思维的因素都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但总的来看,以往的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无论冠以怎样的名称,其简单性的成份总是占据有比较大的比例,就是那些被称作为辩证法的思想,其宗旨虽然是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简单性和片面性,但是,囿于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阶段性局限其简单性的成份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列宁当年曾经针对当时科学的发展给唯物论学说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变革唯物论学说的新任务,并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分娩是痛苦的。除了生下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生物,它必然会产出一些死东西,一些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的废物。”[6]

固然,现代科学中仍然不乏具有各类不同程度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如,现代宇宙学中关于“宇宙起源于无”的“宇宙开端”的观念,超弦理论关于宇宙微观构件大小极限的普朗克空间尺度(10-33厘米)的设定,等等,据此,也可以导致各类形而上学韵味很浓的哲学观念的诞生和延续,但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科学思维方式却深刻孕育在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崛起和发展之中。人类当代科学所孕育的这样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给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据此,我们也可以说,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正在生产一种全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而这一全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将会充分展示它与复杂性思维、信息思维所具有的一致性关系,并因而把历史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为具有复杂性和信息韵味的复杂辩证唯物主义。

[1]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76-17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4.

[3] 邬焜.古代哲学中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希腊·中国·印度[J].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1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284.

[6]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9.

(责任编辑:司国安)

Basic Theory of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ity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Thinking

WU Ku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In modern times, although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philosophy went through from the process of entity realism to field energy realism,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r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lways has its simple features. We can put the Marxist philosophy as the first history form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omplexity science, 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historical form of philosoph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 second history form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y will fully demonstrate the consistency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plexity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thinking, and thus developing the simpl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o complex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aterialism; Dialectics; simplicity; complexity; historical form

10.15896/j.xjtuskxb.201603002

2015-04-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96)

邬焜(1953- ),男,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B08

A

1008-245X(2016)03-0009-05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