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尼游记(四)

2016-02-19 00:40欧阳无畏著韩敬山校注整理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欧阳无畏著,韩敬山校注整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藏尼游记(四)

欧阳无畏著,韩敬山校注整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本篇为欧阳无畏自西藏萨迦经定日进入尼泊尔国境的纪程,沿途触景生情地写下所经土地上发生的史事。如清朝乾隆辛亥之役的细节、钦差大臣出巡后藏的行辕公馆、中央驻后藏军事机构与设施的规模、沿途碉堡烽燧的遗址、后藏粮台依国防需要存储的巨量粮食以及清军驱逐廓尔喀后始建的关帝庙香火依然旺盛都是他书难见的历史讲述。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侣的欧阳无畏,在苦辛行路中看清西藏地方“实际统治者是寺院,而非官吏”,对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奉行的“贼内而疏外”之策深感痛心。此外,在其进入尼泊尔国境后,对沿途精细的田野深描,发展景况都做了图景式誊文,使这部历史人类学高原笔记的跨境书写愈发弥贵。

民国时期;欧阳无畏;西藏;尼泊尔;游记

按 语:为忠实原文,便于研究,故全文照录。对于其中因字迹潦草经反复查核依然难以识别的少数文字以□表示;因原稿几无标点符号,现予以断句和标点;原文为繁体字,现均改为对应简体字。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校注者正在台湾访学,查阅到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所存1952年“蒙藏委员会”的手抄本,字迹颇清晰。故自本期始,校注者将采用两个版本参考,以期最大限度减少错讹。

五、由萨迦到定日[1]

南边诸道

此道沿途皆竖有路程石墩,起协噶尔[2]迄江孜[3],据云民国二十三年[4]时始修立,在擦绒洗噶[5]为一〇一里,萨迦为七五里。自萨迦西南行,溯耶隆藏布河峪上行四英里,路标七一里,左折正南行,河水见西南两源,涉其交点,溯西源北岸,西进峪,复南涉水,登鹤泣山,山口路标六五里。相传萨迦[6]初修寺时,运木过此,忽闻鹤泣,故名。山不险峻,然为西藏南部一重要分水界限,[7]山北诸水属藏江流域,山南之水,则南下汇为匝噶藏布河[8]流往印度矣。

未几,穿过曲须庄,路标六一里,左山并列七雪峰,[9]形如尖筍,大小高低皆一,殊雄丽可喜。行八里,至马贾,[10]路标五三里,沿途农地,尽黄沙土壤,田间多纵横大石,[11]耕种尽费人力,藏人在此种地上垦殖,实已尽最大之努力矣。

过马贾后,峪形稍宽,成一大滩,滩名牛哭。滩中五〇里路标处,仍一小庄,大道于此左右岐出。左道对此庄之东南峪名曰雄铺者,进峪翻雄巴拉山,至寄隆[12]峪地为一日程,由此又分为二:一经朵札[13],鹿马赴干壩[14],即萨迦经克武赴干壩之途,另一自寄隆经巴摩朵哲、岗髯、逾拉琼至定结[15]共两日程,而自萨迦赴协噶尔、定日之道,则仍在牛哭滩南行,顺细流下,出滩之南端,山势复合,折而西南行,便荒凉不堪,非至尖宿[16]处,不见人户矣。

约莫四小时,始睹一湾桥横跨水上,头桥崖锥上孑然独户,为守路差丁住所。藏政府建以防守者也。守者给以口粮,命贮积柴粪,以备过往尖宿炊爨之需,盖因此处常有抢劫之事,而宿站两距尤复写悬,设此以便行旅者也。

如遇弯桥沿东岸行,则为哥恰、康贡,由此偏东行则为擦岗见、检卜,至热匝热本之地,南行逾拉巴拉山后,绕鱼日、推门,沿流下至喀尔大,则可直下印度矣。

定日之途则无须过桥,仍傍西岸西南行,沿途沙丘起伏,峪水至此得名为格巴士林,约十余里经接玛塘,义为沙滩,有热水一股,自正西流来,如顺此热水西经宜夏尔[17]越章波拉山,经章波则、串誐,而至协噶尔,仅二日程。惟石山光秃,草木不生,冬令沿格巴士林河峪之路大雪封锁后,始不得不由此道,否则有绕麓之途,可得水草。其途经接玛塘,滩中沙包垒垒,无虑数千,野刺丛簇,如置身荒凉乱冢中。滩完,涉饱曲水,此水自章波拉山东南向流注入格巴士林。未几,见对岸洗林水,由东注入,其稍下则朋曲河自西峪流出,与格巴士林汇合后,称坚仁巴噶,再下则为流往印度之匝噶藏布矣。[18]

朋曲流域

西折进峪,溯朋曲北岸行,约二十余里,至翠哥儿。

翠哥儿乃一湖,主要水源自南方之喀尔大雪峰流下之雪水,该峰所在,颇近接摩隆,地名曰吉拉山。乾隆辛亥之役,[19]廓尔喀经此遁回,冻毙千数百人,其外即喜马拉雅南麓之瓦隆沟,原属我国西藏领土之一部分,不知何后属尼泊尔矣!

朋曲之水,亦流经湖中,湖之北坡浅坳内一庄,名曰穷饱,为萨迦赴定日之中途,其地东至穷堆,把摩朵哲以赴定结,故又为定日、喀尔大、定结、干壩等南边诸地联络之要地。如出喀尔大经瓦隆沟以赴尼、印,则穷饱更属必经,是故前清时颇重视此地,钦差大臣出巡,必莅稍驻。现尚遗下早年所建之行辕公馆,即藏语所呼为贾康者也。壬子变时,曾毁于兵,但其后藏人以其便于政治上之情报传递,稍稍存复其制,已经重建,非复本来面目矣。

自穷饱西北西行,经一坦原,约二十里,正西行,过策旺誐,峪势复窄,傍水登崖,崖上路标为六里,自牛哭滩迄此始复见路标。又行十余里,右折入北峪,峪水名罗罗,[20]南流注入朋曲,罗罗东岸一庄,名班巴,庄前涉水,登西岸上坡,则协噶尔宗巍峙峰尖,赫然在望矣。

若在罗罗峪自班巴北行,经罗罗庄、札嘉、札铺、越贾错拉山至拉孜,凡四日。

协噶尔之寺院,名曰协噶尔雀丹,有僧三百余,属色拉寺之昧札仓,主持之职曰堪穷,由昧札仓向藏政府保荐简放。[21]此道沿途田产人民,百分之六七十,胥隶该寺,故寺院颇富厚,协噶尔宗遂相形见拙。据闻宗官颇清苦,时向该寺乞贷,不免事权旁落,遇事辄须俯首帖耳听命于堪穷[22]之指挥。盖协噶尔之实际统治者是寺院,而非官吏也。

协噶尔宗当前清时,后藏粮台设有谷仓,今仍存其旧。据土人估计,迄今仓中尚余十余万克(每克约合二斗八升之谱,此地之克较拉萨为大)。

协噶尔之路标,起自济隆,即此为一六六里,自协噶尔南一庄名朵接者,涉协曲水[23],越南岗,仍西溯朋曲北岸行,始为赴定日之大道,河稍向南屈折,曲流处恰当北岸匝日山之麓,崖悬而逼水,岸遂绝,涉朋曲傍南岸行,北望该山,千峰万壑,秀拔雄健,据云山间有一百八庙,盖亦风景地也。

未几,至提拉同,悬崖上碉堡危峙,崖下一庄,名匝哥,自此沿途碉堡烽燧遗址不断,全都圮坏。至梅摩,路标一四九里,年巴庄后不久即出峪,现一广袤大滩,峪前一水自南流入朋曲,名曰髯曲藏布,此即定日盆地[24]之东首也。

髯曲上原有桥,圮毁不可行。涉水,即抵定日,路标一三四里。

自萨迦至此,中途无高山急坡,除宜夏尔一段多沙外,其余皆土坚路平!尤其朋曲两岸,竟有天然之汽车路,惟站距过远,非至宿处不见农村人户,荒弃之状,颇为显著耳。

定日

定日盆地东西约七十里,南北约四十五里,北部诸山,其脉自岗底斯大雪峰[25]东南蜿蜒走经荣哈迤逦东来,为藏江与朋曲之分水岭。在盆地范围中之山名,西北为洋誐拉、为笃举,正北为运动,东北即匝日,南部诸山皆属希马拉雅山脉,而埃佛勒斯峰[26]即在东南盆地之外邻,余山名:东南为吉拉,正南为囊布拉,西南为戎辖雪山,正西为通拉,各山皆荒凉深峪,富蓄雪水,訇庞四下,全流盆地中,至东北隅始汇总为朋曲之始。盆地中温度颇佳,且藉雪水灌溉之功,牧草丰富,已垦之地,收获不薄。惜盆地中统共仅二十余村,合计耕种面积,尚不足千分之一。其地交通东赴协噶尔,东南经札什宗、隆昧、逾吉拉山至喀尔大为三站。正南经囊布拉雪山三日即赴空布峪,更由此峪可通尼赴印。西南经窝兰誐,桑木寺至戎辖[27]为三站,亦赴尼之大道,正西经朗果,逾通拉山以赴聂拉木为五站。西北仍由朗果逾笃举拉山经莽噶布藏、莽噶布堆再逾洋誐拉山经波戎巴、叠古荐、撤喜、琼噶尔寺至宗喀(或名荣哈)。由此南赴济隆,北赴萨噶,都为大道。正北经苏祖铺、鱼见则至桑桑。另一平行此道之路,则逾运动山以通昂仁,总计四周八隘,尤以喀尔大、空布、绒夏、聂拉木、宗喀都为通印、尼要道,在国防上以一地而绾五口之毂。

定日实为西藏对尼第一重镇,故前清乾隆末年,于平定廓尔喀兵乱后,即于此设镇焉。

盆地东北隅,突起一小山,作半卵形,山行南北较长,即名定日,其义为“定”之声音变成之山。相传昔有魔作崇于此,经大瑜伽师荡巴桑结[28]自朗果山洞中掷石击毙。石落地,其声“定”然,立成此山,故名之曰定日。日者山之藏语也。

东麓民居二百余户聚居处,名曰岗噶,其地妇女装饰又异于拉萨、日喀则,头上之架扎,乃一简单之弓状弯弦,扎细辫间,垂于脑后,行时上下闪曳可厌,而其围裙藏语名谓邦达者,复纤于身后,不同他处之覆于前摆也。犹七八户汉族遗裔,皆前清驻防定日制营兵丁之后,惟都同化于土著,不能道只字汉语,生活艰困,闻有得为藏政府驻定官吏之厨子者,即为小康之家矣。

山上筑方城,雉堞[29]整齐完好,即前清汛汎地[30]也。清时于此驻把总一,外委一,制营兵四十名,城内建有把总衙门、营房,现仍保存其遗址,墙壁宛然,犹能约畟[31]辨似其大堂、二堂、厢厅所在,营房中兵士之炕台灶灰,零乱如洗,所有樑栋椽柱,全被藏人窃取净尽,所有建筑,无有一有屋顶者,惟关帝庙[32]则丝毫未损,香火犹不绝。山上之东北麓有贾康一宅,院宇宏敞,亦变后所重建。现藏政府于此设稽恰代本,义为总兵一员,职四品,原先亦稍驻藏兵,但自康藏战事起后,所有兵士悉数调往西康作战。民国十八年藏尼交恶[33]时,定日空无一兵一卒,如尼果来侵,则旬日之间即长驱而抵日喀则,皆属无人之境。西藏国防乃东拒而西迎,贼内而疏外之政策,诚不胜浩叹!

六、空布峪至尼京加德满都

囊布拉

定日西行二里,为德萨,乃属于萨迦圆满宫之一农庄,由此南行经西伯、萨拉、窝兰誐、协朵昧、夏昧、夏堆,约四十里后,进南峪,非复平地矣。

踰拉耶,乃一横峦顺髯曲藏布上游之西岸行。未几,一杉板木桥横水上,桥名卢仔,义为牧羊。杉板厚而长直,料知前途将有森林佳境,过桥始见。桥西岸南近有一东西向峪,进该峪翻雪山则至绒夏仅一日程。桥之东岸东去则至杂窝仁波,为红教大寺,[34]其寺适在埃佛勒斯峰之东北麓,颇多圣迹[35]。仍南行数里,则为嘉武髯小庄,为通空布峪以赴尼之道。故髯曲藏布河上之牧羊桥,实为绒夏、空布、杂窝仁波三道之岐点也。

嘉武髯村中仅十余户地,无稼穑,畜牧以生,惟以空布峪中往来脚贩甚多,为之肩负行囊商货,食苦力以活者,约过村人之半数。查此处为定日最南之庄村,其民皆奉差守土,进出边界之人,皆须在村保处交割定日所发给之单证,否则不得通过。每年春夏之交及秋末,皆有大集,届时空布、绒夏、[36]定日各地商贩皆集,本村居民亦预期贮货至期交易,博微利以赡家,故村人生计颇不恶。集期之主要商物,为藏北运至定日之盐及尼米[37],空布土产之洋芋、纸张等物。

过嘉武髯后,绝对不能骑马,其南有一雪峰,名觉嬷热桑,峰下即路,地名曰邦陲。自此海拔增度甚速,行人殊易感觉空气之由浓厚而渐臻稀薄,喘气不休。约四里,过一石板小桥,又四里,则觉嬷热桑已撂于脑后。南向登坡,道上尽花岗碎石,坡间寒气逼人,不见生物。又五里,左折东行,复东南行,则进入冰川地带,又约七里,坡间稍现平坦,道傍有石垒板脊房屋一间,此因雪山两麓窎[38]悬,山间前后三日无人烟居户,故筑此以备踰山行旅之临时宿处。此种空屋,藏语呼之为种康,义为客舍,然投宿者仍须携带柴粪,否则无由举炊裹腹也。

过种康,登急坡,足下花岗碎石渐薄,易为冰路,渐登渐厚,人履冰上,时刻须防厚冰罅处,有时或穿过冰峡,则左右冰嶂壁立千仞,而中仅容单人,仰视则天色与冰色不分。有时大冰横阻,冰水冲流其足,因豁通成洞,行人即涉水钻洞,如经水晶宫门,出门返视,则若冰山之小隧,匍匐出洞者,如蠕蠕灰鼠也。

自此海拔愈高,呼吸艰困,愈气喘,与其谓之爬山,毋宁谓之爬冰。稍高处回首,一瞰来路,则不知所由,但见冰峰丛簇,高者矗入云际,不见其尖。大者广袤千顷,不见一石,或龟裂深处不见底,或若豁泓潴为湖,冰水澄碧可鑑毫发。湖周围之冰,时而昂立如狮虎之搏人,时而偃伏如蛇象之嫩呵。或如魔鬼之暗影横遮,或如新娘之轻纱披拂。大者、高者如共工氏触不周山之首,如巨无霸穿衣之镜,如炼丹之九天玄炉,如悟空之定海神针;细者、小者如玲珑假山,瘦削如繣[39]针,如新笋,如笔架。或收敛如出浴处女隐裸莲趺,或舒散如艳舞妖姬妙张草裙,刹那冰国,幻光电影,景象亿兆,尽五洲万国之语言,不能尽言;穷张颠、道子之神妙,能传其貌而不能传其神。柯达、蔡伊、司康[40]能摄其皮而不能摄其骨,此犹就其静者、止者而论,甚者十余吨之大冰,坼裂罅落,则訇然如飞机之掷巨弹,爆炸如亚克隆机之从空毁灭,如陨石之暴降,有时细块飘零,矴冬如玉磐之清越,霎过如回力球[41]之疾逸,如和氏璧[42]之碎璞四迸,如美人之香唾清扬,尽世上之留声机未灌此音,合此音此景,极世上传真电影之工,无此佳片,可谓观听之极限矣。

更爬一层冰,则足下石块匿迹,冰层亦渐被雪覆压,左右之峰相逼,而顶上之天亦小,银宫晶殿,无色世界。噫嘻!此何地耶?囊布拉山口也!

阳光初曦,诸峰之顶,金亮闪耀,目痛不可复睁,[43]摸索以登。至此,谓之爬冰,毋宁谓之滚雪!

返瞰来途,冰峰蒙茸,疏云笼罩,云气冒雪翻腾。雪光由云隙偷射,茫茫灏灏,无天无日,无覆无根,缥缈不知所终。自然界之自由,莫此为雄!

更登,则雪愈深,而雪下之冰层更厚。雪覆坚冰,不睹罅阱之栏径,失足陷坠,人随足倾,寒冰地狱,现实丧身。前人足迹,后行遵辙之所由经,不紧相随,踪灭辙断,必迷误入雪坑,雪立灭顶而伤生!如误,傍雪峰麓壁,雪坠时立葬活人,安危限于咫尺,生死决于俄顷。尼采曰:“人生最宝贵之经验,为与生命作骰子戏!”[44]

雪山巡礼客,有是乎!有是乎!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囊布拉之顶,有鄂博经幡咒帜如乘鸾女子鬓乱钗横,自邦隆之种康至此,不足十五里,足健者亦须四小时始达山口,应为中国对尼之国界,藏人于此无有异议,而尼人则认嘉武髯南四里之石板小桥为藏尼之界,尚有争论。然而吾人不能不坚持山口之鄂博为藏尼之自然界标也!

鄂博之左一峪,尤窄险。进峪东行,不半日,即至天下第一高峰之埃佛勒斯,藏语呼之为接摩隆。接摩之义为女王,隆为峪,为小域之义,如雅洁其修辞,而拟译此峰之名应曰:“瑶母峰”。英人予其名为埃佛勒斯,甚无谓也!神话中言峰顶为佛法密乘中一切双身佛母总持之金刚瑜伽母所居之宫殿,人迹不能至。设能攀至一谒佛母,得秘诀真传,即可立身成佛。是故英人年年攀登,终不能跻及其巅,因其为外道故也。惟英人攀登此峰,至某一定高度后,即立高标。又高攀若干,则又立之。现已立六标,如从囊布拉东峪去,适抵其第四标处,大约已逾七千公尺,其毅力殊堪惊人!惟英人探险此峰者多由大吉岭出发,先至干壩、定结经喀尔大至杂窝仁波。从峰北麓上爬,尚无取道囊布拉者。据土老言,囊布拉迄今尚未经一外人足迹踏过,故外人探险记载中,尚无囊布拉一名辞也。

自囊布拉山南下,坡陡绝,足跟踬痛,初下时仍踏积雪,次即见冰块与碎石,情形与山北坡差相髣髴,惟南坡冰川不如北坡之伟丽,无突兀地面之冰峰,亦少大段之光冰层,或因南坡气候较温,积冰较易融化之故欤?但南坡冰川多裂罅,及横阻道路之小湖,左右峰上,常有巨大雪城,及岩石崩落,故道路更险。与其谓之道路,毋宁谓之无路可走!悬坡间凡有一掌大之石片可以落足者,即为路矣!

行旅之艰困,莫可言状。陡坡上大量碎石之突然离散而滚落,冰川罅裂之随时豁分,左右峰顶巨雪之崩塌,高处岩石因风雨劘蚀而随时剥落吼掷,逢冰罅梗道,则磐绕以避,冰湖横阻,则旋转以出。高峰东峙之下,则岗峦错综交杂,脉相纷乱。每每路断,则跨岭逾岗,多至六七次,其尤难者,则今年之路,非去岁曾经。此月之途,下月不识,随时辟路,随时迹没。冰罅之形成,冰流之冲击,雪崩、崖塌,同具破坏功能,地形之变动巨大而急剧,非附近生长之土著,不易深入此中。其有视雪山冰川如康庄,察地形而知事险,验冰雪而得前进之途,由经验而成习惯。忍饥渴,耐劳苦,无论男女,勤奋质朴,负重矫捷,活泼勇健之精神毅力,非外间人所能望肩于万一者,其惟空布[45]乎!无怪外人到处探险雪山,负重苦力,多雇空布,足证其能力之高超也。

空布峪

空布峪即指囊布拉山南之沟峪之地,自山口直至初见植物处,约十七八里。脉势稍衍,白沙细砾增多。岗峦皆与左右峰作南北平行,岗下流水亦渐有固定河床可循,岗上亦稍有固定之路。尼国政府曾命修理,但修理虽勤,终不如破坏之烈。岗上道旁,有一石垒围墙,为一不完全之种康。过此峪水合流,得名鹿马,沿流下,约距山口二十五里处,西岸有种康,较山北邦隆之种康宽大而坚实,共有两间。

自此,约略偏东南下行一里,过一木桥,逾小岗下,沟上再过木桥,又上岗,如是凡逾三沟,沟水都注入鹿马水。后沟之西坡上已有农田,高岸沙壤,耕作物以洋芋为主,出沟仍傍鹿马水行。沿东坡岸而下,道右一庄,曰阿尔耶,距种康约二十里。

过阿尔耶后,植物生长渐茂,以圆柏为富,但不能高挺,团簇地面二三尺而已。牛羊遍峪,啸歌时时振起于山巅水涯。六里,道左一庄,名马尔录,圆柏能直立生长。庄前直下陡岸,过桥,水略右折,正南向流。登崖傍岸行二里,崖原广展,亩犬亩攵如棋枰,遍地洋芋、荞麦,农庄甚大,名曰大尔誐。又里余,下崖坡,涧水自西北流阻。过涧桥,圆柏高挺至七八尺或丈余,用以制木椀之达玛树尤富,桦柳更密,都已成林。野花烂铺,幽香沁体。又五里,原更宽,柏苍翠,攒天荫蔽。下一庄,名场墨堆,畦中佳蔬有白菜。庄后崖嶂黝然,壁插如天屏,坎罅六七,皆悬飞瀑珠屑,自峰影树耖间,纷纷散落。峰腰二三小屋,隐蔽瀑后,仰羡神仙楼阁,恍入石谷烟画中。又里余,至汤墨,乃进入完全之森林谷中,云烟雾景,岚光雪色,松杉孤挺,柏榉雄秀,揽之不尽。如囊布拉为无色世界,则此处应为绿的世界矣!

汤墨之崖,南伸一嘴,鹿纳水绕其左麓而外流。路在崖内,约三里,则下嘴坡,汤墨水自西流来,此水源出空布西界之如波林,至此被崖脚阻折南淌。折点过桥,傍其右岸行二里,此水复合于鹿纳,始名为纳且水。又过桥,三里,道左一庄,名曰札磨。又二里,东涧横阻,不能直涉。稍稍折上东峪二里,至涧之上流,过桥,里许,右瞰山坳中一庄,名山兴。又下行四里,抵纳且,人户六十余家,皆以经商为生,农事次要。尼国驻此少尉一名,兵士十四名,专司国境出入检查,并负守土之责,盖入尼之第一处关口也。

自纳且南下坡,弃河岸之路不循,逾东岭下坡入沟,沟水源出杂窝仁波。沟上一桥,名拉则散巴。过之,缘东坡行,未几,纳且之水,自对岸西峪中流汇,冬季水小,则迳自纳且傍该水下行,出此峪合路,毋须逾岭经拉则散巴也。

稍下,过桥行西岸,岸傍盛产花椒,矮树披拂,香气扑鼻,醒人神思。未几,一小庄,名董布,距纳且约八里,初见南瓜四季豆,自此细竹箐密。稍下过桥,至对岸之大巴。又一里,至明错,又半里许,溪水自东横淌。过桥,又里余,复过桥,仍回西岸行里余,至德阳噶波。

以上诸庄,皆二十户内小村。

二里许,过溪桥。又二里,至日密雄,庄较大,约有三十户。又二里为□配德,过溪桥。又二里,至策玛顶,对峪水东岸一庄,名曲察瓦。又连过二溪桥,约二里余,至拉布。拉布以下,峪水澎湃,崖岸都淹,除冬令不复能傍岸行,正道在东岸对庄鱼宁以下,须过桥以趋,但夏秋间则旁绕山道。自拉布庄后,直登坡壁,泞途而崖危,悬绝千丈,下临断涧,里许有溪桥。过后三里,又一溪桥,半里至色窝玛。又五里,崖壁庞大,作八十度角直立,自峰顶削深谷。直一平面,石上流水涓涓,迥无途径,空无攀援,坎凹之处,拄足而过。十余步始跋,惴惴彳亍羊肠高岭间。半里过溪桥,至大德,庄前有摩天崖,矗欹霄汉,一片硕大花岗岩构成,悬瀑从天而降,崖褶横带,瀑便伛偻一仰,而后复踊喷以出。如是上下六七叠顿,始挂垂涧底,伟矣!

出大德,西南向,登旺札什拉山,或名娥董拉,坡道旁有洞,四里登顶,立下山,十里始落深涧,涧上架桥,水大而桥短,半涉而后过桥,石壁崚蹭触鼻,猿揉以升,俯视涧水东下十丈,即直垂成大瀑,仰视不见峰顶,天光黯淡,夹崖合嶂之间,涧底直如眢穽矣!

登坡百余步,怒瀑飞悬,径遂绝。横涉而过,瀑淋没头,前后无路,瀑里捉石攀附二丈余至一坎,始现路。泅登如水凫,涟涟以行。六里,道傍种康,名讲纳萨,又上登四里,遇夹壁大石,挨身而过,过后半里才至山顶。讲纳萨犹苍翠森然,山顶乃迥不见树木,想见其高,回首东望,已不见纳且之水。而山前之水皆不入纳且,岭高则水分,信不诬矣!

相传,此山昔时无路,一高僧始辟山顶时,帽忽飞入空中而没,故得名为厘摩囊髯,藏语厘摩为帽,囊为天空。髯为失,言于天空失帽也。

下山四五十步,见矮树东南行,途坦缓,四里为章噶,有牛厂。其南道侧一崖洞,容二十余人,赶宿不及者投此。折西行,里余,过二木桥,逾阿尔则瓦山,五里余始迹其顶,实一慢坡小岭而已,然坡虽慢而途仍险,每傍崖根鸟道,窄狭不可放步,对面行人相错,必须贴壁侧身挨让。三里,一溪自西流阻横道,名鹿即。过桥,又四里,至鹿即铺,有牛厂。由此正西行,三里现一北沟,云进沟可至窝玛错湖,以湖水色洁白如乳,故得名,为峪中胜迹。良辰佳节,佛教徒来此绕湖修功德者甚多,勤快者日可三十余周,常有慕其胜之外人来游,亦异境也。

折西南行半里,逾小岗,为大小两道,右而小者西趋,为冬季牦牛之僻径,窄狭而远。左而大者南向,为正道。自此下坡,十二里余,有种康,规模宏敞,具楼屋,房舍宽大,左右列配厢散庑,乃尼国王旨令地方修建。新近始落成者,蝉声哀唱,蜂蝶翻飞,森林复茂,惜半经火焚,枯枝焦干,触目皆是伤哉!

下行二里,一石,高三丈,长四丈余,镌满嘛呢,字大如斗,填硃色,点置溪树间,殊觉别致。里余,道旁旧种康。又六里许,至一庄,名仁摩,有三十余户。过大德后,至此始见居民,庄后山路即拉布。过桥,鱼宁下行,冬令之途,至此相合。峪水名曰学戎,其正源自庄前西峪中流来,凡厘摩囊髯山南沿途溪涧,皆总汇于此,同向西南流下,始为空布峪中之主要水系。

自仁摩下行,傍学戎左岸,腰坡林木间,二里余,过溪上木桥,如是七里内连过四溪桥。末桥峪土坡上,见桑树一株,干粗如碗,傍植四五皆细小如指。此外,遍觅不得,可谓空谷音。过桑树,一里,对岸有庄,名萨诺木。又里余,村屋连续参差疏落。二里坡间,断断续续,联结为大村,名曰董色札。铁铺甚多,锤之声,远达数里,所出弯刀,驰名此邦。又里余,对峪大水流汇,至此,水名毒特噶邪。噶邪者,尼语水也。岸侧三家村,名曰配林顶玛;对岸之村,名曰冈朵哈。又四里,道旁有沽酒之家,隔河高坡森林中,猿猴啼嬉窜,令人神驰。自是连过二木桥。二里许,田中始见小麦、玉蜀黍、青稞等作物。高坡处三四西式大楼,耸峙处,即帕隆也。

空布原属西藏,咸丰五年乙卯(西历一八五五),藏尼交恶,廓尔喀派兵强占此地,遂成既成事实,空布峪永沦于尼,迄今已八十余年。其地东至邦波接,南至帕隆,南约半日程之峪桥,西迄如波林,北界囊布拉,面积约二万万里,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起囊布拉,迄拉则散巴,称空布;中部起拉则散巴,迄旺札什拉山与厘摩囊髯山间涧底峪桥,称把尔喀,自此以下称学戍,或称夏巴,合三部总称为夏空。峪地道途危险,旺札什拉与厘摩囊髯两山尤甚,悬崖间蹴足处仅容寸趾,盘屈转折处,径常断,以短木横崖穴,搭跳板以续,失足则体粉碎。惟帕隆以下,道路平夷,直至印度北边仅六日。又四日,可至火车站,西赴尼,北赴藏,途皆艰难,交通虽恶而非锢塞,盖孤远而不僻陋之山国也。

下半峪黄土冲积甚厚,仁摩以下,石山几不现,林木繁富,松杉尤为天然利。然多有砍伐,无复注意栽植者,峪中农地皆牺牲森林所得来者也。农庄多在汤墨以下,洋芋为主要粮食,故田中作物以此为最多。全峪地利,究竟如何完全为不可猜之谜,盖其地迄今犹在处女期也。

土著为西藏族之支系,文字、语言、宗教、风俗俱不异,血统亦藏族之胤。相传其民之始祖,乃西康甘孜之木黎人,随福康安[46]大军征尼所遗留者,后裔自称夏巴。夏巴者,意为东方人,言其先来自东也。或曰其地处尼国之东,故曰夏巴,未悉熟是。其称尼廓之族为戎巴,戎者藏语低卑洼峪之意,反言则夏巴,自高原之人也。迄今尼国于此尚未设官治理,政事一委于夏巴之豪族名喇嘛桑结者,每岁秋,由该族亲赴各地收取人丁税,有田产者另缴地税。率都轻微,无苛扰,集齐后送解尼政府呈纳。简而不烦,因便以治,颇有王道乐土之风。坏之余,颇善经商,夏则北逾雪山,冬则南下五叩,进出自由,无盘查杂税之苦。熙熙怡怡,生活舒适。彼辈入藏,见藏人之呻吟,宛转于苛政暴税,差徭重赋之下,深自庆幸得为尼国人民,否则亦将同受摧残,影响所及,遂令西藏人民,涎羡无已。边地往往有甘抛祖域以流入空布世居者。民国十八年,藏尼交恶,险至构兵,其因实起于一夏巴商人名接波[47]者,在拉萨经商,因房租细事,被达赖仗死。[48]接波之父,即为一自西藏移居夏空之人。在血统上,接波原应属藏,但彼供词完全不承认此层,遂激起尼国出面干涉。由此而事态扩大。若非吾中央早日派员赴尼调解,则戎祸不知伊于胡底矣。观此,亦足见藏政府之无能,暨边地人心之向背矣!

查藏尼间,尚有所谓一八五五年之条约一纸,约中规定藏方允许尼国得派官常驻拉萨、江孜、日喀则、聂拉木四地,以便保护尼国商民,而尼民之诉讼,直接由尼员审理,藏方不得干涉。于是,尼国在藏遂享有领事裁判之特权。尼为吾属国,藏为吾直属领土,世上竟有外藩臣国,在天朝上邦境内享受帝国主义式之不平等权利者,宁非咄咄怪事!虽云藏尼之背景强弱悬殊,然当时之驻藏钦差大臣之昏聩尸位,其肉宁足食乎!该约又规定:西藏每年须纳岁币二万廓元于尼,作为赔偿,迄今犹年年秋后由定日稽恰代本派员赉送。藏之事尼,直如进贡小邦之臣属大国,为西藏之主人翁者,宁不羞愧怵傈,痛悲死耶!

尼国东境之横断旅行

夏空道路,嘛呢堆络绎,其四周俱砌石台,备行人休坐,释负憩之用。帕隆以西,石板镌刻,尤佳。沿途留览,足遣枯闷,途亦颇不崎岖,如冬令水小、河冰冻结时,尚可骑马。然究竟不如步行之便也。

下帕隆西坡后,过沟桥,进西峪,道旁植桃,累累初实。顺溪水上行,至拉巴顶玛庄后,西逾配接拉山,至誐窝皆黄泥路。天雨泞滑,三十里间须费整日之力。自此赴尼京之道,横岭重重,每山即涉水,涉而又跋,道途轨迹,恰成波浪面,实喜马拉雅南峪之一段横断旅行也。

由誐窝西行,再登果拉山。下坡,丰腰一小庄名拉勒。再行至峪底,初见稻田,分秧殊不工整,杂草丛生,耕作能力不及我国农夫远甚。峪水名黎哥拉,哥拉者,廓尔喀语河也。沿河北溯,里许,河上铁索横缆,经线仅两链,垂直纬铁多有脱落,搭板铁相距都过丈,桥板两端颇不平稳,板后腐旧,过时摇曳。有失足淹坠之虞。过桥后,稍南向下,穿行稻田阡陌间,没半身,足插泥水,迈步颇苦。幸不久即右折登坡,乃一浅坳,溪水横阻,一长木置水西岸之大石上,成独木桥。过之,西北向登山,山腰之地,名曰绛玛。其顶,乃夏巴与廓尔喀族之分界。然两族多此岭杂居同垦,是故此段土著言语,乃不能保持其祖先之原来正统,成为一种夏巴语与廓语之混合方言。近日夏巴人且多读廓尔喀文,无不流畅廓语,民族界限,渐渐消泯矣。

自绛玛山顶迤西,嘛呢堆稀少,以至于不复见,即有休座石台,亦无镌经石刻矣。西北下坡,半山独户小庄,名他大勒。复西北下,至峪底,铁索桥迎面,但不过桥而南折。沿河而下,河名密赞哥拉。数里,抵一大集,名密赞,自誐窝抵此,约百里,山路足两日程。集中街道,都石板铺砌,街旁商店林立,约百余家,所售多布匹、盐糖、烟草、杂货等物。惟劣货充斥,想见其经济侵略之无孔不入也。

铁铺锤声,送行人出镇。南向不数步,西折过铁索,登山。稍登,遇溪水,过独木桥。至顶,前瞰左右两涧,略自正西及西北两沟流出,合于山麓,复东下注入密赞哥拉。下山过右涧之独木桥,绕过两沟间之麓脚,折入左沟,溯左涧西行。未几,过独木桥,行涧水之南岸而抵希日窝玛。

自密赞至此,约五十里,无急坡危崖,耕地作物,见甘蔗,园圃多条竹,粗如臂,高数丈,碧翠阴森,一如江南五岭风味。

由此西行,登鸡史巴尼占髯,占髯者,廓语山也。山下层陂绿尽,乃最美丽之水稻梯田也。下山连过二小溪上之独木桥,经诺木朵察直庄,乃落峪底,此峪名巴斯蒂,峪中患虎,道途颇不靖。峪水名巴斯蒂哥拉,河上有西式之铜架铁索,盖悬桥也。其制,两岸以工字钢坚高架,铁索皆细铁丝纽绞成股,粗如指,十余股合纽成弔索,粗过臂。架顶,索端复垂落及地,以绞盘齕紧,埋置岸上。周围复砌砖石成坚垛,严封密合,无隙松脱。索既悬空,中弯下如弧,依其弧曲截铁条不一,其短长愈近岸则条愈长,依序垂挂悬索上,如是始能平其底。然后,以工字钢联缚铁条底端成经纬,铺上木板则桥成矣。

桥面平展舒直,桥身坚稳,无复摇曳,可以通骑。尼人呼此种钢架铁索为卜尔,其国尚不能自建。此桥乃成于苏格兰之约翰汉德森工程公司之手。过桥,坡间一大种康,由此上登基喇帝匝卜占髯山,一小集,名达尔噶。下山,基然结哥拉横阻,稍北行,过河上之旧式铁索,朽败尤甚于黎哥拉之铁索。至西岸,即登山,道左一崖洞,可容十余人。赶宿不及者憩此,地名曰巴直古直。此山乃一东西行脉之支脊,道即在脊上。向西行,左右俯视,皆东流涧水,躍然怦然,注入基然结哥拉中。行尽此脊,即至基大日山之顶,一庄,名曰颇哲。下山,傍峪溪之南岸行。未几,过独木桥,改至北岸行。经丕的小庄,涉一横溪,其前又一溪,过独木桥,至黎森哥庄。庄后落峪,峪水即名黎森哥哥拉。其上有钢架铁索,过后登坡经迦拉巴直小村,而逾加拉巴直占髯山。下山为窝波尔村,村前之水名窝波尔哥拉,水上横独木桥。过之,重又登山,经宁加里村而逾宁加里占髯山。下山则折而南行,约十余里复西折,二里又南折,四五里忽左折,东向行一段约三里,又回折向南,盖路势随山势,故多屈折。自宁加里山以东,基大日山以西,诸峪之水,皆注入黎森哥哥拉,其下游复入于薄哲河。自黎森哥峪后,森林渐稀,农田面积增大,两山坡间,层层叠叠,皆绿杆金穗。凉风送过,稻香扑鼻,田园中香蕉、橙橘、毛豆、南瓜、番瓠、辣椒,皆有种植。惟土著鸠舌[49]之音,无复通意,殊为漫漫长途减少风情不少也。

自是一连数村,为帝剌瓦里。西折下山,蚤八斯、聂巴的,复折北下,直落山脚,乃至薄哲[50]。其北,聂巴的之峪水流来,西北擦哥拉注下,滚滚滔滔,顿成大渎。横断诸峪之水无不总汇,随之归入恒河。聂巴的水上,一钢架铁索,入薄哲河口,又一钢架铁索一直一横,咫尺之地,连过两桥,薄哲形势之要,全系于此。屹然为尼国东部第一关隘重镇。

薄哲河中,数见舟,其舟乃一根整木,空其中而成,长二丈,宽不过尺,溶漪中流,殊有太古风味。

西北行,斜进擦哥拉峪。傍左岸上溯,渐登山,约四十里,始跻其巅,一大庄名曰薄雪亚。下山仍西北行,为薄雪亚之下庄,见南麓大平峪,峦壑远抱,渠洫纵横,稻畦遍野,庄村密茂。下至峪中,循北边缘傍麓西进,所经平地村庄,依次为盘丝果儿、他大勒、麻新巴直、匝哈尔。自此复进峪,登鄂毕山,四十余里始至顶,望见即古河,聚诸壑之水西南淌出,其下游当亦汇归恒河,惟与薄哲河异趋耳。

逾鄂毕山后下坡,未几,即至南无佛陀,有佛庙浮屠铜铸,高三丈。朝拜者甚众,市周街道纯用青石板铺砌,光洁华亮,颇有中国内地县市风。渐行出峪,至巴尼巴镇,居民鳞次栉比,商肆亦数百家,电话、电灯、长途汽车悉通于此,盖彼邦畿辅之地也。自此村庄炊烟相望,道途平坦,大镇如誐萨、巴特高,皆要地。巴特高且驻兵营,约一团之众,其西五十里,即尼京加德满都也。

横断之旅行于是告终。

(未完待续)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定日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的定日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穆朗玛峰脚下,平均海拔5000米。

[2]协噶尔今称协格尔,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协格尔镇,清朝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政权时期始设协格尔宗。1959年7月,由原协格尔宗、定日宗等13个谿卡合并成定日县。1960年,定日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设在协格尔乡协格尔村,海拔4300米。

[3]江孜县行政区划今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其东南部,今省道204线上。

[4]公元1934年。

[5]擦绒·达桑占堆(1888-1959),西藏近代史重要人物。其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新政过程中,坚定地走“亲英”道路以扩充藏军,与西藏的僧侣阶层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1924年,擦绒先后被革去藏军总司令及首席噶伦职。但从文中可知,欧阳无畏所称的地名“擦绒洗噶”实应为“绒辖谿卡”,绒辖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据笔者分析,欧阳无畏将“绒辖”称为“擦绒”,实因为擦绒和龙夏都是西藏近代史重要的人物,龙夏·多吉次杰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成为改革派,组织“求幸福者同盟”,提出废除西藏地方政府噶伦事实上的终身制,要求每隔四年选举一次,遭到大农奴主阶层的强烈反对。1934年,龙夏被逮捕入狱,剜去双目,终身监禁,5年后辞世。

[6]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萨迦是元代西藏地方萨迦政权的政治中心和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发源地,经书、佛像、瓷器、壁画等文物极其丰富,因此萨迦寺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

[7]欧阳无畏所称鹤泣山实为冈底斯山,其山势高耸,但由于青藏高原本身平均海拔就已经超过4000多米,因此从视觉上看此山并不险峻,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分水岭。

[8]今统称雅鲁藏布江,它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藏语意为高山留下的雪水,经过西藏南部地区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9]七座雪峰中最著名的就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第一高峰。除此而外,其余六座雪峰是海拔8516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463米的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以及卓穷峰、章子峰、普莫里峰。

[10]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麻布加乡,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乡。

[11]为自然形式的星月型沙丘,是今天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中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现已开辟为长所沙丘景区,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2]寄隆亦常被写成“济咙”“济隆”“吉仲”,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庄”“欢乐村庄”之意,县政府今驻地宗噶镇。

[13]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多布扎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

[14]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藏语意为“雪山附近”。

[15]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藏语意为“水底长出”。

[16]旅途中的饮食住宿。

[17]今译为尼辖,欧阳无畏所称的沙丘是一大片几十个沙丘独立分布,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现已成为定日县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18]朋曲亦作澎曲,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希夏邦马峰北麓。朋曲河与嘎玛藏布汇合处至朋曲河与错冈清波河汇合处为中国与尼泊尔的界河。

[19]乾隆在位共经历五个辛亥年,欧阳无畏所称辛亥一役,俗称为清反击廓尔喀之战或清平定廓尔喀,这是乾隆年间清朝中央政府于1791年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最终取得彻底胜利,“所向克捷,贼匪望风胆落”(张其勤:《清代藏事辑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97页)。

[20]今称为鲁鲁河。

[21]今称为协格尔曲德寺,始建于1385年,位于协格尔金刚山上。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该寺从原来的各种教派友好相处到统一信奉格鲁派,此后在宗教上划归色拉寺,为其属寺,授权管理色拉寺在这里的领地。昧札仓今译为麦札仓,为色拉寺三大僧院之一,是僧侣学习佛教经典的重要场所。

[22]为西藏地方政府僧官职名,位如四品俗官,多数堪穷实为西藏地方贵族子弟在僧官学校受训一年后升此品级,可直接参与地方具体事务,有较大的实权。

[23]今译为协格尔河。

[24]实为地质学上的岗巴-定日盆地,远古为次深海-浅海环境的沉积,呈现出北深南浅的陆缘海洋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初步探明含有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25]今译为冈底斯山脉,其横贯西藏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为世界之轴,主峰为冈仁波齐峰。藏传佛教以冈底斯为宇宙中心,视为圣地。

[26]今译为珠穆朗玛峰,西方大多称此山峰为埃佛勒斯峰。

[27]今译为绒辖,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

[28]又译为帕·当巴桑结(?-1117),汉译为正觉,为印度僧人。《青史》载:帕·当巴桑结曾经五次前往西藏弘传佛法,并在第五次前往中国内地居住长达12年。1097年自内地返回西藏。其显密智慧精深,对《般若经》研学成就巨大,其所传教法,形成希解派、觉宇派,后人尊称其为此二派别始祖。

[29]指城墙。原文堞字写错。

[30]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皆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汎地。

[31]原文为错造字,此处应为畟,意即整齐。1952年“蒙藏委员会”手抄本将此字直接写成“略”字,看似通顺,实则错误。

[32]欧阳无畏所称的关帝庙实为1792年,清军进藏平定廓尔喀入侵之后,兴建的珠穆朗玛关帝庙,海拔439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关帝庙,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岗噶山顶。其与清军墓、古碉楼、中尼古界碑一起是各民族团结御侮、保卫祖国的历史见证。2014年5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珠穆朗玛关帝庙正式恢复重建。

[33]1929年为藏历土蛇年,因十三世达赖喇嘛下令尼泊尔商人缴纳税款,致使双方发生争端。随即西藏地方政府派出警察闯入尼泊尔驻拉萨代表处逮捕身份复杂的杰波夏尔巴。此事件直接引发藏尼危急。尼泊尔学者乌普热提在《藏尼关系1850-1930:希望、挑战和挫折并存的岁月》中,依据尼泊尔政府的档案还原了藏尼纠纷爆发的真实原因:杰波出生于西藏,后来在尼泊尔娶夏尔巴人为妻,夫妻二人在拉萨经商,违反了西藏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烟草买卖,并为尼泊尔驻拉萨代表秘密提供情报。西藏地方政府以其出生于西藏,没有豁免权为由将其判刑。在其被关押19个月后,于1929年8月成功逃脱,躲入尼泊尔驻拉萨代表处。西藏地方警察与代表处交涉无效之后,强行进入代表处,将其再次逮捕,双方矛盾升级,引发危机。

[34]今称绒布寺,海拔5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寺庙全称为“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为僧尼混居寺院,寺院兴盛时拥有600多名僧侣和比丘尼。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巴松乡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度母山顶。

[35]欧阳无畏所称的圣迹主要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石塔等。

[36]今译为绒辖,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

[37]即尼泊尔产之米类。

[38]读吊音,意为深、远。

[39]读化音,象声词,意为破裂声。

[40]1885年,柯达公司在美国推出第一片透明摄影胶片,使用至今。蔡伊今称为蔡司,是一家德国世界级企业,其于1890年就开始生产卡尔蔡司镜头,其镜头具有鲜明的分辨率、细致的描写力、均匀的光圈。司康今称为尼康,是日本一家著名的相机生产商,1932年,其生产的照相机开始跻身于世界著名品牌。上述照相设备,在欧阳无畏的眼中均达不到他所想描绘的图景。

[41]回力球起源于西班牙的巴斯克,是国际公认的快速球赛,比赛时球的速度甚至可达到240千米。由于其速度极快,职业运动员在比赛时都要戴上保护性头盔。

[42]和氏璧又称为荆玉、和璞,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玉,被称为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丞相蔺相如帮助自己国君夺回和氏璧并安好无伤地回到国都邯郸的故事。

[43]欧阳无畏所称实际上是冬季最常见病之一,巨大的环境变化会使眼睛产生巨大的感应。欧阳无畏所描述之雪山世界,使身处其间的人很容易患上雪盲症,医学上统称雪光性眼炎。研究表明,当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雪地上时,由其反射的阳光照射到肉眼后,诱发畏光、流泪、异物感,产生眼睛奇痒、双眼刺痛、视物变形等症状,这是角膜热灼伤引起的视力急剧下降。最好的防护方式是佩戴有色风镜,如果没有防护设施,可将帽檐压低,看着前面人影行进。如果不幸发生雪盲症,可采取卧床休息,冰敷双眼等做法,症状会逐渐消失。

[44]查阅尼采的著作,未能找到这一警句。尼采在《查斯图特拉如是说》中确是谈到了掷骰子,但纵观上下文实与此文无关。

[45]欧阳无畏称之的空布实际上是尼泊尔的孔布。其所说的土著,实际上是夏尔巴人。夏尔巴人聚集在喜马拉雅南侧,在尼泊尔约有十万余人,在中国少量聚居在樟木口岸、定结陈塘、定日绒辖等边境地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来的人。

[46]福康安(1754-1796),满洲镶黄旗人,清乾隆时期名将,为大学士傅恒之子,官至军机大臣。先后平定大小金川、甘肃回民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其常常为国扭转危局,转败为胜,并且每于战后都能妥善办理善后事宜,尤其是对台和对藏事务,都能制定章程,稳定大局,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誉。由于其一生常年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以致不幸病倒,积劳成疾,最终病逝军中,终年42岁。

[47]史书一般写作杰波。

[48]欧阳无畏所说的两事:一是“房租细事”,似不准确,准确的史实是其在拉萨偷贩明令禁止的烟草;二是“被达赖仗死”似不准确,杰波被强行从拉萨代表处逮捕后,被严加审讯,最终受鞭打致死。尼泊尔人视此为受到严重侮辱,关系旋即剑拔弩张。

[49]原为孟子讥讽楚国人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群体。欧阳无畏在此处的意思是指非常遗憾自己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

[50]今尼泊尔波泽布尔。

[特约责任编辑 喜饶尼玛]

[校 对康桂芳]

I266.4

A

1003-8388(2016)06-0071-10

2016-07-21

韩敬山(1974-),男,满族,辽宁金州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转世制度和近现代边疆藏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