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以培养学生为主的专业认证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课题

2016-02-19 13:34郑钢丰朱金波刘海增刘令云周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应用型本科

郑钢丰+朱金波+刘海增+刘令云+周伟

摘要:目前,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结合我校目前实际,已有能源学院、材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的专业认证,因此研究“如何开展以培养学生为主的专业认证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质量内涵,强化质量指标,与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关系,强化质量指标的路径和模式,为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专业认证;应用型本科;高水平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54-02

一、前言

安徽理工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为动力,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地矿、安全学科群为支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狠抓落实,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徽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安徽理工大学在本科质量内涵建设方面,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为了使高等教育办学在现有基础水平之上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康庄大道。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对矿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方向,我校培养的学生可在矿物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我校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及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各专业围绕服务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国家建设对各专业人才的要求。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以煤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支柱产业地位,这不会改变。有关研究显示,即使到2050年,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到50%以上。矿产资源利用事业与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需要煤炭产量逐年增长,煤矿生产面临众多新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急需矿产资源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虽然国家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煤炭行业人才队伍仍然十分短缺,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情况在煤炭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上升。

安徽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具备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培养的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社会需求量大,已经成为我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校能源与安全学院的采矿工程与通风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及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开展以专业认证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之前,将进行周密的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对五个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梳理和归纳,从加强应用型本科质量内涵、强化质量指标力度出发,总结出强化质量指标、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为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

二、调研对象及形式

调研对象为安徽理工大学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五个专业所在学院为主:能源与安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及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等单位;调研形式采取咨询、查阅相关文件、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

三、调研内容及项目

1.调研学生情况。主要表现在招生、学生指导、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和学生转专业等项目上。招生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我校各专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强化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巩固各专业在行业领域的优势地位,扩大社会影响力,在保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以此来吸引优秀考生报考。②招生宣传。学校每年精心编制招生简章、招生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寄发全国28个省市的两千多所重点中学和优秀生源地学校。③“专业级差”录取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障进档考生利益,综合考虑进档考生成绩与专业志愿的关系,我校按“专业级差”的规则进行录取,第一和第二专业志愿级差为3分,以后每两个专业志愿级差分均为1分。同等条件下,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会被优先录取。④设立专业奖学金。多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宣传知名校友事迹等方式,不断扩大优势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吸引知名企业在学校专门设立“国华科技”、“中泰国际”、“欧莱”等专业奖学金,以吸引优秀学子报考我校各专业。⑤实验班培养。为了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自2011级起在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实验班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实行“多课程,少学时,重在培养自学能力”,在专业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此外,实验班学生可优先享受学校教学资源,如在图书借阅方面享受研究生待遇、使用专用自习教室、选修超过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的课程免费、优先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优先推荐出国交流学习等。⑥专业介绍。每年新生入校时,新生专业介绍邀请本专业教师参加,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了解我校设置各专业的办学实力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有明确的认识。

学生指导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本着“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积淀,在学生指导工作方面,逐步形成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教学机构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学生入学时、学习过程中和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制定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指导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专业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指导、社会实践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各专业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估,除考试成绩外,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估、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一致的确认、学生学习状况评估的相关文档目录及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方式。

学生转专业。《安徽理工大学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对学生转专业或转学的申请、审批和学分认定做出明确规定,各专业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

2.调研学生培养目标情况。主要表现在:专业社会需求、学科支撑、性质及定位;培养目标、就业领域、竞争优势、事业发展预测;培养目标实现的评估等项目。

3.调研学生毕业要求状况。主要表现在: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毕业生能力实现的教学过程;毕业生能力达到的评估;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持等项目。

4.调研质量持续改进情况。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社会评价和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改进和调整等项目。

5.调研课程体系状况。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项目。

6.调研师资队伍状况。主要表现在:师资数量与结构、教师信息及专业发展、教师的本科教学投入、教师参与学生指导情况、提升教学质量措施等项目。

7.调研支撑条件状况。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教师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平台建设、规范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措施等项目。

四、时间安排

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启动与筹备。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部署课题调研内容,明确调研目的,制订调研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和成员分工,正式启动课题工作。

2.第二阶段,课题调研。通过咨询、走访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及用人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资料,论证高水平应用本科型大学的强化质量指标及内涵。

3.第三阶段,调研报告撰写。根据收集的资料,经分析、综合、论证等形成调研报告。

4.最后阶段,报告完善及结题。调研报告呈送学校有关部门,进一步听取意见,完善调研报告,上报社省委并结题。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充分认识五个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在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变化及意义等对其他专业的示范作用,把研究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2.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始终将应用型本科质量内涵、强化质量指标贯穿在“以培养学生为主的专业认证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研究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

3.明确职责分工。课题组各成员按照课题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特长(课题组中有五个已通过专业认证专业的课题组成员,有担任过教学院长和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成员)和熟悉教学及人才培养优势,合理筹划,精心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调研任务。

参考文献:

[1]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2]姚韬,王红,佘元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46):28-32.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应用型本科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