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教育为载体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

2016-02-19 13:22高雪依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大学生

高雪依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典型教育因直观性、代表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越来越成为弘扬正气、完善人格的重要工具,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极具必要性。利用典型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应注重选择、总结典型的标准和方法,一是树立典范,二是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和总结典型。同时,正确处理正面与反面、继承与创新、典型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典型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典型教育;大学生;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34-02

典型教育是指运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例,总结、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大家发扬正气,同时解剖、通报反面典型,使人们引以为戒,在思想上敲起警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起到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完善大学生人格的作用,进而做到德育为先,以德兴国。

一、典型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一个迷茫的代名词,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群体。大学生能否成为一个总有高尚品质的人,关系到我国的前途未来。换言之,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会影响国家命运。大学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一方面引领学术风气,另一方面规范道德素养。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由此观之,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培养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问题上,显得更为重要。典型教育是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这是因为:(1)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中,典型教育具有特殊优势。校方大力支持德育教育,表彰德行良好的学生,整顿德行败坏的风气,这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有利条件。(2)典型教育直观、生动、形象,易于收到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3)典型教育在表彰先进事迹、整顿风纪中,可以使学生看到典型事例,感受榜样的力量,在现实中,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德育教育。

二、选择和总结典型的标准和方法

利用典型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和总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这是教育目的实现的前提,是开展典型教育的基础。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往往可以引起巨大反响;而一个不应选用的典型,非但不会带来良好的效应,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恶劣影响。因此,选择和总结什么样的典型作为教育内容,是一项非常慎重而细致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典型是事物基本特征的集中表现,是比一般更突出的东西。也就是说,典型是时代的产物,特征必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正面典型代表奋发向上的力量,反面典型体现消极落后的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讲,在选择典型时,必须注意从时代感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中选取。一方面,所选的正面典型,必须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确有超出一般水平的突出表现。这是因为,和一般的宣讲教育不同,正面典型主要是通过具体事实来感染人,教育人。同时,正面典型之所以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素材,是因为它能够超越一般人所具有的品质,具有一般人暂时做不到的实际行动。正是这种与一般人之间的差距,构成教育作用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所选择的反面典型,要体现时代特征,必须是与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一致的典型事例,即具有倾向性的违纪现象。根据上述标准,在选择和总结典型方法上,要注重两点:一是树立典范,着重发展好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二是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和总结典型。

三、开展典型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关系

1.正确处理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关系。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经常使用的,也是最有特点的教育方法。正面典型用得恰当,能使大学生从那些德馨双备的榜样中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如果同时能够抓好反面典型,会起到让人为之一震的效果,从前人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从惨痛的损失中受到深刻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比,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与生动事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指出: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质”的关系,进行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时,实事求是,不能为了突出效果,而对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过分夸大,也不能对反面典型过分地、不真实地宣传,严重伤害被教育者的感情,使之产生逆反或排拒心理,影响典型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把握好“度”的关系,充分认识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的重要意义:正面典型能够催人奋发向上,反面典型能够使人引以为戒。因此,二者在量上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全面考虑,综合利用。

2.在典型教育的方法上,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期以来,各高校在开展典型教育的过程中,创造多样形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新形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在成长过程中,应以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以全方面发展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成为活动的主角,将成长成才贯彻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

近些年来,在总结过去成功教育的案例,各高校逐渐建立一种新的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大学教育及大学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为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不仅要找寻改革创新方向,更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反思和实践,期许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育人与成才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健全教育机制。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大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和新办法的力度,积极探索,加以实践,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打造一种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的教育体系,增强实效性。

3.正确处理典型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利用典型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主要是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和警戒教育,让他们从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达到融会贯通、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正面典型的例子诸多,带来的积极作用不甚言表。近些年来,频频发生大学生暴力事件,如药家鑫杀人案、南航金城学院学生杀人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这些恶性事件如同一颗惊雷,使人为之一颤,在心惊胆战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事件的本质。本质在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全社会陷入深思与反省。最后,人们觉得根源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不够深入、完整,一些意识薄弱、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在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时,铤而走险,伸出罪恶的双手。我们为那些本该青春明媚却凋零落寞的年轻花蕾惋惜,但更多的是,我们要找寻希望,解救那些迷途的羔羊,需要一种全新的、全面的、高效的方法和体系。随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的改变,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这些工作单靠典型教育是完不成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典型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机结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典型教育而忽视其他教育的作用,进而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体系。

四、典型教育的未来展望

1.社会上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风貌。本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则,我们应该提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从而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塑造人格修养,至关重要。

2.建立校园家庭集体化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逐步加强学校与家庭及社区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情况及心理成长,将思想道德教育延伸至学生可能触及的每个地方、每个环境。

3.大学生成为自我的管理人、家庭的承担者和国家合格的接班人。自我的管理人,意为自我思想的引领者、自我行为的践行者,能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能够做到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实践中赢得价值。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时代环境,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约束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家庭的承担者,意为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成为责任和承诺的践行者。国家合格的接班人,意为肩负国家的使命,挑起民族的重担,为了祖国昌盛,为了民族崛起,不断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强盛提供新鲜血液。

总之,以典型教育为载体开展新时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各高校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工作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只要我们正确地选择典型,认真地总结典型,恰当地运用典型,不断地改进方法,就一定能使典型教育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上取得成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