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西真
普及与提高并重数量和质量齐抓
□庄西真
好多人在决定接受某一阶段教育的时候,总是要问一问,接受教育有什么用,能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这无可厚非。即使没什么用(那是不可能的),能够多上几年学也是好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让更多的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不只是出于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考虑,也是政府为民做的实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这样。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也必将惠及千万个人和家庭。
依照惯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占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的比例,这是一个监测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199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26%,2000年,这一比率提高到42.8%,2010年提高到82.5%,2014年则达到86.5%,2015年可能达到8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如果说“普及”就是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那么,未来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需要在2014年4170多万名高中阶段在校生(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70.2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400.5万人)的规模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别小看这3个百分点,要想达到似乎也不容易,因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以考大学为目的,后者为就业做准备。目前,在多数城市和东部地区,绝大多数适龄青年都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可谓“非贫即农”,这些地区的适龄青年,由于无高中可上、有高中不想上或有高中上不起等原因无法完成高中学业,这需要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好在《建议》提出“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如此,起码能够让那些因贫困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读得起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另外,各级政府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刚刚普九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加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学习的机会。
比数量上的普及更难的是提高质量,特别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实现有质量的普及更非易事。如果没有教育质量的随之提高,普及的意义就大打折扣。普通高中需要提高质量,高中阶段教育的另一半——中等职业教育尤其需要提高质量(普及倒在其次)。就中职而言,提高质量意味着必需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专业情感、个人情趣。具体说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学习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在校学习了解工作背后的知识、原理、规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是训练学生掌握通用技能。按照适用范围,技能可以分为通用技能和专门技能,专门技能是从事某种特定工作需要的技能,比如模具制造技能之于机械工程,混凝土浇筑技能之于建筑工程;通用技能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能,比如信息技能、量测机能、沟通技能。职业学校经过事先周密的计划安排能够训练学生掌握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转换最需要的技能。第三是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职业道德。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其职业价值观、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学校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使学生认识职业岗位、形成职业意识、认同职业规范、养成职业习惯,这对于尽快适应岗位很重要。
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在我国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增进了教育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例如一些职业学校已经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中技术类课程、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又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高校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深入,中职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基础性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施、师资配备上也与普通高中展开合作。可以说,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两类教育之间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协调共生、各美其美的局面。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探索普职融通机制,让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有机会选择职业教育,实现普高向职高的合理有序分流,真正满足初中阶段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责任编辑肖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