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明 梁 毅 王 辉
(1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市 530001;2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贵港市 537100)
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史 明1梁 毅1王 辉2
(1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市 530001;2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贵港市 537100)
目的 探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与传统皮肤牵引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40例,其中治疗组18例采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的Bryant牵引或水平皮肤牵引治疗,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6个月,两组患肢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儿童;股骨干骨折;牵引;夹板
儿童股骨干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尤其对于低龄儿童的股骨干骨折,一致推崇牵引治疗[1]。Bryant牵引作为一种经典的牵引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2],但由于应用胶布直接粘贴在双腿上,极易出现水疱,引起皮疹、溃烂、胶布脱落而影响疗效[3],甚至可以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Volkmann挛缩、皮肤坏死、感觉丧失、肌肉瘫痪、小腿环周性坏死、足及踝坏疽等严重并发症[4,5]。从2009年开始,我们采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并与传统的皮肤牵引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年龄0.25~6岁,平均3.1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1~6 d入院,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股骨干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9例,下1/3骨折10例。骨折类型:横断骨折8例,斜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11例,青枝骨折6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22例。
1.2 方法 治疗组18例采用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的Bryant牵引或水平皮肤牵引治疗。①治疗组:3岁以下患儿均应用双下肢袜套悬吊牵引[6],牵引重量以臀部稍离床面即可;3岁以上根据骨折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的袜套水平牵引,上1/3骨折应用外展屈髋位牵引,中1/3应用中立位牵引,下1/3骨折应用屈膝位牵引。定期床边透视摄片(每周1次),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功能复位后,予可塑性夹板固定于袜套之外,根据复查的X线所提示的骨折端重叠及分离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一般2~5周有骨痂生长后,去除牵引,继续维持可塑性夹板固定。6~8周后开始逐渐练习关节功能和负重行走。②对照组:患儿3岁以内采用Bryant牵引治疗,3岁以上者采用水平皮肤牵引治疗,对照组均采用传统的橡皮膏胶布直接粘贴于患儿下肢皮肤进行牵引,根据骨折端重叠及分离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牵引体位、牵引时间与治疗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①骨折愈合标准[7]:患儿伤后1年随访,成角畸形在X线片正位片<10°,在侧位片<15°,缩短<10 mm。②骨折愈合时间:依据X线片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的时间来确定。③疗效评价标准:患肢功能根据Flynn等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8]:优,双下肢等长,无畸形,各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检查达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良,髋、膝等关节功能正常,无明显畸形,患肢短缩<10 mm,X 线片示骨折端近似解剖复位;可,患肢短缩在20 mm内,髋、膝关节屈伸障碍在5°~15°范围内,X 线片示骨折端达功能复位标准;差:患肢短缩>20 mm,髋、膝关节屈伸障碍>15°,骨折端成角>15°,患儿有跛行,X线片示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④并发症:皮肤水泡、破溃、压疮、皮肤过敏、红斑、瘙痒、糜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肢体不等长等。⑤住院时间,以天(d)为计算单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PEMS 3.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 两组方差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达到一期骨性愈合,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康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期间治疗组1例出现水泡及勒痕(轻度),1例疑似医用绷带或袜套过敏(轻度红斑及瘙痒);对照组共5例出现水泡及皮肤溃烂,4例出现胶布过敏(轻度红斑及瘙痒)。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23.3±3.7)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6.7±2.5)d。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3.1 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特点及治疗难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遭受创伤后组织修复迅速,并具有较强自我塑形能力[9]。对儿童骨折而言,年龄越小骨折后自我塑形的能力越强,骨折愈合与年龄关系密切。因此,对于儿童骨折的治疗,不同年龄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由于幼年患儿大腿肌肉尚不发达,但组织生长旺盛,血液循环丰富,骨折愈合快,自我塑形能力特别强,因而皮肤牵引、石膏及夹板外固定等一直被当做首选治疗方法[10,11]。但是,单纯夹板或石膏固定因较易引起复位丢失和骨折的畸形愈合,被临床医生所诟病,目前已较少单纯使用。而Bryant牵引及传统的皮肤牵引需要使用大面积的胶布直接粘贴在双腿上,极易出现水疱或引起皮疹、溃烂,甚至肢体坏死[12],也令临床医生头痛不已。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患儿家属难以接受牵引对娇嫩皮肤的损伤,甚至因此而发生医疗纠纷。
3.2 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固定的优点 袜套牵引是借助袜套与绷带组成的联合装置固定于肢体上,依靠其与皮肤的摩擦力、向心性压力、绷带约束力及骨突部位的阻力,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使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而发挥牵引作用。可塑性夹板具有较强的韧性、弹性和可塑性,固定于患儿大腿,可以对抗周围组织的牵拉应力和旋转应力,有效地解决了短缩、成角、侧方移位等问题[6]。经过本组对比观察,袜套牵引其有效接触面积较传统的皮肤牵引更大,且皮肤受力均匀,皮肤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减小,皮肤耐受力增大,减少了张力性水泡的发生,避免了胶布对小儿皮肤的刺激和过敏反应。二者结合用于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提高了患儿的舒适性,有效减少了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浪费在防治并发症上的医疗资源,节省了住院时间。
3.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低龄儿童的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对疼痛的耐受力和自控能力欠缺,而本方法的治疗过程较为繁琐,随时需调整牵引高度、加固或重绑绷带,甚至重新悬吊。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尽可能得到患儿家属更多的配合,让家属更全面的参与到骨折的治疗和护理中来,而医者更需多查房、勤动手、善沟通,如此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愈志涛.儿童股骨干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2] 汪元伟.垂直悬吊皮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 中国骨伤,2007,20(12):869.
[3] 陈留如,程富礼,宋相建,等.使用桥式架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医正骨,2000,12(7):36.
[4] 韩 西,黄昌林.Bryant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致胶体坏死1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2):75.
[5] Shnorhavorian M,Song K,Zamilpa I,et al. Spica casting compared to Bryant's traction after complete primary repair of exstrophy :safe and effective in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J]. J Urol,2010,184(2):669-673.
[6] 史 明,梁 毅,高志敏,等.袜套牵引结合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67例[J].交通医学,2013,27(1):51-52.
[7] Akinyoola AL,Orekha OO,Taiwo FO,et al. Outcome of non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 [J]. Afr J Paediatr Surg,2011,8(1):34-39.
[8] Flynn JM,Schwend RM.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 J Am Acad Orthop Surg,2004,12(5):347-359.
[9] 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小儿骨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1-513
[10]张立军.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规范化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 4(10):766-768.
[12] Flynn JM,Schwend RM.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4,12(5):347-359.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计划课题(编号:GZZC13-28)
史明(1983~),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创伤疾病的微创治疗。
R 683.421
A
1673-6575(2016)03-0405-03
10.11864/j.issn.1673.2016.03.31
2016-02-22
2016-04-20)